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困生”问题的转化策略

2018-05-07姚汉杰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1期
关键词:学习行为策略研究学困生

姚汉杰

【摘要】所谓的学困生就是指班级当中一些经常违纪、学习成绩差强人意的学生,每一个班级里面都有一个这样的群体,对学风、班风等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因此,对这一部分学生有效的开展转化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明确问题的关键所在,然后对症下药,使问题得以良好的解决。

【关键词】学困生;学习行为;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116-01

每个学生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自身因素的不同,在开展学习时的各项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每所学校、每个班级中都存在着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学困生,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了非常大的阻碍作用。在素质教育全面性推动的背景下,也要求教师应开展好这一部分的转化工作,从而在落实工作任务的同时,也使学生得以积极、正面的发展。

一、学困生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教师方面的问题。在导致学困生出现的原因中,教师的授课方法不当、授课观念陈旧也是其中之一。一些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经常性的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模式,严重的缺乏互动性,导致一部分学生对学习逐步的丧失兴趣,出现一些小动作、开小差等现象,久而久之,就使得“学困生”得以形成。另外,在开展转化工作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也对学生预设了过高的期待值,没有贴合学生现阶段的实际现状,以使得转化效果无法达到预期。再加上一些教师的引导及监督工作没有开展到位,导致一些学生在经过转化之后,难以做到长期坚持,以重新转化为学困生,再加上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具有着较强的标准化及单一性,也非常不利于转化工作的有效开展。

其次,是学生自身的问题。有两种类型的学生非常容易转换成学困生,一种是反应比较慢的,假如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不到他人的及时帮助,就无法自主跟上学习进度。一种是个性十分活泼、好动的,这一类的学生很难将时间及精力长时间的放置在学习上,在上课的过程当中经常性的开小差,出现小动作等,长时间之后,就会逐渐的转化成为学困生。在加上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社会、人际交往、自身等多个方面的原因,致使其出现性格极端、自闭、自卑等不良心理,使这一情况得以持续的加剧。

最后,是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也是造成学困生得以形成的一大原因。一些家庭由于过度溺爱、家庭暴力等不良风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出现扭曲、自暴自弃等情况,使学生向学困生得以逐渐的转化。

二、学困生问题的转化策略

(一)遵循鼓励原则,提升转化效果

一些学困生由于缺少家庭的关爱,假如在学校还要面对教师的指责、批评与置之不理的话,就会使其更加的丧失自信,看不到希望及光明,也就无法取得进步。因此,针对于这一情况,教师在开展转化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始终的秉持着鼓励式的原则,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最终的转化效果得以显著的增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应懂得,对学困生所进行的轉化是一种十分漫长且繁琐的过程,应懂得循序渐进、层层递进,不要为了急于求成,而给学困生设定太高的目标,否则就会给其带来较大的负担及压力,起到一个反作用。在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多多的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多为其提供一些回答、展现自我的机会,当学生取得微小进步之后,教师也应对其加以及时的表扬,使其在这一过程中获取到一定的成就感,对转化工作起到一个有效的推进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对其进行一些私下的补课,使其可以跟住教学进度,并对其的自尊心加以保护,使其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及帮助。

(二)抓好课堂引导,提升转化效果

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发现这一现象,一些学困生通常会认为,反正教师也会给自己补课,在课堂中听与不听都是无关紧要的。因此,针对于其的这种心理,教师也应将转化工作有效的融入到课堂当中,以帮助其在这一过程中更好的解决问题,充分的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使最终的转化效果得以持续性的增强。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的抓住一切合理的契机来向学困生进行提问,这样不仅可以及时的得到其的听课情况,也能够使其获得到一定的关注感,以对转化工作的开展起到推动作用。

另外,也应多多的运用激励性评价,来还给学困生更多的自信和笑容。首先,教师应善于运用语言激励法。比如,针对于一些比较内向的学困生,在其遇到困难时,教师就应多多的对其加以鼓励,“加油,不要灰心,我相信你一定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的!”“加油,老师永远在背后支持你!”等等。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更好的增添学困生的动力,使其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浓浓关怀,以更好的进行转化。其次,教师也应不间断的为学生加以鼓励式评价。由于学生在转化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因此,教师一定要落实好自身的监督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最终的转化效果得以最大化的提升。最后,教师在对学困生进行评价的过程当中,也应将更多的目光集中在其转化的过程上,不应只注重于结果,应善于发现其每一次的微小进步,来对其实施鼓励,保障转化工作得以更加顺利、有效的完成。

(三)实施家校结合,提升转化效果

为了可以使转化工作得以顺利、有效的开展,教师也应积极的寻求家长的帮助,与其建立一种和谐、紧密的关系,从而在双方的作用下,将这一工作得以更好的落实。针对于学困生的一些性格极端、自闭、自卑等心理,也应为其积极的实施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以对其的心理进行疏通,使转化工作得以高效的落实。

另外,教师也应为学困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转化环境。对于学生而言,其在学校的时间要远远超过在家的时间,因此,教师及同学对其的影响往往比家长还要大。因此,教师在开展转化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困生有效的融入到群体当中,被大家所接纳,而不是远离或者排斥。同时,教师也应多多的鼓动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来积极、主动的帮助落后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减轻学生的落差感,从而在使其获得进步的同时,也能与其他学生构建一个和谐、良好的关系,使其有一种被接受的感觉,以帮助其更好的解决诸多的困难,使转化工作变得更加的顺利和自然。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学困生所进行的转化往往是一项艰辛、长期的工作,绝对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见效的。因此,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抓准其存在的原因,并多多的加以耐心及信心,以通过教育来对其进行引导及感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将这一工作任务得以落实,为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赵佳宾.学困生心理特点与教育策略研究——《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J].新闻与写作,2017(09):113.

[2]马帮恒.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困生进行精准帮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7,34(S1):73-74.

[3]杜晓云.谈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转化策略[J].学周刊,2017(17):11-12.

猜你喜欢

学习行为策略研究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大数据思维下教学过程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
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在线学习时间规律探析
网络远程教育学习行为及效果的分析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