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乌头汤加减治疗癌性疼痛效果观察
2018-05-05李艳萍
李艳萍,杨 峰,安 琪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癌性疼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同时也是最难控制的症状之一,相关研究[1-3]显示约有62%~86%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有癌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癌性疼痛治疗是癌症患者姑息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应用加味乌头汤治疗癌性疼痛,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甘肃省中医院接诊的癌性疼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 14 例;年龄32~74 岁,平均(48.4±5.1)岁;病程6~18个月,平均8.4个月。研究组中男15例,女15 例;年龄 30~72 岁,平均(48.1±5.6)岁;病程4~19个月,平均8.8个月。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癌性疼痛诊断标准[4]。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邓铁涛主编的《中医诊断学》[5]制订。血瘀痛: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针刺,痛处拒按,入夜加重,口唇及舌质紫暗,或见瘀点瘀斑,脉以涩为主,或伴弦、芤之象;气滞痛:疼痛为胀痛、窜痛及放射痛,兼见胸闷气短,舌淡黯,苔白,脉弦;寒凝痛:痛有定处,夜间为重,遇寒加重,遇热减轻,舌暗苔滑,脉沉紧;热毒痛:痛处有灼热感,兼见发热恶寒,烦渴多饮,大便干,小便赤,舌红苔黄,脉数。
1.3 纳入标准 纳入:1)经病理学或影像学诊断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2)年龄30~80岁,性别不限,意识清晰,语言表达能力正常,无智力障碍,对自身疼痛有判断能力者;3)患者以疼痛为主诉,疼痛部位明确,排除其他非癌性因素引起的疼痛者;4)试验前3周内未行化疗或放疗者;5)无心、肝、肾功能障碍者;6)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排除:1)疼痛与肿瘤本身无关者;2)自身疼痛程度判断困难者;3)智力障碍或精神病患者;4)合并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者;5)儿童、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5 剔除标准 剔除:1)未按规定用药,影响有效性和安全性判断者;2)临床资料不全者;3)治疗期间自动退出者。
1.6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西药治疗,主要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北京萌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10014,规格:10 mg)口服,2次/d,20 mg/次,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可根据病情变化适当调整药物剂量[6]。研究组患者则采用加味乌头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制川乌6 g,麻黄8 g,生黄芪30 g,生白芍30 g,当归15 g,川芎15 g,甘草5 g。辨证加减:血瘀痛加桃仁、红花、五灵脂、地龙、乳香、没药各10 g,三棱、莪术各15 g。气滞痛加柴胡、佛手各15 g,香附、郁金、川楝子、枳壳、延胡索各10 g。寒凝痛加肉桂、干姜、秦艽各10 g,羌活、细辛各6 g,木瓜15 g。热毒痛减生黄芪,加山慈菇、败酱草、生石膏、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30g,黄芩、连翘各15 g。水煎煮服用,1剂/d,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
1.7 观察指标
1.7.1 疼痛VAS评分[7]采用模拟数字评分法(VAS)结合问诊进行疼痛强度评分。总分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明显。
1.7.2 生活质量评分[8]按照生活质量量表GQOL-74测评,包括4个维度,即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每个维度均为100分,总分则换算为0~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VAS评分 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有下降(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见表 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s) 分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s) 分
注:*表示与治疗前相比,P<0.05;#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 0 7.1 4±1.3 5 3.2 4±0.9 7*#对照组 3 0 7.2 1±1.2 9 5.1 1±1.0 3*
2.2 生活质量评分 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在各维度及总分方面均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 总分研究组 3 0 治疗前 6 8.7 1±2.3 5 7 0.1 1±2.4 6 6 7.9 5±3.6 6 7 0.6 5±3.0 3 6 9.7 4±2.9 6治疗后 8 6.4 1±3.4 7*# 8 7.6 2±5.0 6*# 8 6.5 2±4.1 6*# 8 7.1 4±5.6 3*# 8 6.3 4±4.5 2*#对照组 3 0 治疗前 6 8.4 9±2.3 9 7 0.1 3±2.5 2 6 7.7 8±3.8 1 7 0.5 2±3.1 6 6 9.8 4±2.8 5治疗后 8 0.6 2±4.1 1* 8 1.0 3±5.4 6* 7 9.6 2±3.6 1* 8 0.1 2±4.5 6* 8 0.4 1±4.1 5*
3 讨论
癌性疼痛属肿瘤中、晚期最常见的症状,不仅影响患者机体整体或局部功能,而且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癌症患者生存时间延长,有效控制癌性疼痛已经成为有效抗癌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三阶梯止痛法”以控制癌性疼痛,即临床上根据患者疼痛轻、中、重的不同程度分别选择第一、第二及第三阶梯的止痛药物,尽管这种方法目前应用广泛,并取得了一定治疗效果,但这种疗法不良反应较多,会增加患者的身心负担[9]。癌症疼痛能否得到有效控制,与癌症治疗效果、患者生存质量以及整个生存期的延长均有密切关系。
中医认为癌为有形之邪,能阻碍气血运行,或瘤毒侵犯经络,耗伤人体正气,二者皆可导致疼痛。若血瘀、气滞、寒凝等日久胶结为癌毒,对经络气血运行造成阻碍,干扰脏腑功能,导致脏腑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气机被阻,影响脏腑气机升降,同时损耗机体正气,导致气血亏虚,机体失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是疼痛产生的根本原因。肿瘤属阴寒,是阴盛的病理产物,阳虚是导致阴盛的病理基础[10],因此,多数癌性疼痛与阴寒邪气相关,在临床上,肿瘤晚期患者多以阳气衰微,阴寒内伏为患。乌头汤为东汉时代著名医家张仲景首创,多应用于“痹证”治疗中,该方药具有温经散寒与祛湿的功效,依据此理论,并结合温阳益气、通络止痛及滋阴养血等原则[11],以《金匮要略》中加味乌头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本病。该方中川乌为君药,大辛大温,具有温经通络,祛风除湿及散寒止痛之功[12],现代药理研究[13]表明,川乌中所含乌头碱可刺激局部皮肤,兴奋皮肤和黏膜感觉神经末梢,产生灼热感与瘙痒,进而产生局部麻醉作用,达到止痛的目的,川乌亦有抗肿瘤等作用;麻黄作为臣药,可解表发汗,除太阳表之寒邪,助川乌温经散寒;白芍味微苦、酸,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生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芍药花苷、苯甲酰羟基芍药苷、苯甲酸等[14],芍药内酯苷及苯甲酰芍药苷都具有镇痛、镇静、抗惊厥及护肝作用,芍药对中枢性疼痛、中枢及脊髓性反射弧兴奋均有抑制作用,且生用效果最好。生黄芪益气固表,可增强川乌和麻黄的温经止痛之力,并能避免麻黄过于发散等[15-16],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造血功能,改善物质代谢。川芎能通血瘀,善破癥结宿血,善止头痛、外伤疼痛。川芎性散而能补,其活血化瘀作用“既无游血之忧,又有生血之益。”现代药理研究表明[13],川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镇静作用。当归、甘草可活血、补血、养血,缓急止痛,能缓解毒邪引起的痛感。本研究中2组患者止痛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味乌头汤较盐酸羟考酮缓释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疼痛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P<0.05),且能有效避免西医治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1]邓子易.中医综合治疗癌性疼痛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2):87-88.
[2]赵彪,侯炜,杜欣颖,等.癌性疼痛的综合治疗[J].世界中医药,2013,8(1):113-115.
[3]邓海燕.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穴位敷贴对癌性疼痛的护理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18(8):100-102.
[4]张宏,常珊珊,朴日红.癌性疼痛的中医调护[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8):143.
[5]邓铁涛.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94-104.
[6]邓育.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癌性疼痛的效果评价[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0):77-78.
[7]董敏,洒荣桂.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癌性疼痛[J].中医药信息,2010,27(3):82-84.
[8]周之毅,刘慧,尤圣富,等.中医综合三阶梯法治疗癌性疼痛3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0,51(10):890-894.
[9]王敬,芦殿荣,毕然,等.耳穴埋豆干预骨转移中重度癌性疼痛临床观察 30 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2):43-45.
[10]倪红,黄邦荣,王兰英,等.吴茱萸汤合四逆汤加味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癌性疼痛30例[J].西部中医药,2014,27(2):107-109.
[11]张成铭.癌病的辨治体会[J].西部中医药,2012,25(1):43-45.
[12]冯宇,李绍旦,张印,等.中药配合放、化疗治疗癌性上腔静脉综合征 33例[J].西部中医药,2012,25(2):84-87.
[13]唐倩.冰虫止痛膏外用辅助治疗局部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14]赵兰君,黄秋实.王祥麒重用生白芍治疗癌性疼痛验案举隅[J].中国民间疗法,2016,24(8):11-12.
[15]王惠琴,李天浩,雷琰,等.止痛方穴位贴敷加电磁波照射治疗肺癌骨转移痛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4,27(3):112-114.
[16]杨晓敏.注重止痛细节 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J].西部中医药,2012,25(5):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