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理念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渗透研究

2018-05-08高继花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4期
关键词:人性化理念德育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的德育教育成为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并没有取得可观的成绩,而且高校学生并不认可德育教育,基于高校德育教育的情况下,提出“人性化”德育教育理念以促进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本文通过对人性化理念进行研究,探讨一下人性化理念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人性化理念;德育教育;高校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063-02

现代社会中,德育教育与高校学生的实际生活是有密切关系的,而且人性化理念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促进其朝向“现实化”和“生活化”的方向发展,改变了传统高校中德育教育的模式,提高了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并且人性化理念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促进了高校学生思想的成熟及适应,一方面提高了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另一方面为学生步入社会提供了思想上的保障和基础。

一、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高校德育教育的模式一直是沿用比较传统的体系,基本都是老化的德育教育理论,与现代新型的高校德育教育现状不相适应,所以我国现代高校德育教育的状态与实际的教育需要存在严重的脱节情况,具体表现如下:

(一)没有明确的德育教育目标

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同时也是高校教育学生的根本,我国高校一直将德育教育视为最重要的思想教育工作,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德育教育大多呈现同样的状况,即是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部分学校只是积极的提出各项德育教育的体系规范,仍旧缺乏体系的凝聚力量,制约了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进行,致使学生只是表面的学习和理解德育教育的内容,实际上并没有将德育教育的实质内容传输给学生,根本不能提高高校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教育水平,所以导致我国的高校德育教育无目标性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具有科学依据的论证,仍旧停留在比较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上,不能做到有目标有规划的实现高校德育教育的实用性。

(二)教育理念的空虚

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方式是以书本为主,造成学生德育教育“书本主义”的表现形式,导致学生思想缺乏灵活性,遇到德育教育的问题立刻会往书本概念、定义的方向考虑,而不是以问题的实际为围绕中心,促使空虚的德育教育理念的形成,更多的是高校学生的德育教育观念偏离了实际,无法有效的结合问题实际与现实解决。造成高校德育教育理念空虚的主要原因是高校教师盲目的追求完成授课任务以及上级交代,忽视了学生德育教育的本质,对学生的学习起不到任何的促进作用,只能是将德育教育理念形式化、降低了德育教育在实际高校道德教育中的实际意义,不仅不能发挥德育教育的积极性,更重要是的不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缺乏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度

目前,我国高校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大多数高校的领导和教师意识不到德育教育的内涵,只是将其作为教学上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从根本上抑制了高校德育教育的普及力度,更加严重的是存在极少数的高校将其作为所谓的“形象工程”,校内有外来领导检查时,会用德育教育作为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挡箭牌,而在平时的学习教育中从不重视德育教育,尤其是在现代就业竞争压力的压迫下,更是降低了德育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高校的德育教育是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基础,如果德育教育不到位,意味着学生即使走向社会,依旧会存在德育教育上不到位的地方,对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是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的,所以造成高校对德育教育不重视的主要原因是高校主观意识上的薄弱和现实高校形式的刺激。

(四)缺乏一定的教育说服力

高校德育教育最有效的说服力是一定程度社会实践的基础,德育教育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在道德素质教育上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学习和生活中的对与错,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德育教育是没有社会实践基础的,因此导致我国高校的德育教育缺乏必要的教育方面的说服力,促使高校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抑制了高校学生对外界事物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即使学生经历了丰富了社会实践,也是无法发现和感知社会实践中传递的教育思想和道德素养的,只能通过在校期间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培育学生自我反应、自我接受和自我应对的能力,才可帮助学生在步入社会后,面对来自社会方面的压力和问题能够应对自如,德育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促进高校德育教育朝向多样化、丰富性的方向發展。

二、高校德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新时期的作用下,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发展主要以“人性化理念”为方向,促进德育教育与现代社会发展和生活实际的结合,一方面诠释了德育教育的内涵,另一方面提高了高校德育教育的能力,所以人性化理念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是主要的发展趋势。

(一)人性化理念的直观性

人性化理念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直观性表现为化主观意识为旁观策略。传统的德育教育中过多的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使其在处理事情时,过多考虑的是自己的感受,忽视了自身对周围人群造成的影响,所以为改变学生处理事情的态度和做法,必须采用人性化的理念约束学生的思考和行为,当事情发生时,让学生以旁观者的心态的角度去考虑自己处理问题的态度和做法,不论是语言还是行为,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效益性分析,直观的体会旁观者的感受,接受旁观者对问题、事情的真实看法和评价,只有通过人性化理念作用下的德育教育,才可以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思考,主观的约束自身不道德、不合理的行为,从而以德育教育的理念改变学生的处事态度,提高学生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

(二)人性化理念的实际性

人性化理念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实际性的表现为教育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德育教育与现实生活是极其贴近的,而且德育教育的思想理念源于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单纯的德育教育理念是不具备实际性意义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德育教育的理念更需要与现实生活密切的结合,才可最大化的发挥其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促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高校德育教育的含义,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德育理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其在德育教育理论中寻找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德育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亲身经历中实现自身言语和行为的规范化,更容易接受人性化德育教育的方式。

(三)人性化理念的灵活性

人性化理念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灵活性的表现为教育内容的充实和教学方法的灵活。高校德育教育中对人性化理念的运用填补了传统德育教育模式中的不足之处,以学生德育教育为首要内容,以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困惑为研究对象,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发展,例如人性化的德育教育可以社会现实为背景,模拟真实的社会场景,让学生亲自去体会,辨别社会现实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不论是好与坏,或者是美与丑,以学生亲自感受的方式,提高其发现和辨别的能力。改变了传统德育教育模式下学生只能通过理论学习,感受知识传递的社会信息,而是以社会传递的信息为基础,充分理解德育教育中理论知识的价值,德育教育的灵活性更加适应现代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且其教育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综上所述,人性化的德育教育是现实生活变化的主要体现,动态化的生活意味着德育教育的发展也是时刻变化的,只有通过适当的人性化的德育教育才可以实现对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正确引导。

三、人性化理念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人性化理念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主要针对两大主体,一是以教师为主体;二是以学生为主体。

(一)以教师为主体

教师是连接学生与德育教育的纽带,以教师为主主要是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围绕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师始终是德育教育的传播者,其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对人性化理念的理解与否,直接关系到其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更容易感知外界社会的变化,教师将社会的不断更新和不断变化与德育教育理论知识相结合,促进德育教育的多元化。高校可培养专业的、能力比较强的德育教育教师队伍,以学习考核的方式约束教师的德育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良性竞争的循环,同时也促进德育教育理论知识的升华,不仅仅是要求教师做好学生德育教育的引导工作,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充分理解。

(二)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德育教育的对象,如何保障德育教育在学生主体中的有效性已经成为高校德育教育中最关注的问题,而且提高学生对人性化德育教育的接受能力,更是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德育教育知识作用下社会道德和社会修养习惯的形成,为学生的社会生活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高校人性化德育教育的目标即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扮演的仅仅是接受者的角色,导致学生的主动性降低,长期处于被动的情况下,一定会造成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所以通过人性化的德育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更好的帮助德育教育知识的传播。

因此,教师和学生是人性化德育教育的两大主要因素,更是德育教育人性化理念应用的最好体现,人性化的德育教育中处理好教育与学生的关系,一方面促进德育教育知识的有效传递,提高德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提高學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为其将来在社会更稳定的立足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人性化理念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价值

人性化理念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校园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校园价值

人性化的德育教育可实现校园文化环境的美化,同时也是校园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保障,一方面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秩序化、友好型的环境,另一方面提高了校园生活的文化氛围,促进校园建设的和谐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价值

社会中庞大的组成群体来源于学生,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水平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人性化的高校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积极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同时为学生群体树立了正确的社会人生观,保障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修养。

所以人性化的德育教育可以综合实现校园价值和社会价值,保障学生不论是在校园生活中还是在社会环境中,同样可以发挥自身重要的价值。

人性化理念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德育教育发展的趋势和主要方向,站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上考虑,人性化理念的应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陶冶其情操,又可以教育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关心社会,促使学生在德育教育中感受到自身在生活中、社会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自我肯定的意识。因此,人性化理念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参考文献

[1]付晓东,艾连北.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J].世纪桥,2010(20).

[2]季丹丹,郝乐祥.高校德育工作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理论界,2011(02).

[3]冯玲.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01).

[4]张秀云.关于对大学生强化德育教育问题的探索[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6).

[5]姜瑞云,冯立刚,刘志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个案工作[J].法制与社会,2011(18).

[6]杨海艳.高校德育实效问题及对策——基于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5).

作者简介:高继花(1979-),女,硕士,讲师,高级职业指导师,珠海艺术职业学院,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人性化理念德育教育
探究人性化建筑设计的多维解析
人性化理念指导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及服务
公路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论公路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