APP下载

高士梁鸿

2018-05-09徐公持

月读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士梁鸿

徐公持

坚守人格清正,秉持道德高尚;为求内心无憾而甘愿养猪、充当佣作;更因一篇诗作惹怒皇帝,无奈隐姓埋名,流寓江东。梁鸿毕生清贫,却收获“高士”盛誉,还有夫妻纯情,演绎了“举案齐眉”的生动故事,终于“德耀”古今。

一、太学生牧猪

梁鸿字伯鸾,出生于西汉末哀、平年间(约公元1年前后)一个普通官员家庭。当时皇帝年幼,两大势力——王莽党羽与刘汉皇室,明争暗斗多年。朝政既已混乱,吏治不免黑暗,社会风气败坏,边地武装团伙头领也乘机作乱,地方治安急转直下,普通百姓更是生计艰难,水深火热,人心已散,人心思变。不久,王莽代汉,建立新朝,梁鸿父梁让,竟以意外缘故得以升迁。原来王莽性好古学,喜卖弄学问钻牛角尖,以为梁氏是上古少昊金天氏后裔,高贵血统仅次于黄帝,故而应当封增其爵位,以顺天命,遂封梁让为“修远伯”(意为能够继承远古高贵传统),并任城门校尉。此为武职,负责守卫京城城门,责任重大,秩六百石,地位不低。后来又派他去北地(今甘肃庆阳附近)任职,不久病故。当时地方大乱,梁鸿年在童稚,家无积蓄,只能卷席裹尸,草草葬父。不久,新莽失败,刘秀削平群雄,建立东汉,社会秩序得以恢复。刘秀重视经学,为奖掖后进、培养人才,在洛阳开设太学,地点在城东南开阳门外。梁鸿经人推荐,亦得以入学受业。他刻苦钻研,致力学问,博览群书,知识大长,诸子百家无不通晓。当时儒者浸盛,枝叶蕃滋,解经章句,繁琐成风,往往“一经说至百万言”,甚至短短一句,也要敷衍上万字。梁鸿学业唯重大义,不合当时潮流,故学毕之后,不为时流所重,生计无着,遂在上林苑旧址临时以牧豕为业,有猪十余头。

一个太学生,去当养猪专业户,既难能可贵,亦实属不易。不久果然出事了:由于炊事不当,草房着火,不但居所焚烧,还殃及邻舍。梁鸿主动承担责任,询问邻居损失。那邻居要求赔偿,梁鸿无钱,只能将所饲养生猪全部交出,作为抵偿。然而邻人仍嫌太少,梁鸿无奈,便当场表态说:我再无其他财物,只能充当佣人,为你干活。邻人竟亦同意。自此梁鸿便转换身份,由养殖户变成纯粹出卖劳动的佣作苦力。他晨兴夕休,勤奋耕作,毫不懈怠。附近乡邻父老见状无不感动,称赞他为人忠厚,年龄不大,竟有“长者”风度;同时也为之不平,谴责那邻人过于自私,刁钻刻薄。邻人受到众人的严词批评,颇表悔改,便同意解除主佣关系,并愿归还全部生猪。梁鸿坚辞不要,只身飘然离去,返回家乡右扶风平陵县(在今陕西咸阳附近)去了。

二、梁鸿难偶

平陵距上林苑不远,梁鸿的高尚品德本地人颇有所闻,他无意之中,竟在地方上声名大振。盛名之下,便有不少大户殷实人家愿以爱女许嫁,主动前来议婚,然而梁鸿却不为所动,一概谢绝。看来梁鸿的婚事有些难办,诚如隋唐间诗人王绩所感叹的:“老莱不婚,梁鸿难偶。”(《祭处士仲长子光文》)不过王绩此话说得也不完全对,因为实际上梁鸿的婚姻不久就解决了。解决的过程是又一件奇闻:平陵县内有孟家女子,状貌“肥丑而黑”,完全说不上漂亮;但是她身体健硕,能够力举石臼,那石臼为古时舂米设备,少说也在百斤以上,可知其体力超群,不让壮男。这孟家少女也曾有一些人陆续来说亲,她却全都看不上,婚姻耽搁下来,眼看着年近三十。父母替她着急,问她打算怎样。她回答说:“我就要嫁梁伯鸾那样优秀的人物。”这话辗转传到梁鸿耳朵里,他便前往求婚,孟女立即同意,并当场表示,要亲手制作布衣麻鞋,准备箩筐纺车之类劳动工具,作为嫁妆。成婚那天,孟女乔装打扮一番,进入梁家。梁鸿一看,竟一连七天不搭理她。孟女见状,不解所以,便跪在堂下说:“我听说夫子您道德高尚,曾拒绝好几位女子婚事;而我也曾拒绝过好几位男子。现在您既然选择了与我结为夫妻,为何又不理睬我?我岂是犯有什么过错?”梁鸿说:“我本来是想找一个朴实普通女子为妻,可以一起去深山野岭过穷困隐居的日子。想不到你竟是穿绸缎衣服、涂脂抹粉的人,我太失望了!”孟女一听,便说:“唉!我这是故意试探你的!看我马上就改换模样。”

她立即把頭发挽成一个简单的大髻,并且换上一套粗布衣服,开始干起家务活,手脚利索。梁鸿一看大喜,说:“这才是梁鸿的真正妻子!咱们可以一起生活了。”梁鸿给她取名叫“孟光”,字“德曜”,这里的含义是,尽管她是平民身份,却要昭示道德的光耀。过了一些日子,孟光说:“我早听您说过要去隐居,可是怎么不见行动?难道您想改变主意去做官吗?”梁鸿说:“好啊!”便一起搬进霸陵山里,以耕织为业,自给自足。闲来无事,就弹琴读书,咏诗自娱,夫妻生活过得潇洒自如。

梁鸿曾经“难偶”,却终归于不难,而且婚后夫妇过着清贫的生活,相守始终,相敬如宾,成就千古美谈。唐代诗人杨炯写道:“业耕织而乐琴书,有梁鸿之雅尚。”(《从甥梁锜墓志铭》)对于他的生活方式颇为欣羡向往。

三、《五噫之歌》及《适吴诗》

某日梁鸿有事东出函谷关,经过京城洛阳,看到城池雄壮,建筑华丽,诗兴上来了,便写下一篇《五噫之歌》:

陟彼北芒兮,噫!顾览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

总共短短五句,五个“噫”字,表达了强烈的情绪感受。至于诗篇含意,则并不难解,写的是他从北邙山下走过,回头遥望京城,看到宫殿雄姿,宏伟漂亮,这些都是赞辞;然而“人之劬劳兮”一句,语调已变,由赞而刺!而且刺中要害,亦即这些宏伟美丽的建筑,是以百姓的劳苦为代价的。“劬劳”二字,早在《诗经》中就是常用语,表达普通人的劳作辛苦,含有不满情绪。至于末句说“辽辽未央”,则是一句双关语,既可以理解为皇都伟大无垠,也可以理为是“劬劳”没完没了。所以本篇的作意,有赞有刺,而归结为讽刺。当时已是东汉章帝时期,诗篇传到章帝那里,他读出了作者的用意,不禁很生气,要抓作者来追究。梁鸿得知皇帝不高兴了,这可是惹不起的事情,与其到朝廷去作有口难辩的对质,还不如一跑了之。他便改名换姓,改姓“运期”,名“耀”,字“候光”,携妻逃亡到东方齐、鲁地区(今山东一带);不久觉得那里还是不安全,又向更远的吴地(今长江下游地区)逃亡。临行前他又作《适吴诗》一首,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适吴诗》首先说自己要“逝旧邦兮遐征,将遥集兮东南”,离开中原地区,向东南吴地进发。而自己是“心惙怛兮伤悴,志菲菲兮升降”,非常伤心,激动而难过。他想向朝廷申诉,说出自己的真实心情,但他知道这样做没有意义,因为朝廷里谗人、佞人当道,那里是“竞举枉兮措直,咸先佞兮唌唌”,是非颠倒,没法说理。所以最好还是走掉拉倒,或许边远地区还比较尊重贤人,因为那边是古代贤士季札的故乡。他想起当年孔夫子为寻找机遇,也曾周游列国,所以自己也不妨“聊逍遥兮遨嬉,缵仲尼兮周流”。他一路看到春日欣欣向荣的景色,“惟季春兮华阜,麦含含兮方秀”,却反衬出自己内心的悲哀忧郁,“哀茂时兮逾迈,愍芳香兮日臭”,“悼吾心兮不获,长委结兮焉究”!他看不到解开心结的希望。无论他本性如何豁达开朗,在严重威胁之下,也未免心情压抑,诚难释怀。这两篇诗歌,记录了梁鸿如何给自己添下麻烦,他在避难中的心路历程,同时也给中国文学史留下了不朽的杰作。

四、举案齐眉

梁鸿隐姓埋名,一路上怀着复杂的心情,携妻渡过长江,到达了吴地。这里天高皇帝远,现实的危险减少了。他投奔到当地望族皋伯通家里,充任佣工,就寄居在主人家堂下的廊屋中。梁鸿每天收工回到住处,妻子孟光便早早准备好食物,在陋室中迎接他上座,毕恭毕敬地伺候梁鸿用餐;她低头送上饭菜,托盘举得高高的,都不敢抬眼看一下丈夫,态度极为虔敬,这叫做“举案齐眉”。日子长了,主人也知道了这一对奇特夫妻,吃惊地说:“这个佣人,居然能够让他妻子有如此表现,可见他不是平常之人了!”遂以宾客待之,安排他们在另一处房内安顿下来。梁鸿夫妇终于可以在陌生地方过上正常日子,直到多年之后。

梁鸿在吴地撰有一篇《思友诗》,所思之友是京兆人高恢。这高恢也是一位名士、高士,不过高恢服膺道家学说,对《老子》颇有研究,当时可称为专家。对于功名利禄之类,高恢也怀抱着鄙弃的态度,主张人生要旷达,“无为无不为”,他隐居在华阴山中,大概就在西岳华山一带,与梁鸿老家平陵很近,所以彼此熟识,堪称知己。梁鸿写道:

鸟嘤嘤兮友之期,念高子兮仆怀思,想念恢兮爰集兹。

第一句用的是《诗经》里的典故:“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小雅·伐木》)鸟鸣嘤嘤,优美动听,而其意义,则在求其友声,互为共鸣。作为起兴,颇为优美成功。二句写“念高子”“仆怀思”,好处在直接明快,缺点是直奔主题,不够含蓄。三句“想念恢兮”,也是直白得很,连高恢的名字都写出来了;不过最后三字又回到首句的比兴上去,“爰集兹”写的是鸟儿,以鸟比人,寄托思念。

汉代诗人本来就稀少,众多的文士都以大量精力写作辞赋和文章,因为这些才是当时的主流文学体裁,如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等,他们的文学名声很高,但诗歌方面并无太大成就,甚至干脆不写诗。这是时代风气使然,不能过分追究个人。在这样的背景下,梁鸿的诗歌虽然现存数量也不多,却显得个性突出,值得重视。此外,梁鸿早期还作有《高士颂》二十四篇,所赞颂的对象有商山四皓等多名高士,以表示对前代高洁人物道德风采的衷心仰慕。然而原文多已散佚,难窥原貌了。只剩下一篇《安丘严平颂》残句:“无营无欲,澹尔渊清。”意思也是赞颂淡泊名利、清心寡欲。所颂人物,是安丘望之、严君平二位著名隐士。西晋皇甫谧《高士传序》中说到“梁鸿颂逸民”,即指此颂。

梁鸿卒于吴地,年寿不明,大概在章帝时,享年五十岁左右。其后事由皋伯通等人主张,将他安葬在要离墓旁。他们的理由是:“要離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那要离是春秋时著名刺客,受吴王委派去刺杀庆忌。不过吴人虽然颇有称赞要离其人的,但自道义上看,这位刺客只是权势者的工具,刺杀庆忌一事,也毫无道德正义可言,将他说成“烈士”,有点儿牵强。与梁鸿并列,“可令相近”,更是不伦。这里显出皋伯通这些土豪们,虽然有义举表现,值得肯定;但他们对于梁鸿人格的理解,还是肤浅。不过后面一句“伯鸾清高”,应无任何问题。梁鸿安葬毕,妻孟光便满怀悲思,携儿子西归扶风平陵老家去了。

五、梁鸿德耀

综观梁鸿一生,首先他是一位人格正直的清高隐士,同时在文学上亦有贡献。梁鸿受到后世广泛敬仰,其事迹历代传诵不已,赞颂有加。首先,庾信有好几处文字写到梁鸿。唐代王勃在传世名篇《滕王阁序》中写道:“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最后四句,说出了“君子”的志尚和品格,而篇中梁鸿大名,赫然在列。“初唐四杰”中的杨炯、骆宾王也都有诗文写及梁鸿。大诗人李白也写下了“梁鸿德耀会稽日,宁知此中乐事多”(《和卢侍御通塘曲》)这样的句子。他在另一首诗中说:

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口号赠阳征君》)

李白将梁鸿与陶渊明并列,作为自己的崇尚对象。李白在安史之乱后,投身永王李璘幕中,活动地域主要在长江中下游的江州、扬州一带,所以他专门标举这两位先贤事迹,是有独到用意的,是在自我比拟。“君与古人齐”,他自己应该也在内。

看来梁鸿生前萧瑟,而身后“德耀”。他与孟光之间“举案齐眉”的故事,在中国社会流传最广,成为夫妻和谐、互敬互爱的历史性典范,家庭伦理之实践楷模。

(选自《东汉文坛点将录》,中华书局)

猜你喜欢

高士梁鸿
不因人热
梁鸿认为泛写作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作家
闲 心
不是“高富帅”,不必“白富美”
闲心
闲情
闲情
不因人热
聚焦一物 转换时空
梁鸿尚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