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8-05-06陈娟莉

文教资料 2018年2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摘 要: 推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高职学生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路径,构建全面系统的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定位,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贯穿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构建覆盖全体学生又同时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需要的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用技术的进步和技能的提升推动知识走向市场和社会,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1]。因此,职业教育依旧应该把就业放在办学的首位,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的方向。职业教育家姜大源认为:“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2]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3]高校,是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的摇篮,推进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是目前急需推进的工作。

一、高职創新创业课程建设的现状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4]显示,2015届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创业比率为3.9%,比2011届高职毕业生增长了1.7个百分点,但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率平均在20%左右相比还相差甚远。从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情况看,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处于探索阶段,主要表现在:

1.创新创业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目前,高职创新创业课程并未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筹划。目前建设有独立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的高职院校只占很小的比率,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开设,多依附于就业创业指导课,少数学校在经济管理类专业附设了少数创新创业课程,总学时较少。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融入整个高职人才培养系统中,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认识高度不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2.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相分离。目前,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基本各为其政,融合度低。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都是孤立的,与专业课程基本分离,导致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创业,创新和创意的可行性较低,导致学生创业成功率整体较低,同时导致专业教育中创新理念无法转化为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成了一种脱离专业的规定动作,形同虚设,难以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

3.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资源稀缺。目前,高职院校开展了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开展创新创业培训等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但学生反映创新创业实践分配到个人的机会和资源不足,创新创业资金匮乏(绝大部分学生的创业启动资金来自父母支持和个人储蓄),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效果。

二、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定位

面对突飞猛进的时代环境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比起普通的就业,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无疑是对更高质量就业的追求,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以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根本,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涵育学生的创新人格,培养具有高技能的创新人才。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载体,根本目的在于调动学生钻研专业技能的主动性,促进专业技能的运用和转化,促进学生就业创业质量的改进和提升。因此,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以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根本着眼点,贯穿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深度融合专业教育,涵盖创新创业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的全面系统工程。高职学生通过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和理念,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明确所在专业领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方向和途径,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以及就业创业质量的改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1]。

三、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职业导向的特点,结合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定位,构建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体系(如表1)与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如表2)。该体系以分层分类、各取所需为特点,在充分考虑学生差异化学习需要的基础上,设计创新创业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对创新创业的不同需要层次,分层分类设置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课程。

1.创新创业理论课程设计

(1)开设创新创业公共必修课

课堂作为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渠道,高职院校首先应面向所有在校学生开设一到两门创新创业公共必修课,实现全覆盖的创新创业启蒙,全面普及创新创业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唤醒学生沉睡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热情,明确提升职业技能的价值和意义。

(2)融入核心专业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不是互不相干的两张皮,两者实现有机融合势所必然。两者有机融合可以实现创新创业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耦合联动,促进专业知识更直接高效地融入生产实践,更快捷地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两者的融合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促进高职学生更好地服务社会。因此,在专业教育中全面渗入创新教育理念和创业技能训练,是推动知识走向市场和社会的有力推手。因此,有必要在专业核心课程中体现和渗入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讲授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等,不过这一部分工作应该有行业企业内专家的加入和指导。

(3)建立多层次创新创业公共选修课

根据学生兴趣的不同,以及创新创业需要的不同,高职院校应增开创新创业选修课,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创新创业学习需要。针对有创业意愿和创新想法的学生,可以开设成功创业案例研究,让他们了解真实的案例,树立创业的信心;针对正在创业的学生,可以开展企业经营与管理类课程,如沟通技巧、创业技能、营销技巧、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等。通过课程的分层分类,了解和区分学生的不同需要层次,开设不同层次、基于不同需要的创新创业理论课程,提高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

2.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设计

(1)充分结合专业实训

在专业课程实训中,充分利用这一实践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在仿真的创业环境中尝试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帮助学生重新检视自身的创新能力。

(2)充分利用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充分利用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鼓励学生开展风险较小的创新创业活动(如经营校内跳蚤市场,开淘宝店、微店,经营校内实体店铺等),培养学生的创新創业实践能力,积累创业经验。

(3)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

针对正在创业的学生,要进一步加强创业指导,一方面帮助学生做好项目的风险预估,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帮助创业学生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开拓融资渠道,简化创业注册手续,加强对学生创业项目的智力扶持和精神支持。

四、结论与建议

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应该立足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学生富有差异化的创新创业学习需求,分层分类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品质,先易后难,逐层推进,通过系统的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实现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同时,为了保证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高职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进、考核评价机制的建设等同样不可偏废。一是建议对高职院校核心专业课授课教师进行创新创业培训,强化其创新创业教育意识,鼓励他们在专业教学中在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同时,注重启发学生依托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在专业教育中全方位渗入创新创业思想,同时增设机动教师岗位,聘请创业典型、企业管理层、专业财务人员等进校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创业实践指导;二是在课程教学中竭力改变传授式教学模式,多采用探究式、动手式、项目式等开放式教学方法,师生充分交流互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三是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在对创新创业的教育效果进行考核时,不仅要考虑创业人员数、创办企业数和创新创业项目的市场效益,还要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考教分离,坚持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此外,高职院校应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将学生发表论文、取得专利和自主创新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允许高职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为真正想创业的学生扫除制度障碍,全面推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十九大报告[EB/OL].http://www.gov.cn,2017. 10.18.

[2]姜大源,基于教育类型定位的中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究[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1-2.

[3]李玉华.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6(95):71-76.

[4]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EB/OL]http://www.jyb.cn/zyjy/zyjyxw/201607/t20160719_666144.html,2016. 07.19.

基金来源:2016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供给侧改革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XJK016BZY021),主持人:陈娟莉。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