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地方性高校影视传媒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探析
2018-05-06吴迪
吴迪
摘要: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提出,影视传媒行业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报纸、广播、电视、移动互联网等媒介相互融合的全媒体形态已经逐渐形成,同时,对高校的影视传媒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也意味着传统影视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势在必行,本文对"互联网+"基础上,地方性高校影视传媒人才培养模式转型进行相应分析,并且明确影视传媒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及市场需求,提出解决措施,实现我国影视传媒人才综合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地方高校;影视传媒;人才培养;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003-01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逐步成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而伴随着"互联网+"出现的全媒体时代具有全民化、自由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也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同时对媒体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由此可见,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媒体融合发展,传统影视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势在必行。
1.我国影视传媒人才的市场需求
1.1 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创新型人才需求增加。伴随着二微一端的不断发展,使新技术不断充斥着互联网,这些新技术已经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信息传播模式,新兴媒体发展之快,媒介融合趋势增强,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对媒体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但近些年来,影视传媒类专业虽然属于热门专业,就业岗位众多,但就业率持续不高,也从侧面反映了创新型人才的短缺现状以及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
1.2 "能力"与"经验"为导向的全媒体人才需求增加。"能力"与"经验"逐渐成为衡量全媒体人才的标准,纵观近几年影视传媒行业的招聘,招聘需求主要是编辑、记者、编导等传统媒体工作者以及新媒体编辑、新媒体营销等新媒体人才,但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新媒体企业,还是传统广电媒体单位,传统的单一能力已经不能够胜任媒体人才需求,而"一专多能",既熟练掌握传统新闻采写编评等基本能力,又掌握图片、视频编辑处理能力和编程、运营能力的全媒体人才将会大受各类媒体的青睐。
2.我國影视传媒人才的培养现状
2.1 人才培养基础不足。就地方性高校与艺术类高校影视传媒类专业对比而言,地方性高校专业基础较弱,影视传媒类专业在整体上不具有核心竞争力,其师资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限,专业特色课程开设不足且不具有项目驱动的针对性,不能够适应"互联网+"和全媒体融合发展的需求,但招生数量却年年激增。
2.2 学生实践缺乏平台。影视传媒类专业作为一个实践大于理论的学科,其实践能力具有前瞻性,所以对影视传媒类专业学生而言,其"动手"能力十分重要,但是对于地方性高校而言,实践平台建设方面相对滞后,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平台去消化储备的理论知识,从而制约了学生的职业发展。
2.3 课程设置"我行我素"。一些地方性高校在影视传媒类专业课程设置上"我行我素"、脱离实际,不具有实用性、前沿性和发展性,甚至课程设置严重脱离学科特点与学科实际。特别是近些年来,影视传媒行业以及文化创意行业的不断发展,个别地方性高校关起门来办学,与影视传媒行业以及文化创意行业出现了严重的脱轨。
2.4 专业设置矛盾突出。近年来,一些固有的影视传媒类专业如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新闻学等盲目扩招导致传媒人才供大于求,而培养出来的这些人才却不能够适应全媒体时代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从而导致目前我国传媒人才培养的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就业率相对较低。
3.我国影视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3.1 完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建设。为适应全媒体的发展,我国影视传媒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应完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使得人才培养方案更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根据学生与院校的实际状况制定符合学生现状、专业现状以及地方现状的课程,我国影视传媒类人才培养模式既要注重理论基础,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资源,与现代科学实践相结合,利用案例分析以及项目驱动法,不断提升人才的审视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在教学上要体现理论基础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注重两者在本质上的区别并能够实现双方的衔接,只有这样,才会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效果的发展。
3.2 构建专业丰富的"高校+行业"教师团队。影视传媒类专业作为一类实践大于理论的专业学科,其"高校+行业"教师团队对学生的专业成长与就业至关重要,拥有理论知识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校内导师能够帮助学生打牢基础,为提升其专业实践能力提供理论基础,来自传媒产业一线的业界导师,直接深入到课堂中进行授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为学生的就业指明方向。例如:浙江传媒学院近几年启动了"青春天娱成长计划",在传媒人才培育的模式方面与拥有国内顶级娱乐节目制作团队的天娱传媒手,通过联合开展课堂教学和项目实训的方式,构筑"高校+行业"教师团队相结合的应用型传媒人才"嵌入式"培养新模式。
3.3 搭建利于学生的专业实践平台。实践教学对于影视传媒类专业学生至关重要,根据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地方性高校搭建专业实践平台,以项目教学为导向对于学生专业成长、就业具有良好的作用。例如:山东华宇工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在影视传媒类人才培养上,突出专业性和实践性,为学生搭建新媒体工作室平台,培养适应时代要求,拥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与二更进行合作,打造二更大学生影视创作人才成长计划,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专业的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1] 高琳,郝婷.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高等教育,2017,(10):8-9.
[2] 魏诗娟.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6,(4):45-46.
[3] 谢珍.全媒体时代国内影视传媒类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分析[J].才智,2016,(15):41-41.
[4] 王贞.探寻全媒体生态下传媒人才培养的"蓝海"--兼析浙江传媒学院"青春天娱成长计划"[J].探索,2017,(3):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