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法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
2018-05-08杨慧
【摘要】专业课程教学除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也是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旨在推进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创新,倡导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国际商法;课程思政;探索
【基金项目】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2017)年立项课题中的子项目(项目编号:I31007.17.01)。
【中图分类号】G642.4;D913.9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148-02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一年来,国内众多高校着力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各个学校学科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点,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创新探索,激发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活思政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本文将以国际商法课程为例,探讨在高职学院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
一、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国际商法专业课程教学设计
(一)国际商法课程思政顶层设计思路
国际商法课程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专业教学全过程,实现道德育人,过程育人。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专业课程思政顶层设计思路中,突出课程性质与作用,即国际商法是培养具有优秀综合素质技能型人才,并与办学定位相符合的一门课程,国际商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学习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
为国际商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毕业生在相关外贸岗位工作进行国际商法活动时,提供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所必须遵循的法律依据;同时,也是专业在进行“双证书”教育时,学生报考国际商务师、外销员等外贸职业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有较强的基础性和实践性。
主要围绕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为核心的设计框架。一个坚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三個坚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专业教学全过程,实现道德育人,过程育人;坚持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
(二)国际商法课程思政核心内容与实施方法
在学习国内外商法体系的同时,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充分体现课程思政核心内容,即紧密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为重点内容,整体规划和设计国际商法课程。
课程设计依据,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注重专业课程价值渗透作用。设计总体原则,凸显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国际商法通过融入课程思政,挖掘专业知识中的育人价值,传递核心价值观。让法治思想融入专业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法治现状,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引导学生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三)基于经济类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职业岗位分析设计的主要工作任务
国际商法作为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应用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国际商法、商事组织法、国际商事代理法、合同法、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服务贸易法、国际票据法等内容的理解,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练习与思考,掌握国际商法基本理论,实务知识与操作技能,使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利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专业实践岗位操作中的问题。国际商法课程践行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提升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细化隐性思政,发挥专业课程深化和拓展作用。实现专业课程,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主流价值引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二、国际商法课程融入思政内容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方法改革
(一)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课程教学的创新,需要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探索师生互动新模式,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产生最大的互动效应。在帮助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方法改革,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分小组选主题,制作成PPT在班级汇报。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国际商法课程专业知识的认知,另一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课堂上如果缺少有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学生的问题将得不到及时解决,这将造成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不理解、对自我能力的不自信、对教师专业水平的不信任等问题的出现。
(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教师在课堂中尽量运用案例分析法、问题导向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素质教育中应具备的相关专业能力,分项落实到国际商法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将素质教育、思政教育贯穿到教学计划执行的全过程。
(三)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国际商法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国际商法课程思政从实际出发,灵活地选定符合不同专业的案例分析和教学方法。倡导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构建“互动、有趣、快乐”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全过程参与,知识,情感融为一体的过程。
三、国际商法课程思政改革展望
(一)挖掘专业知识中的育人价值,传递核心价值观
教师将充分挖掘专业知识中的育人价值,教师将致力于传递核心价值观,让法治思想融入专业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法治现状,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引导学生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开拓进取、不畏艰难的精神;培养学生在国际商事活动中良好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发挥专业课程深化和拓展作用
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有助于将课堂主渠道功能发挥最大化,扭转专业课程教学重智轻德现象,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专业课程思政应充分体现课程的育人功能、教师的育人责任。提升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细化隐性思政,发挥专业课程深化和拓展作用,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主流价值引领,实现专业课程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专业课程思政改革,重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
(三)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
与时俱进,在自媒体时代,微信、微博、直播等媒介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性,在师生间建立互动创新模式,再辅助有效的考核机制,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将有效推动国际商法专业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举措,构建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专职辅导员、教职工兼职辅导员协同联动的全员育人体系,积极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创造性转化,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实现思政课显性教育功能与专业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的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1]课程思政新探索,教师周联:答疑直播让学生成为数学达人,教师博雅公众号,2017-12-22.
作者简介:杨慧(1975-),女,湖北天门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教育学硕士,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