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成长模式初探
2018-05-06孙红利
摘要:教师专业化既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主题,又是教师个体履行专业责任、提升专业地位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改革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专业化成长成为外在和内在的需要。我们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了有效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模式探究。
关键词:同伴互助;反思;集体智慧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204-01
1.模式构成
1.1 自主设计:备课组的每位教师在准备新的教学内容时,都要备新课程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整合课程资源,运用教育技术的相关知识,独立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可以对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较好的把握,分析处理时也有一定的见解,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个集体说课环节打好基础,做到发言时言之有物。
1.2 优选方案:在每位教师拿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后,就进入优选方案的环节。主要采用集体评议的方式,讨论各个方案的优劣,优选一种方案作为代表上课的模板。这一环节重在发挥集体的智慧,以一种较好的设计作为蓝本,吸收别的设计的优点,形成一个优化的教学设计方案。
1.3 代表上课:备课组推出一名教师,对充满集体智慧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实践。业务校长、教研科长、教研组长、备课组教师到场听课。同时由信息中心进行录像,为代表教师的自我反思提供素材。日常生活中:照镜子可以修正自己的仪表,自己观看自己的課堂录像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尤其对自己教学语言的锤炼、教态的端庄、板书的工整甚至自己的表情都会有所感悟。
1.4 听评调整:代表教师上完课后,参与听课的领导、教师集体点评,针对整个教学设计的实施,双边活动的开展,提出改进意见。执教教师与备课组教师通过"同伴互助",调整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方法、手段、策略,再次优化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日常的相处中,相互之间的探讨可能只限于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或者某个不理解的问题的探讨,此时的调整能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
1.5 二次上课:按照调整后的教学设计方案,执教教师和备课组别的教师在另外班级再上课实践。虽然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风格是个人化的,而且教学的过程是个变数,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育机智,会有不同的效果。但有优化的教学设计做指导,备课组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创设更优的教学效果。
1.6 反思总结:在听课者的集体总结、提炼的基础上,比较两次上课的效果,执教教师应在反思中提出哪些较为成功,哪些还需要改进,原因是什么?并总结有推广和借鉴价值的教学经验。每一节优化的教学设计、课件都是备课组的教研成果,也是个人专业化成长的成果,为下一届教师的教学提供备课资源。
2.模式效果
模式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集体说课、评课、反思等环节,让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主动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实践新的学习模式。
集体说课时,很多教师会听到、看到别的教师的创新之处,会对比自己的设计,探讨、对话,争论。备课组成员之间奉献彼此的经验,充分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智慧,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自主设计"使各位成员做了更细致认真地准备。
评课时,听课领导和备课组成员会针对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原有的公开课和优质课尽管也有评课这一环节,但评课往往流于形式,说优点的多,说缺点的少。而模式的教学设计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执教者在绝大程度上是实践大家的思想,因此,评课者能够放下心理包袱,被评者也能坦然接受。这种"评课"不同于原来意义上的评课,它不对执教者本身下结论,而是在探讨更优的教学,增加教学的合理性,更关注的是备课组成员的发展。可以说,它是一种发展性评价。
执教教师重新上课时,整合听课领导和备课组其他成员的意见,调整教学,再实践时已是胸有成竹。可以说,他实践的已是成熟的教学设计。其他成员运用这一教学设计或做适当的调整,在自己的课堂也会有很好的效果。一节节令教师自己满意的课可以增强教师的成就感,能够激发他教育的热情,能够激发整个备课组探究教学的内驱力。教师课改内驱力的产生,会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由被动变为主动。
反思是对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是教师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研究的过程。它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活动。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说过:教学过程+反思=优秀教师。教育家叶澜也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教师,如果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反思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模式的"反思总结"综合整个过程,从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过程各个方面,总结经验和不足,作用匪浅。它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助了备课组集体的力量,能够使反思更深刻、更全面、更趋合理性。
作者简介:
孙红利,女,1974年生,汉族,河南濮阳人,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中专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