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行两税法

2018-05-09张国刚

月读 2018年5期

张国刚

春,正月,丁卯朔,改元a。群臣上尊号曰圣神文武皇帝b,赦天下。始用杨炎议c,命黜陟使与观察、刺史“约百姓丁产,定等级,改作两税法。比来新旧征科色目,一切罢之;二税外辄率一钱者,以枉

法论”d。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e。玄宗之末,版籍浸坏f,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g,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h,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民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a,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b,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c;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d;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e,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皆总统于度支f。上用其言,因赦令

行之。

(选自《资治通鉴》卷二二六“德宗建中元年”)

a 改元建中,建中元年为公元780年。

b 圣神文武皇帝:即唐德宗李适(kuò),生于742年,779年即位,805年去世。

c 杨炎(727—781):字公南。代宗时为中书舍人,德宗即位提拔为宰相。

d 黜陟使:朝廷因事临时派出巡视地方的大臣。 观察:即观察使,是各道固定设置的负责监察州县行政的官员。

e 两税法之前,租庸调制是唐朝主要的赋役制度,租即田租(土地税)、庸即丁庸(成年人的徭役)、调即户调(家庭财产税)。均采取固定税率,田租每丁2石(理论上以每丁受田百亩为前提),丁役20日(可以交钱代役,每日绢3尺),户调绢2丈、棉3两。

f 玄宗之末,版籍浸壞:指唐玄宗末年,人口逃亡严重。版籍,户口登记。

g 色目:这里指各种征税名目。

h 当时的官员和僧道人士可以免除赋役。

a 浮户:没有著籍的逃户。

b 上供之数:上交中央的赋税数目。两税法分留成地方和上供中央两部分。留成地方的部分又有留州和送使(送节度使)之别,后者在唐宪宗时期得到改革。

c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不管是本地落籍的居民,还是外来人户,一律以居住地为原则登记户籍。这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常住人口”。

d 丁、中:唐朝把人口分成丁、中、老、小。《唐会要》卷八十五《团貌》记载,唐初一般十六岁入中,二十一岁成丁。其后略有变化(天宝三载改为十八岁入中,二十三岁入丁)。入中、入丁,其负担的赋税徭役有所不同。此处规定,不看年龄,而以贫富差别为征税依据。虽然两税法之后,并没有完全取消丁役,但是,主要按照财产而不是人头征税的趋势,则从此确立。

e 此句是说在全国各地贩易的行商,按照三十分之一的税率征税。

f 总统于度支:度支指尚书省户部的度支司,但一般由特别任命的度支使来主持此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