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语言知识传播
2018-05-08程谢飞
摘要:以微博、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在语言知识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语言知识普及,促进学科发展进步,推动国家语言政策的制定以及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新媒体平台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而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其弊端也逐渐凸显,因而在平台打造上,要做好内容建设、互动提升和品牌引领,提高新媒体环境下语言知识传播的效应。
关键词:新媒体 语言知识 微信公众号 传播策略
近年来,语言学界逐渐重视加强语言知识的科学普及,提出推进语言知识传播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各类语言学习和研究平台,如科研院所、学术团体、培训机构及研究者个人等纷纷借助新媒体分享语言知识,新媒体平台在传播语言与文化知识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新媒体在知识普及中的重要意义
新媒体时代下,以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引导读者对语言现象进行更加深入地思考,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学习语言知识的渠道,同时为国民语言能力的增强和国家语言政策规划等提供宝贵资源。
第一,扩大语言知识传授渠道,加快语言知识普及。
一方面,凭借新媒体平台能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语言知识的传播,也改善了语言知识传播的环境,进而提升语言知识普及的效果。另一方面,拓宽了相关研究者获取语言知识的途径,扩展了知识传播的内容和范围,为读者构建了一个语言学习的“虚拟知识共同体”。
第二,促进语言研究的学术争鸣,推动语言学学科的发展进步。
新媒体发布内容多样,时效性热点与研究性探讨相结合,借势热点,表达新想法;结合生活,分析语言运用新现象;立足时代,阐述语言研究新动态。在很大程度上,新媒体不仅发挥了传播者的作用,也扮演着语言知识教育者的角色,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创新,推动语言研究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
第三,提升公民语言能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新媒体在语言知识建设上,传承人类知识与文明,帮助读者进行语言和文化学习,其发展的大好前景吸引着大众关注语言生活,引导国民对国家语言文化的价值认同,提升其语言学习和研究的能力,进而发挥语言资源对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作用,为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四,为国家语言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相关新媒体平台保持对语言现象的高度敏感性和对语言生活的持续关注,可以为国家的语言规划提供资源,为国家语言政策的布局献言献策。
二、新媒体语言知识传播的现状与问题
自2011年至今,微信凭借其强大的信息共享和跨空间服务功能,已成为一种最重要的大众交流平台之一。凭借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一对多”的对话交流活动,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并举的信息推广方式。本文通过微信公众号来考察在新媒体环境下语言知识的传播现状。通过“搜狗”“微众圈”的微信搜索功能,结合微信终端搜索发现,语言类微信公众号数量庞大,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服务范围不同,服务性质也有自身特色。笔者选取较为典型的语言类公众号进行类型概括和特点分析。
(一)语言类微信公众号的类型分布与消息推送状况
1.语言类微信公众号的类型分布
目前,语言类微信公众号数量较多,形成了一个传播语言知识的新主体。按照推送内容及服务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四类,即与语言生活相关的资讯热点类、与语言能力培养有关的教育培训类、与语言科学相关的研究评论类及与语言运用相关的兴趣交流类。根据账号检测,四类公众号分别占比约16%、21%、45%、18%。
(1)与语言生活相关的资讯热点类
与语言生活相关的资讯热点类公众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语言与社会时事紧密联系起来做语言动态跟踪分析,从当前事件中寻找语言热点,比如结合国内外的最新资讯,挖掘语言要点进行解读,抑或总结当下流行语、网络热词等,分析其流行原因,或以此揭示社会问题等;另一种是积极推送与语言研究相关的讲座信息、会议通知,推荐语言学有关书目,介绍与语言生活相关的重大事件或发明成果等。如中国日报网双语新闻、热词百科、语宝、语言生活那点儿事等公众号。
(2)与语言能力培养相关的教育培训类
与语言能力培养相关的教育培训类公众号主要是涉及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领域的学习交流平台,是一个语言知识学习分享的群体,不仅包括汉语教育,而且包括各类热门外语的知识交流和教育培训。如:汉语与华文教育、法语角、沪江日语、俄语编辑部、新天方阿拉伯语等公众号。
(3)与语言科学相关的研究评论类
与语言科学相关的研究评论类公众号侧重对语言的研究及相关评论,不仅有语言本体研究,还有与语用、语言教学理论等应用相关的研究及学习交流。介绍语言研究进展,推送精彩的学术论文导读,分享语言学习的经验,发布相关通知等。如:语言学午餐、锋标、语言研究、汉语堂、语言生活派、语言学读书笔记、世图语言学、方言与文化、咬文嚼字、字媒体、章黄国学、语言服务、语言服务一带一路、语言学微刊等公众号。
(4)与语言运用相关的兴趣交流类
與语言运用相关的兴趣交流类公众号关注语言的表达和运用,交流诗词、名言、经典语录赏析等。如:造字工房、古诗词赏析、现代语言艺术等公众号。
2.语言类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推送情况
(1)活跃账号仅占46%。在对2057个语言类微信公众号进行监控后发现,约46%的账号为活跃账号,积极推送信息,且有一定关注量。约54%的账号表现“不活跃”,中断信息推送,或者活跃一段时间之后“销声匿迹”,成为“僵尸账号”。这表明愈来愈多的语言类公众平台缺乏规划和长久运营的意识,在开发之初只是追随互联网时代的大流,平台开通之后并未实现长久的传播效果。
(2)教育培训类公众号活跃度较高
笔者选取四类公众号中各30个样本,借助“新榜”指数统计其一周(2016年9月23~30日)发文次数(f)及一周发表文章数(n),根据活跃度指数计算公式:0.5·ln(f+1)+0.5·ln(n+1),计算各类语言类微信公众号平均活跃度指数。
根据统计数据得知,教育培训类公众号活跃度最高,研究评论类公众号次之,而资讯热点类公众号由于平均发文次数相对较少,在活跃度上稍逊于兴趣交流类公众号。
(3)研究评论类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及热度最高。利用新媒体指数平台的微信影响力WCI-V12.0计算公式:WCI={80%×[40%×ln(R/d+1)+45%×ln(R/n+1)+15%×ln(Rmax+1)]+20%×[40%×ln(10*Z/d+1)+45%×ln(IO*Z/n+1)+15%Xln(10*Zmax+1)]}2×10,分析一周内语言类微信公众号的微信影响力指数。
由WCI指数可知,相较于其他语言类账号,研究评论类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及热度最高。其次,资讯热点类也有较大影响力。兴趣交流类与教育培训类公众号还需要提升受众关注度。
(三)语言类微信公众号建设中的问题
语言类微信公众号在新媒体的语言知识传播过程中已形成燎原之势,较大地刺激了读者对语言知识的网络消费。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其局限和不足之处也逐渐凸显。本文结合语言类微信公众号的使用状况、调查反馈、账号动态监测结果以及笔者对此类公众号的使用体验,探讨语言类微信公众号建设中的问题。
1.知识收益较低,文章可读性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读者对语言类微信公众号的信息分享率不高——只有15.12%的读者表示经常将此类公众号的推送信息分享给朋友或发送到朋友圈进行二次传播,56.85%的读者分享频率并不高;读者对语言类微信公众号的知识收益评价不高——约47.69%的读者认为可以从他们所关注的公众号获取很多有益信息,而大部分读者认为语言类微信公众号需提升其知识性。综合读者意见,可得知读者注重公众号的实用性、实时性、精致性和深度性。语言类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可读性有待提高,其建设还需加强引导。
2.互动机制受阻,沟通意识较为缺乏
根据对语言类微信公众号的账号监测及试验,结果表明:68.74%的公众号无评论社区,18.62%的账号设置读者留言权限(即必须关注该账号才能留言评论),87.53%的公众号未回复读者的留言。评论留言功能的使用与公众号本身的发展建设有极强的相关性,而设置留言权限,虽旨在通过此方式实现“强制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关注量,但是从长远来看,会造成平台互动机制不健全的缺陷,难以与读者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数据反馈受阻,不利于公众号的长久发展。后台留言无应答,是公众号缺乏沟通意识的体现。
公众号与读者互动的空间相对狭隘,渠道受阻。互动机制存在局限,降低读者的参与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公众号的知识传播效度。
3.用户数据挖掘不够,反馈信息关注度有待增强
调查结果显示,56.32%的读者表明语言类微信公众号缺乏内容特色,角色定位模糊,阅读群体针对性不强。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在于公众号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关注不够,信息反馈利用率较低。而微信公众号后台是获取用户数据的重要来源。语言类微信公众号运营者可以通过关注用户数目增减、阅读人数、消息分享转发人数及用户的身份属性、信息获取习惯、信息阅览关键词提取等各方面数据,了解账号的运行效果及影响力评估。
4.缺乏权威引领,话语影响力有待提升
纵观语言类微信公众号的运行机制及其发布内容,发现公众号的建设缺乏权威的引领。一方面,在内容建设上缺乏严格把关,甚至导致“伪知识”的出现和增长;另一方面,知识圈落的建设缺乏权威带动效应,传播场域相对狭小,进而造成圈落的闭合,导致知识繁衍和增值无法发挥“后劲”。
三、新媒体环境下语言知识的传播策略
新媒体环境下,语言知识传播途径的建设要树立和遵循“社会化思维”及“互联网+语言学”的思维,以期带动运营效率的提高以及受众在互联网世界中知识获取的实际增值。参照“5W”理论,新媒体在进行语言和文化知识传播时,要做好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发挥其语言服务功能。
(一)内容建设
生产高附加值信息,建设语言“智库”。新媒体平台应做好自身的内容定位,致力于给读者带来有用信息和知识收益;减少内容同质化现象的产生,在掌握读者阅读取向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寻求新颖的角度分析问题。为读者建立一个知识文件夹,打造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为语言学研究和学习创建语言“智库”。
注重信息传播效度,适时进行信息调整。运营者应将受众反馈机制纳入知识传播考核体系之中,关注关键时间节点,掌握读者关注倾向,适时进行信息调整;对公共意见进行实时跟踪,满足读者的阅读预期,照顾读者服务需求,通过开展用户意见线上线下调查等方式吸引读者参与,获取读者的服务期待。
多模态形式展现,增强内容立体性。积极开发平台的功能,寻找选题上的切入点;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表达,文本、图表、音频、影像等多种听觉和视觉表现形式使内容更加立体化,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有利于学习者理解和记忆,提升语言类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效果。
(二)互动提升
扩展参与空间,提升知识传播效力。新媒体平台凭借其内容维持与读者之间的“强关系属性”,更要建立健全互动机制和服务反馈机制,满足其话语诉求;创建研究话题,鼓励读者积极参与讨论,激发不同思想观点碰撞、不同声音的自由表达。提供良好的交互环境,搭建百家争鸣的平台,展示鼓励参与的文化表情。
增强语言互动性效果,提高信息吸引力。借助相应典故或新鲜事例,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增强语言的生动性,适当使用口语表达和邀约式语气等增强语言形式上的互动性效果,减轻专业性分析造成的疏离感,使读者产生亲近感和参与感,进而提升所发布信息对读者的吸引力。
(三)品牌引领
发挥意见引领作用,提升话语影响力。在内容解读和传播推广等方面增加权威引领,产生榜样效应,增强推送内容的权威性,使其在语言知识传播的知识社区中建立话语权。如邀请本领域专家做解读或审稿,在文章中引用各学科专家,尤其是跨學科如心理语言学、法律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相关领域人士的观点意见来佐证或充实内容,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和深度性。
拓宽视野,打造国际品牌。网状式的传播结构,释放出巨大能量。每一位读者作为一个中心原点线性或发散性扩散,促进语言知识的多次传播。新媒体平台可以借力读者,尤其是业内人士的海外传播作用,提升其影响力。目前,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方兴未艾,海外市场广阔。应借助这一强大的传播媒介进行平台塑造,扩宽发展视野,推出特色内容,打造国际品牌。
四、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成为连接知识生产与知识收益的传播媒介,为语言知识的普及插上了一双强有力的翅膀,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途径。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增强语言知识传播的效力,必须结合服务宗旨和核心价值打造平台。做好内容规划,并遵循个性推广和不断优化的原则,让读者拥有良好的阅读体验。在主题明确、方向清晰、定位准确的前提下,通过新媒体促进学术发展,为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彰显语言价值、时代价值和社会价值。
作者简介:程谢飞,女,武汉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