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收缩调节器动态心电图分析一例*

2018-05-07王延林陈康玉高敏严激

关键词:室早窦性心左室

王延林 陈康玉 高敏 严激

患者男,45岁,系“胸闷、气喘2年,再发加重1周”入院,患者2年前开始出现劳力性胸闷、气喘,活动耐量逐步下降,渐夜间不能平卧,症状进行性加重,曾反复多次在我院就诊,明确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III级”,长期口服“贝那普利、美托洛尔、地高辛、呋塞米、螺内酯”等药物,疗效不佳。2015年7月15日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功能左室短轴缩短率11%,左室射血分数0.23,左室舒张末径85 mm,左房前后径53 mm。心电图示窦性心律,QRS波时限110 ms。该患者具有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适应证,非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适应证,但患者不能接受单纯ICD的一级预防,积极要求治疗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因此,于2015年7月29日行左室激动标测:测量左室激动延迟最晚点位于侧后壁偏间隔部,与间隔部间期为78 ms,测量基础左室激动周期为108 ms,激动延迟最晚点周期为168 ms,无明显电学不同步,组织多普勒和三维超声均提示无明显机械不同步,不建议CRT植入。患者规范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于2015年10月14日予以心脏收缩调节器(CCM)植入,以期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心肌重构。

目前CCM在国内应用尚属少数,采用何种检测方式评估患者术后心电变化尚无报道,为此,我科尝试运用动态心电图(DCG)对该患者进行24 h心电信息采集分析并随访,以观察CCM的工作状态及心律变化,现将其术前1天、术后4天及术后3个月、6个月动态心电图分析体会报道如下。因目前的动态心电分析系统不能支持识别CCM电刺激信号,故采用DDD起搏器识别模式进行分析。

术前1天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最快心率90次/分,最慢心率57次/分,平均心率68次/分,室性早搏(简称室早)(512次,连发8次),房性早搏(简称房早)(16次,成对1次),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1阵;后4天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最快心率81次/分,最慢心率61次/分,平均心率70次/分,室早(136次,均为单发),房早(38次,成对1次),CCM信号均于感知P波后,在心肌绝对不应期发放双向强刺激,当出现室早(R4)时因为了确保在绝对不应期安全刺激,在早搏后,观察一次窦性心律,再发放刺激,故CCM信号延迟发放刺激,见图1。

心电图为3导联同步连续记录,感知室早停止发放刺激,观察1个窦性心律活动后再持续发放刺激

图1CCM对室早做出反应

术后3个月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最快心率115次/分,最慢心率57次/分,平均心率70次/分,室早(1877次,连发5次,短阵室性心动过速1阵),数量较术后4天增多,房早(17次,短阵房速2阵),CCM信号占总时程28.6%(见图2,3)。术后6个月2016年4月27日(图略)示:窦性心律,最快心率100次/分,最慢心率43次/分,平均心率53次/分,室早(584次,均为单发),房早(1次)。

当发生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时,CCM感知了第一个房性P波(P4)发放了1次刺激,其后未感知P波,故而未继续发放刺激

图2发生房性心动过速时CCM停止发放刺激

图3 当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时CCM未发放刺激

此例患者经程控CCM(RV-LS延迟20 ms,序列延迟60 ms)并结合心电图检查结果,设置为刺激1 h,休息2 h,24 h共刺激7 h,其他时间休息。图2、图3均可见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QRS波时限正常,CCM信号均于感知P波后,在心肌绝对不应期发放双向强刺激,每天发放约7 h(术后3个月、6个月动态心电图记录),且并不被心律失常产生的长RR间期影响。该患者原有频发室早,胺碘酮应用后明显减少,术后首次复查动态心电图早搏无明显增加,因此,将胺碘酮减量,但患者自行停用,因此术后3个月复查动态心电图,早搏明显增加,复用胺碘酮后,术后6个月复查动态心电图早搏数量较前次明显减少,故考虑心律失常的变化与CCM本身关系不大。

讨论CCM是被近年研究证实可以改善心衰的一种正性肌力非药物治疗,又被称为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它是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一种器械治疗方法[1],对顽固性QRS波时限正常的心衰患者,可应用CCM治疗[2]。CCM的工作原理是在心肌的绝对不应期发放一双向强刺激,以加强心肌收缩力,从而达到治疗作用,而且CCM是重复使用的(数小时/天)且与心脏节律同步,不应每日持续工作。首个关于CCM的长期临床研究来自Pappone等的多中心试验[3],总共入选13例NYHAⅢ级的药物难治性心衰患者以植入CCM脉冲发射器(OptimizerⅡ,ImpuseDynamics公司)、右房电极和两根右室间隔部主动电极。 CCM于感知自身冲动30 ms后发放双向方波刺激信号(脉宽20 ms,电压5.8~7.7 V),刺激信号在首个8周内每日发放3 h,在随后的24周内每日发放7 h。

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CCM的研究已从机制探讨、动物实验到人体研究,并且已经逐步走向大规模临床研究并趋于成熟。临床上慢性心衰患者窄QRS并不少见,CCM治疗为这类患者提供了除药物治疗外的可选择的辅助治疗手段,但CCM的使用首先必须能正确识别心律失常,因为目前其仅能在窦性心律时方可识别QRS波时限,顺序释放电刺激,如合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房速、室早、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时可能导致CCM经常停止工作或不恰当的释放电刺激,因此,维持CCM术后患者的窦性心律非常重要。初步的临床研究发现CCM治疗能显著改善心衰患者生活质量、运动耐力,并且不受心肌同步性与否的影响;在改善心脏收缩功能时,并不增加心肌的氧消耗,不增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不增加全因死亡率和住院率[4-6]。目前文献报道的CCM研究病例数有限(单研究最大样本量为428例),其疗效和并发的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明确[4-6]。

在CCM广泛应用于临床后,如何正确识别CCM心电图,并选择适当的检查方式,评估了解患者植入CCM是否增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是临床医生与心电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随着更多临床资料的收集,期待能应用动态心电图协助临床评价CCM治疗心衰的长期安全性及有效性。

1 Lawo T,Borggrefe M,Butter C,et a1.Electrical signals appliedduring the 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an investigational treatment for advanced 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QRS duration[J].J Am Coll Cardiol,2005,46:2 229

2 安春生,严激. 心脏收缩调节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9,23(4):286

3 Pappone C,Augello G,Rosanio S,et al.First human chronic experience with cardiac contractility modulation by nonexcitatory electrical currents for treating systolic heart failure:mid-term safety and efficacy results from a multicenter study[J].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2014,15:418

4 Borggrefe NM,Lawo T,Butter C,et al.Randomized,double blind Study of non-excitotory.Contractility modulation electrical impulse for symptomatic heart failure[J].Eur Heart J,2008,29:1 019

5 Abraham WT,Barkhoff D,Nademanee K,et a1.Anmdendzedcontrolled trial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ardiac contrac-tility mod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systolic heart failure:rationale,design,and baseline patient characteristics[J].Am Heart J,2008,156:641

6 Kadish A,Nademanne K,Volosin K,et a1.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evaluating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ardiac contractility modulation in advanced heart failum[J].Am Heart J,2011, 161:329

猜你喜欢

室早窦性心左室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超声无创心肌做功技术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临床应用
这种室早或不需治疗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Lorenz-RR散点图1例
特发性室性早搏与自主神经张力的关系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三维Lorenz-RR 散点图分析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1 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窦性心动过缓6例临床分析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