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

2018-05-09崔新慧

实用临床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洛韦单核细胞传染性

崔新慧

(平顶山市郏县人民医院儿科,河南 平顶山 46710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属于一种因EB病毒感染造成的急性或亚急性全身性疾病,临床多发于小儿,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态势[1]。本病常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因早期症状及体征缺乏特异性,易导致误诊现象出现,临床常给予该类患儿一般抗病毒药物及抗生素治疗,但疗效一般,部分病例迁延不愈,对患儿身心健康造成一定不利影响[2]。更昔洛韦作为一种新型的无环鸟嘌呤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水溶性,不易产生耐药性,其抗病毒作用约为阿昔洛韦的50~100倍[3]。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对比研究方法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平顶山市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2~9岁、平均(4.7±0.5)岁,体质量9.8~36.7 kg、平均(20.4±5.6)kg;治疗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2~11岁、平均(4.6±0.7)岁,体质量9.6~36.2 kg、平均(20.5±5.3)kg。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每次剂量为5 mg·kg-1,2次·d-1;治疗组静脉滴注更昔洛韦,每次剂量为5 mg·kg-1,2次·d-1。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药物治疗时间。临床疗效标准:显效为治疗24 h后体温开始降低,48 h后恢复至正常水平,呼吸道梗阻和眼睑浮肿消失,肝脾及淋巴结的形态均开始缩小,一般症状好转;有效为治疗 48 h 后体温开始降低,120 h后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余标准均同“显效”;无效为治疗5 d后体温仍未降低至正常水平,且其他临床症状、体征表现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83.3%比69.1%,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与药物治疗时间

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药物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见表2。

表2 2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与药物治疗时间比较

3 讨论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由于EB病毒入侵口腔产生,可在咽部淋巴结组织大量繁殖,最后释放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遍布全身,引发病毒血症[4-5]。另一方面,EB病毒的入侵还可导致B细胞、T细胞反应,对全身淋巴组织和具有淋巴细胞的组织与器官产生严重损伤[6]。近年来有研究[7]显示,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EB病毒感染后患儿的机体可产生的一系列免疫病理学变化,是影响其正常发育的重要因素。由此可知必须实施抗病毒治疗才能改善免疫状态,促进病情转归。

更昔洛韦、阿昔洛韦、干扰素、利巴韦林属于目前临床对该疾病患儿实施治疗过程中所应用的主要药物。临床研究[8-9]结果显示,更昔洛韦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疾病实施治疗的效果较利巴韦林更理想,分析其中原因可能为:利巴韦林治疗过程中能够对病毒腺苷激酶的生物活性产生较强的依赖性,同时还可导致白细胞变性坏死,削弱机体免疫能力,故该药物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也使得其临床应用受到明显限制。更昔洛韦在免疫功能缺陷疾病中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均比较理想,主要通过抑制经脱氧鸟普激酶作用将丙氧鸟普充分磷酸化,从而生成三价磷酸盐,与DNA聚合酶发生结合反应,使DNA链的延长完全停止[10]。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药物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充分说明了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采用更昔洛韦治疗的优势。

综上所述,采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不仅能够促进症状消失、体征恢复,还可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抗病毒能力,改善机体免疫力。

参考文献:

[1] 谭启蓉,移梅,李卫,等.更昔洛韦治万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万效及其对EB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影响[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4,21(2):81-84.

[2] 芦珊珊,吴静,王丽娜,等.更昔洛韦联合热毒宁治万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万效及安全性[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9):1077-1078.

[3] 芦珊珊,于庆冲,闲淑月,等.更昔洛韦不同给药方式治万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6例[J].中国药业,2012,21(9):58-59.

[4] 宋靖.更昔洛韦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其对EB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5,8(12):78-79.

[5] 钟乐璇,唐普润,胡湘.阿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5,36(10):1949-1950.

[6] 李红,任爱民.阿昔洛韦过量致急性肾功能衰竭[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1,13(2):103-104.

[7] 王秀丽,李萍,梁启武.阿昔洛韦致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J].药学研究,2014,33(10):619.

[8] 吕洁,金莲花,孙景辉,等.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与发病年龄的关系:附312例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6):517-518.

[9] 孙树萍,王自力.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3):103-104.

[10] 吴霞.干扰素雾化吸入联合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J].浙江临床医学,2013,15(12):1824-1825.

猜你喜欢

洛韦单核细胞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泛昔洛韦联合微米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铺棉灸合并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45例临床观察
单核细胞18F-FDG标记与蛛网膜下腔示踪研究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诊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