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课堂中的情感教学探究
2018-05-08邹思东
邹思东
【摘要】情感教育是在正常的教育工作中,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情况,以教学工作为核心选择正确的时间以及机会进行针对性教育,以这种方式完成情感引导与教学工作的融合。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教育工作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要求较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单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还必须加强学生内在需求与心理感受,通过合理的方式与合适的时间进行教育。本文首先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情感的核心作用开始分析,对实际课程中情感教育的融合方法进行探讨,希望为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效果提升以及教学理念转变提供支持。
【关键词】小学;品德教育;情感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169-02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情感引导的作用不容忽视,情感引导可以让学习过程中出现良好的情感沟通,而充满情感理解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进入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理解,通过与榜样内心世界的连接,完成自身的提高。而情感教育的实践中,必须以学生日常生活为核心,切入点选择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实际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的深入探究完成教学。这以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从而掌握学习、生活的经验。同时教学活动中还必须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身的情感,通过体验完成真实内心世界的沟通。这个过程还能够让学生培养自身的优良品质以及行为,逐渐提升学生的性格、品质以及习惯,让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下面对小学品德教育教育中情感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情感教育在小学品德教育课程教學中的重要性
1.帮助小学生深入地领悟品德教育课的课程内涵
小学品德教育开展的初衷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良好的品行是保证其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小学教育属于启蒙阶段,学生自身对于情感的处理也不成熟,在进行情感教育时应当从最熟悉的问题入手,选择低龄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教学形式进行教育活动。因此,在品德教育课程中要加入情感教育,使师生之间的情感,可以不断相互磨合、交流,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知识,从而提高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1]。
2.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小学生对品德教育课程的学习欲望
情感教育中蕴藏着丰富的原理,就是教育学和心理学。情感教育要想达到有效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就要采取各式各样、具有特点教学活动,从而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2]。但是,教学如何做到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就是说品德课学习后,学生将带着什么素养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使自己的生活呈现新的面貌?因此教学活动的实施一定要推陈出新,改变传统的思想道德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在改进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案的过程中,融合内心情感的引导。以教师自身的心理感受为出发点,指导学生完成内心情感的感受,让学生体验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教育。学生在良性的情感环境中学习,可以保持快乐的心理感受,强化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要。
二、当前小学品德教育课程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情感是不能命令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首先应当为学生营造相应的情感教学环境。小学生由于自身年龄普遍较小,在缺乏关爱及安全感的环境中很难袒露真实情感,道德的种子也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发芽、成长。情感教育是今年新提出的教育理念,具体落实阶段缺乏相应的指导,这无疑给情感教学的落实增加了难度。把股份教师由于还是遵循照本宣科的传统思想,脱离学生的实际感受,这样的教学形式就好比空中楼阁,难以将情感教育的精髓传递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没有给予一定的尊重和理解,只是把知识硬塞到学生脑海中,使学生缺乏一定发散性思维,不会有真情表露。
三、小学品德教育教育中情感教学的应用
1.采用追问艺术,达到水到渠成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重难点的教学是一堂课的灵魂。重点把握了,难点突破了,教学目标也就完成了。很多教学重难点需要学生自身的激情体验,从而达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促使学生的心灵升华。教学中,于重难点处积极追问,可以使学生情感体验更加饱满,品行的内化更加容易。如教学《生活中的你、我、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一课的“我们生活在一起”这一板块中,学生是否了解“邻里”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指什么?了解自己的邻居及自己与邻居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如何相处?孩子的情感是否有连接,心灵是否能受到感动,决定了这节课的成败。我出示图片:问图上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学生顿时来了兴趣,有的说帮忙收被子,有的说“送好吃的,一起分享”有的说是“孩子们互相串门,做客”,正在大家说得兴起之时,我追问:“有谁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这下大家激动地说起来,自豪、开心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然后再追问:“除了开心的事,有没有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孩子们又滔滔不绝的说起来。我接着追问:“大家喜欢这样的相处方式吗?”“有没有更好地相处办法?“我们可以怎样做”几次追问,让学生立刻明白了: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彼此谦让,生活更加的和谐。
课堂教学中追问的方式作用十分明显,能够作为常规教学的延伸,让课堂教学中充满情感,而追问也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方式。在品德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手法进行设计以及追问,可以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学习,道德情感的激发,追问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追问方式下课堂教学的情感得到了激发,在内心世界的交流、思想理念的碰撞下,不但能够完成思想品德的提升,还可以强化内心情感的融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有明显的作用。
2.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实践活动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建议:“教学活动的方式要多样化,比如阅读、辩论、讨论、调查、参观、访问、角色扮演、两难问题辨析”等等,由此看来《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品德教育的核心方向是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以教育学习的过程为基础,让学生开始了解并接触社会,逐渐成长为具有责任心、爱心、良好个人品质以及行为习惯的公民。所以,在品德课程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行为习惯,在情感教育的融合后,通过内心世界的沟通,增强情感教育的作用。因此,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比如:《我们健康成长》、《不可丢掉的传家宝》等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确定活动目标:1.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需求,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都可以得到一定的满足,要学会适当的放弃。2.对花钱计划要有了解,要进行合理的支出。3.体会到家庭的责任感,为家庭排忧解难。创设引人入胜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探究欲望。结合孩子们把压岁钱存到银行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初步具备理财的意识,了解存钱的方法,更好地理财。逐步增强理财意识。在节假日的“跳蚤市场”综合活动中让学生知道现阶段作为小学生合理的赚钱之道,同时让学生真正懂得赚钱有道的道理。在学校举办的“爱心义卖”活动中,学生懂得捐钱行善,通过各种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懂得欲望无穷,但(下转239页)
(上接169页)资源却有限。“人有”不代表必须“我有”。学会珍惜所有,能帮助我们抗衡社会传媒不断渲染、鼓吹的“消费、拥有”文化。
3.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在学校,知识是不可能冷冰冰地毫无感情地从一个脑袋装进另外一个脑袋的。在思想品德教育实践时,学生与教师的良好沟通是关键的环节。这个过程中能够确保学生保持较高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在教育实践时,需要情感的感染以及引导,以平易近人、容易理解的语言,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完成良好课堂气氛的构建。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给予关爱和关心,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和特点,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案,也可以选择靠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使情感可以自然流露。此,要不断加强师生的互动,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样可以真正实现,情感在在品德教育课程中,进行不断的渗透。
4.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信息技术时代,对于小学的教学有着直接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对品德教育课程,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照片、音频和视频等途径进行渲染。可以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学习,体验到真实的情感,激发学生内心想法的表达。因此,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渐地感受思想道德,把一些有道德性的、真人真事的故事,通过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这些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和矛盾是什么,如果是你又会怎样做,从而就事论事,分析问题,也可以联想到身边的事情,进行深入的探讨,让学生学會发现身边的点点滴滴,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和真情的流露,提高学生情感体验的深度。使学生认识到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情感教学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一个明确的,具有情感教育的价值观,使学生可以用自己内心的情感去体验,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智慧品德课程的核心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孩子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的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佳.基于"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31):45-45.
[2]黄文明.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21):144-144.
[3]王芳.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2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