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下乡”社会实践之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总结

2018-05-06陈文婷

文教资料 2018年2期
关键词:三下乡新农村文化建设

陈文婷

摘 要: 本文以“三下乡”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研,对江苏省15个新农村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农村文化娱乐生活方式单一,设施缺乏;存有封建迷信现象;科技相对缺乏和民间艺术弱化。

关键词: “三下乡” 新农村 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壮大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针对此,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农村建设勾画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

虽然发展农村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已被普遍认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到内外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一些农村文化发展面临一定的现实困难。为了让在校大学生有一个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农村文化建设,为家乡建设尽一分力量,于暑期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调研项目,历时2个月完成全部调研工作。

一、调研人员详情

此次调研主要负责人和组织者是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辅导员彭容容老师,调研人员共15人,分别来自江苏省内的徐州市、盐城市、南京市、连云港市、南通市、宿迁市和阳泉市,浙江省的金华市和温州市及河南省的商丘市。分别是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的汽修运用与维修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具体如下表:

二、调研分析

(一)一些农村文化娱乐生活方式单一,设施缺乏。

据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农村文化娱乐生活方式单一,设施缺乏。这一问题在经济相对滞后的农村中,更加突出。最明显的是在冬闲时节,村民们有很多休闲时间,长时间的休闲突显了村民的文化娱乐欠缺。

农村文化娱乐生活方式单一首先是因为一些当地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思想认识不够,存在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重城市文化、轻农村文化的现象。部分政府人员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经济和工农业是重中之重,文化建设无关紧要,感觉文化工作很虚,看不见摸不着,很遥远,不实际,可抓可不抓。其次是因为滞留在农村的村民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受到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中年人和年轻人。这样一群人在这个大信息的时代,难以区分哪些是优良的娱乐方式,哪些是不良的娱乐方式。因为留在农村的村民们受到的教育水平的限制,村民们对一些高科技或是像看书、绘画等这一类优良的娱乐方式并不感兴趣,即使政府给予设施建设,也不一定能够为村民所用,还需要政府的指引,让村民们从思想上发生改变,接受优良的娱乐方式,养成优良的风气。

(二)一些农村存有封建迷信现象。

封建迷信的现象在农村还存在,一些人是抱着信则有,不信则无;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

由于农民整体文化水平比较低,有高中文化和一技之长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绝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儿童及在家做小本生意的农民。这些人在学历方面大多属于文盲,文化素质低。那些能力强、有文化的后备力量的大学生毕业后也选择在外地发展,不能将科学知识、文化思想带回家乡农村,以回报家乡。虽然现在大学生村干部渐渐增多,但一些地区村官依然是一些老一辈农民担任,往往存有封建迷信思想。

(三)一些农村科技缺乏和民间艺术弱化。

农村科技缺乏是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农民种地靠多年种地积累的经验,没有系统地学。这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更显得突出。在对一些村庄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非物质文化几近没有,特色文化在经济浪潮中淹没。

农村科技的缺乏源于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和概率低,导致一些人没能认识到新科技的设备及新科技带来的好处,民间艺术的弱化更多的是因为科学教育的冲击,子嗣们都在求学路上越走越远,民间艺术没有年轻一代专心继承,老一代又在年轮中越来越衰弱,最后带着民间艺术走了。民间艺术也就断了后,从此在现实中销声匿迹。

(四)一些村民的集体意识弱化和制度性淡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由原来的集体经济转向农村分散经营机制,外出人员务工人员增加,一些地方生产仅靠妇女和老人,出现了许多“留守儿童”,村民之间的交流减少和集体参与意识弱化,相互沟通与交流的缺乏使农村人际关系存在不和谐的音符,家庭内部和宗族之间的矛盾很难调解。导致有些政策“上传下达”脱节,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大部分村民离开家乡去城市打工,留守在村里的只是一部分老人、妇女和小孩,他们对文化建设的兴趣不高、对文化建设的理解不透彻等造成文化建设发展滞后。

对于一些农村、农民来讲,传统的陈旧思想、小农意识、宗族制思想残余,仍然起着某种作用。

(五)一些农民法律意识淡薄且关注度并不高。

由于农村多数人文化水平偏低,一些地方的村民遇到事情常依靠常理解决,没有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法律在一些人看来是高大上的东西,知识分子略懂且能够在需要的时候适当运用,对于科学和教育水平都不高的村民而言,实际运用有困难。村中的纠纷或其他民间事务,有时会有弱者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却不知道该怎么帮助自己。更因为法律意识淡薄和关注度不高,有些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触犯法律,有些抱着侥幸心理触犯到法律。

三、调研总结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家乡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村村通水泥路”早已实现,交通变得越来越便利。家乡人们开始懂得对现代生活的追求,懂得经济文明发展与精神文明发展应该相协调的道理,向往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懂得只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时得到发展,才能构建和谐全面的小康社会。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当作一个重要环节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对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虽然调研中发现了一些不良的现象,但家乡正在向好的方面發展,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步迈进。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许多学生都说感触很大,希望在毕业之后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农村建设贡献出一分力量,让祖国更繁荣富强,让家乡更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

[1]张玺.我国西部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研及问题探析[J].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12(2).

[2]许钰晨.苏州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11).

[3]苌静,牛海军.无极县农村精神文化建设调研报告[J].速读(上旬),2016(4).

猜你喜欢

三下乡新农村文化建设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论学生党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性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