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8-05-06龚永峰

文教资料 2018年2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龚永峰

摘 要: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运用汉语言的能力。阅读可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提高,精神世界得以丰富,语感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培养方法 阅读能力

汉代著名思想家王充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有一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王充和杜甫都对读书倍加重视,都提倡人们要博览群书,读书对人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那么,在平时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呢?这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倍加重视的一个问题。

阅读能力是语文的基本素养之一。新课标对小学语文各学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非常熟悉新课标对不同年级段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要求,在实际语文阅读教学中,既不能偏离教学目标,又不能拔高教学目标,适时适度适量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本阶段教学目标,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基本功的训练。笔者结合三十多年的小学语文一线教学实践,就此谈谈看法,以供同行商榷和参考。

一、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阅读量

一节课中,作为导演的教师,离不开与学生的语言交流,教师“博古通今”,一张口就能给学生启发;反之,教师是“井底之蛙”,一张口学生立马感觉语文老师是一个没有水平的人,会从心眼里放弃语文这一学科。我认为语文教师既然面对学生,就应该孜孜不倦、勤勤恳恳地增加阅读量。学生知道的教师一定要通晓;学生不知道的教师一定要知道。在导演课堂内容时要注意语言得体、大方,阅读知识的应用要恰到好处,且不能拖沓冗长。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而且潜移默化地诱导了学生在课外寻求知识的好奇心,从而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二、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还不够健全,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比较缺乏,教师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并对他们进行一定的阅读指导。低年级学生可以从看拼音读物、连环画、小人书等简易读物开始,教师可以尝试让孩子将书中的内容及想法说出来,并让孩子初步体会被别人认可和赞许的满足感和愉悦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形成一种渴望阅读的良性循环。进入中高年级,就要引导小学生记下自己喜欢的课文(课外文章)或者片段,让学生说说喜欢的理由,组织学生把优美的文章大声地朗读出来,强化学生对优美文字的感受能力,让他们学习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指导并要求学生采取默读、大声朗读、分组朗读、表演等多种形式的阅读方式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初步感知语文或者“大语文”那种无法言表的美感,从而循序渐进地指导他们在阅读中发现真善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阅读中要注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创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放下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以同等的地位和学生共同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与学生真挚、坦率地平等相处,给学生创造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畅所欲言、平等互助、合作探究的爱学、乐学、善学的教学氛围。要积极组建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兴趣小组,如读书小组、朗诵小组、记者小组、书法小组、读报小组、创作小组、评论小组等,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及独立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和写作能力。

“悟”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它是学生通过初步略读和再一次的精读,让学生浸透到文本的优美语言境界中,在阅读中领悟语义,阅读中领悟方法,阅读中领悟感情,阅读中领悟道理,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不要做一些不必要的指指点点,不要影响学生的阅读情绪,让学生真正沉浸在阅读的快乐和感悟之中。

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授之以渔”

有了教师丰富的阅读量的熏陶之后,就应着手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说与其送给他人一条鱼,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一条鱼可以解决一时的饥饿,却不能解决长久的饥饿,如果想永远有鱼吃,就要学会捕鱼的方法。给他人传授现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他获取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得到鱼是目的,捕鱼是手段。如果老师只是满足于對教材墨守成规的分析讲解,或者直截了当告知学生结论,就只能算是“授之以鱼”,“鱼”只能解决一时的饥饿,而“渔”可以解决一生的生存。那么,怎样才算教会学生阅读了呢?

1.目的阅读。就是:根据什么?要知道什么?

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介绍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教学古诗词时给他们推荐《唐诗三百首》,教学《武松打虎》时指导他们看施耐庵的《水浒传》,教学《孙悟空三大白骨精》时向他们推荐《西游记》……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字词,品味优美的句子,感悟人物形象,并写出心得体会,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阅读学习中,从而使整体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2.盲目阅读。就是无意识地阅读,拿到什么,阅读什么?

如我在课外活动带学生上图书馆时,让学生进门随手拿一本书,不挑不拣,随意翻阅,并在放学后安排学生写出读书心得。这种做法虽然有些牵强,但在交流心得之时,却发现很多学生在说自己在上图书馆时,意外收获了什么知识。这就培养了学生在陌生、突然、意外中获得知识的兴趣。

四、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的关键是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实现这个目标不能单靠课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并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打破课堂和校园的围墙,指导和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收集课外阅读资料,吸收时代信息,引导学生向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开放,将教材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这比教师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讲台上比手画脚的口述要具体、形象、生动得多。要通过有计划的、大量的阅读,以及进行多种阅读方式的训练培养学生阅读的熟练技巧,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具备较广阔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背景。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阅读能力之后,就会比其他学生学得更快更好。

五、重视学生的阅读运用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运用汉语言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阅读教学也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把学生实践作为教学主线,设计出操作性强、层次清楚、实效性高的实践活动程序,让学生参与阅读实践和情感体验,着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从小就着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在阅读规范文字中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六、让学生放飞思绪、凸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阅读的目的是开阔学生视野,让他们在浩瀚的知识中有独立的创新,而不是以一家之言传一家之言、以一孔之见传一孔之见。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超过前人。阅读过程中应尽可能放飞学生的思绪,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对文本的创造性解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摄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从小就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积累词汇和语言材料,从而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语感能力大有裨益。当然,阅读教学并不能代表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部,但是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