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新媒体优势,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引领作用
2018-05-06朱玥
朱玥
摘 要: 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引领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剖视当前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的现状和原因,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引领作用,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 责任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领作用
1.新媒体环境下少数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的现状及成因
1.1少数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的现状
当前我国社会逐步呈现出多样化和开放性的趋势,受到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影响,某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虽然大多数学生都保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自己的多重责任,但仍有部分学生责任意识淡薄。
社会责任意识的淡薄。虽然当前大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但某些人对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还未明确,不能把个人和国家的命运、未来密切结合,比较重现实,轻理想;重功利,轻信念;重个人,轻集体;重收获,轻付出[1]。如关心国家时事,当前一些大学生会通过各种信息手段了解国家大事,在振兴国家和服务社会的问题上参与度不太高。
家庭责任意识淡薄。由于当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长辈的呵护和关爱,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不关注家人,不懂得感恩。在经济未独立的情况下,贪图享乐、盲目攀比,不考虑给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出现一批“穷人家的富二代”。
个人责任意识淡薄。在宽松的大学生活环境下,部分学生出现迟到逃课、作弊抄袭、考试违纪等现象[2]。受到社会上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某些大学生出现诚信缺失的问题,这是责任意识淡薄的表现。
1.2当前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的成因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获得的信息比较杂,其中不乏“非道德的”部分。面对此现象,心智还未成熟的学生在判断上容易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其道德行为的失范。这些不良的风气,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
家庭的过多照顾和关爱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在父母亲人的过分关爱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越來越低,依赖性越来越大,习惯于索取,不懂得付出,对任何事和人都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形成淡化个人对自己、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意识,逐渐形成责任意识弱的不良心态。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引领作用
大学生责任意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不断发生变化,面对这宝贵的机遇,同时又需要面对严峻的挑战。随着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已得到大学生的广泛应用,它极大地便利了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思想的碰撞。人们在面对这些冲突和挑战的时候,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坚定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认同感,带领大学生形成社会共识。社会责任意识作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直接关乎个人与国家、社会的立场选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是对个人道德的要求,是对国家和社会富有强烈责任感的重要体现。通过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实践,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的美好愿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早在“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3]十九大报告更加强调了“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4]。这都充分说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意识形态决定一个国家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是当代中国精神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有着导向性,进而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中的指引作用。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是新时代的重要要求,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孤立在理论层面,需要把理论转化为实践,从而转化为人们的行动自觉。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是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个人责任和义务结合起来,承担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培育大学生责任意识的路径研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借助新媒体传播,把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运用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中。让每个大学生都意识到承担社会责任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必经之路。
传播方式创新。现今,已是一个“全民皆媒体”的时代,大学生逐渐变成网络世界的主宰者。一是整合网络资源,创造良好的环境。在网络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在多元化发展。此时,必须抓紧一切时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交网络。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整合学生需要的资源,建立校园网络平台一体化服务,屏蔽网络垃圾带来的负面信息。净化校园网络环境,积极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迹,做到用大众化的语言解读,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二是利用新兴媒体,传播主流思想。现今,“微博”、“QQ”、“微信”等自媒体的运用,已经可以做到人们随时随地地接收各种信息。在这虚拟的世界里,能否秉持“诚信”的道德标准,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建立有影响力的网络宣传载体,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当务之急,从而做到禁止在虚拟世界传播不良讯息。
“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三个既独立又紧密相连的教育领域。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根据每个大学生自身不同的特点进行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才能有实质性的进展。一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直接教育者,言传身教地对每个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家长对子女通过自身践履的社会责任意识,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们明白其重要性。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父母都要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正确的榜样,用行动感染子女,以引导的方式逐步培养当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并且达到期望的成果。如今生活的日渐富足,人们在这美好生活的渲染下,更应该培养良好的习惯,父母通过让孩子参加各种义务劳动或志愿者活动,从小培养其社会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之中,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实现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实现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体系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体系的转换,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的新挑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的新使命”[5]。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重要途径,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大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力度。从“国家责任、社会责任、个体责任”三个方面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把“24字”核心价值观融入理论课堂,使大学生有意识地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行动中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时代价值观念融入大学生教育中,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正确形成,把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学生心中确立。三是社会教育的导向作用。社会教育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具有导向性作用,其中主要表现在社会舆论导向。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引导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净化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不能停留在认识和情感上,还应在实践中以具体行为表现出来,并形成一种稳定的、完整的责任感。大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进一步升华理性认识,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富强文明之國贡献一己之力。社会教育是教育的宏观层面,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中观层面,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微观层面,加强互动,搭建“家校社”沟通信息平台,扫除大学生教育盲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把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作为共同目标去努力奋斗,并且在这些不断努力进行中不断完善自我,最终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在对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注重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是很重要的。明确自己在社会发展中的位置,是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逐步使自身的情感、心理和思想成熟起来的重要标志。要让大学生了解一个人必须有方向感,才能成为有价值行为的人,才能在正确的导向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此过程中,学校教师通过与学生搭建互动平台,建立平等学习关系,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是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开展自我教育,完善自我品格构建过程。学习过程中时常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把握自我发展方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明确人生目标,不断激发自己的潜力,实现自我目标。
4.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有指导和规范作用,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起到引领作用,有效增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根据我国当前情况,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各高校在高度重视的前提下,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措施和方法,为我国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利可靠的人才,更是工作重心之一。
参考文献:
[1]邹秀敏.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5).
[2]闫辉.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确实与构建[J].前沿,2013(12).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5]吴潜涛.围绕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北京:中国教育报,2014-03-17.
本论文系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度高校科研课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JGJX2017C105)系列论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