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

2018-05-07翟培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1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创新创业

【摘要】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原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充分表明了党依靠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国家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高校大学生是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主导力量,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比较,分析我国高校在创新型人才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并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体系四個方面探究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TU238-4;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019-02

一、研究背景

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教育界公认的新世纪教育目标,已经逐步上升到国家未来发展保障的高度,并成为当今世界教育业发展的总趋势。从我国教育资源的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逐步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大幅度扩大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重要决策。这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其规模获得了空前的扩大,高等教育的各项重大改革均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并逐步得到深入。

但是,我国在创新人才培养道路上还存在着众多瓶颈。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全民素质的日益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逐渐过渡到大众化阶段,人才培养在数量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质量上有所提高,创新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众多高校不约而同的目标,但受到传统思想束缚以及不健全的激励创新培养制度的制约,我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二、国内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比较及启示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和高等教育体制的不同,中西方在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和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别,国外在创新素质教育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其明显的特色,有些做法值得借鉴。

(一)教学方式与教育特色

国外大学崇尚个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启发和诱导。相比而言,我国的高校招生基本上是以高考为依据,这一选拔方式能够快速、方便地选择出成绩优异者,但从科学的人才评价角度看,这种单一考试成绩指标不可能对人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做出评价,而且不利于对学生入学前的教育进行良好的引导。从人才评价的角度看,缺乏科学性,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对学生其它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关注。

(二)以学生为中心

以美国为例,美国大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以人为本。我国的教育过分强化专业教育,强调专才培养,而忽视通识教育。学生很少了解其他专业的知识,视野窄,学科知识孤立,学科界限明显,横向知识尤为欠缺。

(三)师资队伍建设与教育国际化

美国的研究型大学无一例外都十分重视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这是其成功的基石。此外,欧美国家的高等教育十分重视国际化,注重大学教学、科研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泛的视野空间。近些年来,我国开始重视教师的聘任选拔工作,但大学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大学在人才的引进和教师的选拔、聘任上还没有形成制度化。另外,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虽然已开始了国际化的合作,但是高等院校的国际化方面还比较薄弱,无论是师资构成、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还是在经费来源上,和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四)注重教学、科研与实践的结合

科研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美国教育非常重视教学、科研和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将课堂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参与社会各种实践活动。而我国在这方面虽然也有很清晰的认识,但学校与企业社会合作的科研模式尚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科学研究与社会的需求结合还没有形成良性机制。

三、探究创新创业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创新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为目标而建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不断探索新形式下高校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一)培养目标的确立

创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顺应国际潮流,重新确定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按照知识、智能、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现代高级专门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就是要使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不仅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而且是一个和谐发展、人格完整的人。

(二)课程体系的建设

创新能力人才的形成和发挥需要良好的知识结构,而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主要是由一系列课程来完成的,为实现创新型人才能力培养的目标,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建立适合不同教育层次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连贯性和层次性;在课程设置中打破学科壁垒,加大选修课所占比例;同时要精选课程内容,强化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和前沿性;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逐渐转变为更加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学生在做人和做学问方面的成长与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导师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首先,导师必须具备创新教育理念,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其次,导师要注重自身创新素质的提高,以其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和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第三,导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最后,导师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优良的师德师风。

(四)实践教学体系

国外的高校教育在坚持正规课堂教学的同时,都十分重视把科学研究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首先,要重视和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参与科研实践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许多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和就业等压力往往不愿意将精力投入到科研实践中,对此学校应该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学生多参与科研实践。同时,要加强校内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基地是学生进行科研实践创新的重要场所,如何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建设高校校内外创新实践基地成为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当前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培养大批基础扎实、善于思考、勇于挑战、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应对当前竞争与机遇的必然选择。为此,高校应树立创新型人才教育观,积极吸收和借鉴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经验,不断探索和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兴启,李菡,郭恒俊.国内外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高等农业教育,2009,(2).

[2]石倩.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翟培,女,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教育管理方向。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创新创业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