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中听戏哪里去

2018-05-09宁霄

月读 2018年5期
关键词:戏楼清宫安南

宁霄

清朝时的紫禁城,每逢春节,原本肃穆的氛围逐渐变得轻松欢快起来,各种娱乐活动也被张罗起来:守岁、明窗开笔、茶宴雅集……而最受欢迎的,应该是看戏了。上至皇帝、太后,下至宫女、太监,都十分喜爱。从宫中的戏台分布我们就能看出,主要宫殿区几乎都有戏台,除了室外恢弘的大戏台,还有室内精致的小戏台;如果算上因各种原因现已不存的,清宫里共有过大大小小十多个戏台。

那么,为什么要建这么多不同的戏台呢?这些戏台上曾发生过什么故事,上演过什么节目?什么样的人可以去什么戏台听戏呢?

去年有個新闻,故宫博物院畅音阁大戏楼完成改陈,将会部分恢复其原有的戏曲表演功能。据介绍,这里已经一百年没有演过戏了,这当然指正式的演出。在上个世纪,为配合影视剧拍摄,畅音阁曾数次被使用,其中尤以1987年《两宫皇太后》的摄制最为贴近历史。该影片特别邀请了著名学者朱家溍作为顾问。片中,台上正演安天会,吹【北朝天子】曲牌子,然后两宫皇太后驾到,台上瞬间把戏停下,这叫“站住戏”;吹【一枝花】曲牌子,这叫“迎请”。

据历史记载,乾隆五十三年(1788),安南国王阮光平觐见乾隆皇帝(当然这次前来觐见的究竟是不是阮光平本人,史学界存在争议,在此就不讨论了),乾隆帝先后在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大戏楼、圆明园的清音阁大戏楼请他看了戏,安南国王和“蒙古四十八部王、回回”坐在一起。八月十三日,安南国王又受邀到紫禁城宁寿宫(即今天的珍宝馆)中的畅音阁大戏楼观剧。由于那一年是为庆贺乾隆皇帝的寿辰,所以观看的戏目均是“迓庆祝寿

之辞”。

畅音阁大戏楼分为三层,上有天井贯穿,地下还有地井,机关巧妙,使用起来变化无穷。在万寿期间,要演出只有宫廷中才能看到的节庆大戏。我们有理由相信,安南国王在畅音阁一定见识到了三层大戏楼真正的神奇之处。而平时上演的“小打小闹”的戏,几乎是用不到三层戏台的。

宫中像这样的三层大戏台,在寿安宫还有一座,规制结构与畅音阁相同,但是在嘉庆年间就被拆除了。

外国使节除参加皇帝的万寿庆典外,在新年进宫庆贺时也会得到赏赐看戏的殊荣。这时的戏,一般是在漱芳斋院内的升平叶庆戏台演出。但并不是所有使臣都有资格到此看戏,按旧例只有“回子”“番子”可以在新年到漱芳斋看戏。后来,由于政策的变化,朝鲜、暹罗等国的使臣,也分别于不同的时期在漱芳斋看过戏。

漱芳斋的这座戏台属于中型戏台,可供多种戏曲曲艺演出,使用频率很高。民国年间,杨小楼、梅兰芳等人曾在此参加“逊清小朝廷”的庆贺演出。故宫博物院曾经有一个业余的戏曲爱好者组织,名叫“国剧同乐会”,职工中有不少人参加,如杨宗荣、纪中锐等。其中有一位身份比较特殊,即文献馆的陈子田。他曾是清宫中演戏的太监,故宫博物院成立后被聘至文献馆工作,于是也参加了同乐会的活动。抗战前,同乐会在漱芳斋进行过一次演出,还外约了尚小云的《游园惊梦》。五十年代时,故宫博物院工会在漱芳斋举行过一次京剧晚会,朱家溍、纪中锐、徐邦达等都参加了这次演出。可惜这个同乐会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停止了活动。

漱芳斋戏台从外观上看是单层的,但上下均有机关。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漱芳斋南的扮戏房一带改造,漱芳斋戏台便不再作为戏台使用了。1984年,中国电视剧《末代皇帝》于故宫取景拍摄,在漱芳斋戏台上表演《跳灵官》,特别邀请了程砚秋的老检场存永绵洒火彩,十分精彩(火彩是把松香粉迅速洒出点燃,制造出火光的效果,出于消防安全考虑,戏台上早已禁止使用火彩。其实火彩燃烧迅速,手法得当的话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清宫戏台上确实存在过洒火彩、焚纸钱、放鞭炮等形式,各朝用法不一。嘉庆帝曾下旨说“烟瓶彩火”不过是假的,可以用,但“鞭炮火烛”不可以用。咸丰朝演出《铁旗阵》,台下两边放鞭一千头、大炮竹十个;后台地井上放鞭一百头、炮竹五个。同治年间用“放黄烟”代替放炮。至光绪十二年(1886)“十月初一日,刘总管传旨,以后《跳灵官》不放炮章”,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初四日,祥王老爷传旨,不准洒彩火”,这大约是因为慈禧太后实在不喜欢。但到了“逊清小朝廷”时期,这些又全部恢复了。梅兰芳曾回忆当时进宫演出时的情景:“灵官跳得很热闹。最后检场的一把松香火从十六个灵官的头上飞过去,落在台口一个大铜火盆上,火盆里松柏枝和黄钱、元宝(纸制)冒出很高的火焰;同时,火盆里有一挂鞭炮也响起来。”这也就是《末代皇帝》剧中表现的情景了。当然,不管怎么说、怎么演,保护古建、保护文物应当是第一位的;在此前提下重现真实的历史,则是历史文物工作者的职责。

紫禁城中除这两种型号的戏台外,还有很多小戏台,可以适应规模更小的戏曲曲艺演出。小戏台分室内、室外两种,室内戏台有:漱芳斋风雅存戏台、宁寿宫倦勤斋戏台、宁寿宫景祺阁戏台、长春宫怡情书史戏台、储秀宫丽景轩戏台、寿康宫后殿戏台,还有被焚毁的敬胜斋戏台。这种戏台的共同点就是面积狭小,格局简单,一般在室内一侧,后山墙有通往扮戏房的通道,前部隔断隔出上下场门。精致些的如倦勤斋、漱芳斋可以做成亭式,景祺阁中的则做成“凹”式。这种戏台上演的戏目都是场面简单、人物较少的戏,在室内餐宴时观看是十分方便的。

还有一座小戏台在宁寿宫颐和轩以西,藏于高墙之中,二层亭式,名为“如亭”。清中期以来,曲艺兴起,乾隆朝后宫中盛行岔曲、莲花落,应当常在前述这些小戏台中演出。论音效,经过实地考察,应以如亭戏台为佳。

此外,长春宫院中还有一座敞轩式戏台,应用也十分频繁。长春宫曾有一个由长春宫太监及其他各处太监组成的本宫科班,是慈禧太后自己组建的一个“私人班底”,名为“普天同庆班”,由李莲英总管。这个班底一直服务至“逊清小朝廷”时期。

宫中除固定戏台外,各节庆期间还要视不同情况搭建临时戏台。有时甚至不搭戏台,就地铺台毯演出,如乾清宫赐宴时在乾清宫前的演出。档案记载,宫中还曾在“内大桥”演戏,地点应该就是今天的内金水桥了。

咸丰帝曾为昇平署赋诗:声声箫管奏云璈,优孟衣冠兴致豪。这应是清宫戏台上表演盛况的真实写照了。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

猜你喜欢

戏楼清宫安南
济南地区古戏楼调查与研究
华清宫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病逝享年80岁
B超在产后宫内胎盘残留清官术中的应用价值
药物流产不全清宫后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的临床疗效评价
“世界最大戏楼”对外开放
戏楼里的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