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钢针化输液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2018-05-09李淑玲
安 玲,熊 佳,李淑玲
(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南昌 330006)
输液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常见的护理操作,我国73%~90%的住院患者需要进行输液治疗[1]。当前随着医疗技术持续发展,静脉留置针凭借简单、方便等优势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2]。为了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国际静脉输液治疗协会提出了无针化输液管理的理念,要求“所有的药物输注系统应该使用无针连接系统”。这一要求准则得到了护理学界的认同和大力推介。无针静脉导管接头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历了注射器接头,机械阀正压接头,和分隔膜接头时代[3]。神经内科的患者多数为中老年患者,血管弹性相对较差,脆性增加,血管细且容易滑动回血慢,加上多数患者患多种疾病,反复住院,经济条件限制,静脉使用的脱水利尿等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强等原因,使得顺利穿刺及输液的难度相对增加。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的增加,且就医的感受逐渐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笔者观察无钢针化输液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的应用效果满意,值得推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年龄≥20岁、排除急诊及外院带入的外周静脉输液工具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54例,患者年龄20~89岁,平均年龄(63.25±15.37)岁,临床诊断:脑卒中42例,脑动脉供血不足25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8例,急性脊髓炎9例,帕金森病10例,重症肌无力6例,多发性硬化8例。急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8例,每日输注液体总量250~2935(864.57±392.89)mL。观察组中普通静脉留置针47例,PICC静脉留置针7例,锁骨下静脉留置针6例。对照组中普通静脉留量针45例PICC静脉留针8例,锁骨下静脉留置针7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疾病种类、输注液体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进行常规静脉输液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无钢针化输液管理进行输液护理,内容如下。
1.2.1 评估及宣教
评估的内容包括:1)了解患者的病情是否有钟点治疗需要反复输液、液体量多、病情不稳定需使用微量泵长时间静脉给药的患者。2)患者所需要输注液体的情况,有无有对血管刺激性强、浓度较高、白蛋白、血液制品等。3)评估患者:患者的精神状况,有无躁动、神志不清;自理能力,输液中是否需要协助。4)患者血管情况。做好以上的评估后,责任护士根据患者情况判断是否选择深静脉穿刺,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相关学者指出,对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的目标是减少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将患者损伤有效减轻,但是有60%左右的穿刺会导致患者疼痛,不合理的静脉留置针不仅无法将患者舒适度提高,还会将疼痛现象增加[4]。所以在穿刺前护理人员需告知静脉置管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使患者及家属充分的了解静脉留置针,做好护理工作。
1.2.2 选择合适的血管
根据患者的血管条件尽量选择较为粗直且有弹性容易固定的血管,避开静脉瓣、结痂、关节部位、有炎症、硬结的位置,不选择下肢静脉留置。若患者自身外周静脉血管条件差、血管细而脆、输液的液体刺激性强血管耐受性差普通静脉留置针不易穿刺或留置时间不长的情况,但病情原因需要输液液体量大或天数较长的患者,选择患者肘部的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给予深静脉穿刺。
1.2.3 留置针输液的护理
BD祥玛Tm静脉留置针由科室工作1年以上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的护士给予穿刺,PICC静脉留置针由科室取得静疗资格证的专科护士穿刺,锁骨下静脉留置针由本院具有深静脉穿刺资格证的麻醉科医生在局麻下行穿刺。PICC和锁骨下的静脉留置针均需在患者或家属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患者凝血功能正常时进行。操作者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穿刺成功后根据穿刺针的种类均使用大小合适的3M静脉留置敷贴无正压的固定,穿刺针外端弯曲U型固定,在敷贴上注明穿刺者姓名、时间。BD祥玛Tm静脉留置针采用原装肝素帽接一次性钢针进行输液,PICC和锁骨下的静脉留置针采用正压接头连接输液器的螺旋接头。每次输液前后均使用BD福徕喜预冲式导管冲洗器正压法冲洗管道。
1.2.4 置管后的护理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包括静脉炎、血栓形成、留置导管堵塞等[5]。静脉炎是静脉留置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和不规范操作、穿刺部位、高渗透压或刺激性药物、患儿免疫力低下等多种因素有关[6]。静脉输液过程中护士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规范操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巡视,如发生堵管,不可盲目冲管,及时抽吸回血,见到回血后掌握正确方法冲管;穿刺处有渗血,及时更换敷贴或将导管拔出;重点交接静脉留置管路,交接班时观察置管长度、穿刺周围皮肤有无渗血红肿、穿刺周围皮温是否正常、PICC静脉穿刺肘关节上10 cm处每周测量臂围并做好记录对比、做好各阶段的输液宣教;交代患者如何日常维护静脉管路:1)对于PICC和普通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尽量不要提重物,留置周围关节不可剧烈活动以免管路脱出。2)穿脱衣服时尽量穿开衫的上衣,可先穿后脱置管处肢体。3)如患者置管期间需要洗澡,交代患者务必用保鲜袋保护留置针,以免针头处进水。4)当发现针头脱出,或红肿渗血时及时通知护士处理,以免并发症的发生。5)做好患者与家属的心理护理,使其充分了解疾病方面的知识及输液管路的维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获得较高的治疗依从性。
1.3 效果观察
1)统计2组患者在输液中堵管,静脉炎,药物外渗,不慎脱针和拔管,针刺伤。2)观察2组患者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使用科室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护士对患者的服务态度、输液相关健康宣教、穿刺技术、仪表仪态等方面。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堵管、静脉炎、药物外渗、脱管和拔管、针刺伤的发生进行比对,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3,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的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96.7%)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9,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满意度调查比较 例
3 讨论
临床给药治疗中最重要的途径为静脉滴注。目前静脉留置针已逐渐成为临床给药治疗中的主要方式[7-8]。通过分离穿刺通道和输液通道,能有效防止血液回流,减少穿刺操作时血源性污染的风险[9]。静脉留置针能够在患者静脉中进行存留,它的应用不仅减少了患者长期治疗中反复穿刺所造成的痛苦,对静脉血管进行了保护,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10]。
神经内科的患者多为中老年患者、反复住院、血管条件相对较差、使用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强,留置针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可显著的减轻患者输液中的痛苦。但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不容忽视,这需要护士加强巡视、提高自身穿刺技术、做好留置导管的维护、做好各阶段的宣教并取得家属的配合、积极的学习相关知识,有效的降低留置针带来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无钢针化输液管理是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管理中重要的方法,能规范有效的管理患者的静脉管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神经内科工作中方便,安全,有效并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闶燕丽,凌慧芬,刘青青.正压无针输液系统在老年心血管专科的应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4):88-89.
[2] 陈春燕,黄晓君,陈伟英,等.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4):226-227.
[3] Jarvis W R,Murphy C,Hall K K,et al.Health car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negative--or positive-pressureor displacement mechanical valve needleless connectors[J] .Clin Infect Dis,2009,49(12):1821-1827.
[4] 林金华.2型糖尿病护理安全与质量改进的效果评价[J].福建医药杂志,2014,36(6):156-158.
[5] 王宗润,王宗美,高玉先.儿童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及防治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2):1078-1081.
[6] 章洁,皮红英.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荟萃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3):517-519.
[7] 储兰芳,董何,刘小萍,等.静脉留置针无痛穿刺技术及护理的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5):868-870.
[8] 冯小丽.内镜消毒灭菌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质量改进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7):85-86.
[9] 骆媚芬.密闭式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3,11(2):175-176.
[10] 陈艳敏.脑卒中患者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今日健康,2016,15(1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