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芬奇密码》和《天使与魔鬼》中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2018-05-04张思慧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科学精神

【摘要】《达芬奇密码》(The Da Vinci Code)和《天使与魔鬼》(Angels and Demons)是美国作家丹·布朗的作品。前者含有阴谋论,惊悚等风格,让人们对一些宗教理论产生探求的兴趣;后者则是围绕光照派和天主教会之间的冲突开展叙述。这两部作品中均含有科学精神和宗教符号,让人们在阅读文章内容的同时,对其进行深度的思考。为了对这两部作品开展深度解读,本文对它们中科学与宗教呈现的冲突和融合关系进行分析,之后探究两部作品中科学精神和宗教符号。希望通过此次研究,可以为读者提供一定的思想借鉴,更好的感悟作品。

【关键词】《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科学精神;宗A教符号

【作者简介】张思慧(1995.09- ),女,辽宁海城人,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一、引言

宗教是一门比较渊源的学科知识,内在构成是比较复杂的,会形成多种的宗教符号。在其发展中,一直和科学有着冲突和调整,在对立之中又有着一定的统一性。在丹·布朗的作品中总是可以看到宗教符号,也能够发现一些科学精神的展示。可以说,丹·布朗将恐怖元素,侦探手法融入至作品中,呈现出哥特式,现实主义以及超现实主义等多种风格的同时表现,具有很强的神秘感,引发人们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的欲望。通过对丹·布朗作品中的宗教符合以及科学精神进行解读,能够让读者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在精髓,提升读者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所以,本文将对丹·布朗中的两部作品——《The Da Vinci Code》和《Angels and Demons》开展研究,分析作品中对科学和宗教的解构。

二、两部作品中科学与宗教呈现的冲突和融合关系

1.科学和宗教呈现的冲突。可以说,这两部的作品均是以科学和宗教呈现的冲突开展论述的。《Angels and Demons》此部小说是围绕着天主教会和代表科学精神的光明派呈现的恩怨进行内容的书写。几百年前因为受到宗教残酷迫害,几位科学家组建成光明派,在隐匿几百年之后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对梵蒂冈进行报复。在这里,真正的上帝是科学,你可以对信徒中的“上帝”进行任意的诋毁,但是不可以对科学进行诋毁,这是二者冲突的一项表现。同时,光明派的科学家一直要对世界本源的问题进行解决,声称科学已经证实天主教会中的神都是假神,宗教体系马上就会被科学理论推翻。但是,维特勒(光明派中一位比较杰出的科学家)所开展的实验均是为当前的宗教服务,这是与光明派的思想相违背,为此受到他人的冷眼——认为维特勒是在背叛科学。通过这些内容的论述可以看出,宗教是和科学呈现着冲突,反对的态度比较明显。

2.教学和宗教呈现的融合。这两部作品中均含有科学精神和宗教符号,二者在呈现激烈冲突的同时也具有融合的表现。《Angels and Demons》中一个主要的地点——教皇避暑山庄,这里不仅是避暑的地方,同时也是梵蒂冈的天文台(天文台是进行星体研究的地方),不得不对此现象进行剖析,是否二者完全不能融合?此外,作为教会的图书馆,这里居然藏有伽利略以及哥白尼等人关于宗教方面的作品。要清晰认知到,这些人物均是宗教的异端代表,是科学界的代表人物。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宗教和科学意识并不是全部的冲突,也有着一些融合表现。

三、两部作品中对科学的解构

1.《达芬奇密码》中科学解构。科学元素是本书进行内容描写的关键支撑,通过对科学元素开展分析和解读,可以更好的掌握作者在进行此篇作品书写时的内在认知。馆长的死因以及隐藏的秘密均是建立在对科学实施探索的基础上,文章故事的开展和延续更是围绕着诸多科学元素和事件进行的。故事的一个主要线索是对藏秘筒进行解码,在进行第二道谜题解答的时候,所需要的答案是促使牛顿发现万有引力苹果的形态(球状物体),这里面含有对科学的解读。同时,提宾杀死雷米的方法是让其喝下加入花生粉的白兰地,因为雷米身体对花生有着可以致命的过敏反应。这种杀人方式就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也是对科学的一种构建。但是,在进行科学构建的时候,作者也提出科学实证并不一定能够像想象中那样对人们提供帮助。

2.《天使与魔鬼》中科学解构。兰登被欧核中心请去对一件谋杀案开展调查,欧核中心是光照派实施科学研究的核心地域,这里呈现着较为高达的科技。但是,作为第一次来这里的兰登,他并没有对此技术进行感叹,而是进行一种虚拟性的幻想。可以说,作者借兰登这一人物让尖端的科学技术和幻想进行有效的联想,能够看出作者不是推崇科学技术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可以得知作者对科技研究的一种态度。粒子加速器是本书中科学家自豪的科学研究工程,认为可以通过此项技术对自然界的基本构成开展分析。但是,作者通过人物表述了自己对此的思想:和原始人把钟敲碎之后再识别其中的零件是同一道理。总体说,这部小说中展示了诸多科学技术,但是科学技术不具有神秘的特征,如此高端的技术不一定对人类进行造福,这是作者所有表述的一项思想。

3.两部作品的科学构建分析。通过对这两部作品中的内容开展分析,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和人们生活有着关联,能够利用科學技术对一些谜题进行解答。书中提出的破解秘密科学方式,还是可以对梵蒂冈产生动摇的发现——反物质,但最终人们没有得出全新的理论,或者是对惊天秘密进行正确的解读。《The Da Vinci Code》此书结尾所表述的意义是人伦常情是社会发展的最为质朴的表现,呈现着浓厚的人文性的关怀。而《Angels and Demons》中,无论是宗教或者是科学技术,都会在发展中产生影响。在作者的认知中,科学是具有很强的力量,但并不是可以对一切事物实施改变,理性也很难战胜人性。基于这些内容探究可知,两部作品均是科学进行构建,描述一些科学事物和技术。但是作者最终表述的思想是科学不能改变整体的世界,人类情感对世界进步是非常关键的。

四、两部作品中对宗教的解构

1.《达芬奇密码》中宗教构建。

(1)郇山隐修会组织。郇山隐修会在书中所担任的工作是对耶稣的秘密进行保守,为了对此秘密进行保守,几位人物为此失去生命,如索尼埃,修会的三位长老。长久以来他们将秘密放置在暗处,对其开展高度保护,创建神秘的世界,很难被外界所探究。但是,这个神秘程度很高的世界,最终也是被世人破解。可以说,书中所提及的基督教问题主要是上帝创世,天堂地狱和原罪救赎。如果世界真的是由耶稣所创造的,那么人类是如何以自身的力量对上帝已经规定好的秩序进行打破?这就是对宗教中上帝创世此种说法的讽刺,也是对宗教思想的一种批判。

(2)原罪救赎说。原罪救赎是基督教思想的主要构成,此说法在书中体现的比较明显。塞拉斯是本书中受到原罪救赎影响最大的人物,他因为小时候患有白化病,就被自己的父母丢弃,遭受很多人的冷眼,也受到生活的严重打击。为此,塞拉斯就觉得自己出生就带有深重原罪,需要对自己进行救赎。所以,塞拉斯开始了消除原罪的道路,在身体和心理层面救赎:对自己的身体进行鞭挞,心理上皈依基督教,信奉上帝。正是这种原罪救赎思想的影响,塞拉斯完成导师所安排的任务,杀害很多人。他不认为这些行为是错误的,反而是认为这些任务的动机是不可侵犯,是十分神圣的。但是,患有白化病并不是塞拉斯的错误,本是无辜的他因为偏执原罪救赎,最终犯下谋杀罪,这其实是对该种教会思想的一种嘲讽,更是一种质疑。

(3)塞拉斯身死。塞拉斯是这部小说中一个关键性的人物,通过对他进行形象的描写,可以体会作者对宗教的态度。上文中提到上帝创世,天堂地狱和原罪救赎是基督教的几大思想,塞拉斯身上不仅体现了原罪救赎,同时也体现了天堂和地狱的说法。小说中写到,塞拉斯在死亡之前是处于一片浓雾之间,就是这些浓雾让此地方仿佛变成天堂。但是,塞拉斯并未感知到之前导师所说的那样,因为自己是上帝的忠实信徒,最终会是一名天使。他反而是觉得自己像一个游魂,像浓雾那样随时都会消散在空气中,最终的结果是化成乌有。所以在小说的最后,塞拉斯倒在世俗歧视形成的浓雾中,这里并没有天堂和地狱。即使自己是忠实的基督教信徒,但是痛苦离开世间的塞拉斯未能进入原本认为的天堂中,这是十分具有讽刺性的。

2.《天使与魔鬼》中宗教构建。

(1)圣杯。小说中的圣杯是一个具有复杂和隐喻象征的意象,通过对此进行解读,可以更好的分析作者在这部小说中所要表述的宗教态度。基督教最为常见的一种礼仪是圣餐,在该仪式中人们会饮用红葡萄酒,这里的红葡萄酒是基督之血的一种代表。在亚瑟王的版本中,因为圣杯和耶稣经历了受难的特殊仪式,所以后期人们认为这个杯子是具有上帝的神奇功能,所以称为“圣杯”。但是,此部小说对此故事进行了全面性的改写:耶稣娶Magdalene为妻子,并且在法国生育了后代,Magdalene则是本部小说中的“圣杯”,她的后代就具有圣血。故事中的女主角就是王室血统的代表,也是人们所寻找的“圣杯”。通过作者的改写,圣杯不再是单纯参与耶稣复活的一宗宗教符号,而是具有更深层的隐喻——创造新的生命的母性,不再是具体的事物或者是人物。通过这个宗教符号的展示,传递女性所具有的性质,身份地位和生育能力,更具有深刻的意义。

(2)索尼埃留下的宗教意味密码。此部小时主要线索是两个,一个是圣杯,另一个是索尼埃留下的宗教意味密码。索尼埃在临死之前用自己的身体摆成《维特鲁威人》主人公的造型,这个造型是具有很强的意味,呈现着对女性的崇拜。此外,通过对索尼埃身边的裴波那契数列进行分析和破解之后,兰登找到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对这幅画进行分析发现人物左右两边的脸是不一样大的,左边要大于右边,表示阴性的力量要强于阳性力量。在此基础对《最后的晚餐》中图像所具有表征意义开展分析,最终得出耶稣旁边是他的妻子,这就是圣杯的秘密。

3.两部作品的宗教构建分析。通过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两部作品在开展内容描写时候,均是对宗教进行构建。通过使用一些宗教符号,让人们对此开展推理和研究,延长故事的线索,促使小说更加具有神秘性和悬疑氛围。但是,应该看出两部作品在开展宗教构建的时候,并不是将宗教置于顶部,对宗教进行盲目性的肯定。相反,作者对一些故事开展全面的改编,让这些宗教符号更具有深层的意义,让人们对此进行深深的思考。可以说,两部作品在实施宗教构建的时候,并不是单纯的开展人物和情节的书写,而是让宗教符号更加具有深度意义,促使人们在阅读之后能够对此进行深层面的思考。

五、结语

丹·布朗这两部作品均是以惊悚和悬疑为主基调,故事的开展是最终的结束都是和宗教与科学有着紧密的关联。The Da Vinci Code含有陰谋论,惊悚等风格,让人们对一些宗教理论产生探求的兴趣;Angels and Demons则是围绕光照派和天主教会之间呈现的冲突开展内容的叙述。可以说,两部作品中均含有科学精神和宗教符号,让人们在阅读文章内容的同时,对其进行深度的思考。人类是一个逐渐提升认识的群体,所以宗教要早于科学出现,但是科学是呈现不断的推进。在小说中,作者是告诉人们宗教和科学之间呈现的对立正在消解,要从人文关怀角度对社会进行看待。

参考文献:

[1]周露露.副文本理论视域下的“厚重翻译”[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

[2]朱倩.《达芬奇密码》流行性的文化解读[D].南开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科学精神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探析
试论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科学精神教育
例谈小学阅读文本解读的角度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理科教学养成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研究
探析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渗透
电大教务管理中科学精神的应用
克服急功近利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浅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兼具的创新型人才
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