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岸编译本《英美著名儿童诗一百首》中译语优势分析
2018-05-04张云吴涛
张云 吴涛
【摘要】本文从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提出的“发挥译语优势论”出发,对屠岸先生的儿童诗编译本《英美著名儿童诗一百首》进行翻译赏析,分析其中的“译语优势”进而深度挖掘儿童诗汉译的翻译美学。
【关键词】译语优势;儿童诗;文学翻译;翻译审美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appreciates Tu Ans translation of 100 Great English andAmerican Poems for Children and explores the translation aesthetics of foreign children poems in terms of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 advantages raised by Xu Yuanchong.
【Key words】Translation advantages; Children poems Literary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aesthetics
【作者簡介】张云(1994.11.01- ),女,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翻译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一、屠岸翻译成就
屠岸(1923-)是我国著名诗人、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主要翻译作品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首个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文全译本)、《济慈诗选》(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英国历代诗歌选》和《英美著名儿童诗一百首》(编译本)等。马红军在《从文学翻译到翻译文学》一书中称其是“真正在外诗中译领域有所建树的译者,大半是精通外语的中国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屠岸主要奉行的诗学翻译概念是客体感受力、古典抑制、以顿代步和韵式依原诗等。
二、《英美著名儿童诗一百首》中译语优势分析
屠岸编译本《英美著名儿童诗一百首》(以下简称《英美》)中收录了来自济慈、雪莱、华兹华斯和莎士比亚等四十多位著名英美诗人的一百首诗歌。选录的诗歌类别分为两类,一是“写给儿童的”二是“以儿童为题材的”。本文借用许渊冲译语优势论分析屠岸儿童汉诗的翻译。
1.“发挥译语优势论”的提出。许渊冲明确提出“发挥译语优势论”是在其1981年发表在《翻译通讯》第一期的《翻译的标准》一文中,针对“译文形式与内容”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不同认识和处理原则。他认为翻译“是两种文化的统一,并不是两种文化的折衷,那就应该往高处统一,也就是说,在原文高于译文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忠实于原文的内容与形式,发挥原文的语言优势;在译文高于原文的时候,也可以扬长避短,发挥译文的语言优势。”“发挥译语优势论”的提出,在翻译界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多次论战。首先,发挥译语优势引发了翻译 “求真”与“求美” 之争。许渊冲认为翻译求真而诗求美。在翻译诗歌时,两种语言的文化及内涵差异不可忽视,各种典故引用以及言外之意如果一味“求真”地去译,诗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裁将会失去它独特的韵味,所以“美是最高的善,创造美是最高的乐趣。”其次,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不容忽视。译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原则都会直接影响整篇译文的走向。过分强调“译语优势”势必会导致译文过度归化和“美文”倾向。笔者认为两种语言在翻译过程中势必存在不对等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译者必须要发挥译语优势来创造对等词,也就是“创译”,这也是文学翻译的客观要求,如果只是一味地想要展示才情而刻意的发挥译语优势这种翻译也是不可取的。接下来“发挥译语优势”的论战具体到了四字词组的使用上,许渊冲认为四字词组是中文的强势,要发挥译语优势就要多使用四字词组特别是四字成语。因为汉字成语被赋予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文学翻译中,如果能够恰当使用必定会为译文增色不少。陆谷孙一直奉行的是翻译必须“以信为本”,所以他明确反对“发挥译语优势论”。每一个翻译理念都有它适用的范围,“发挥译语优势论”本就针对文学翻译特别是诗歌翻译这一特殊门类提出的,于译者而言,如何把握好度才是最重要的。
2. 《英美著名儿童诗一百首》中“译语优势”实例分析。诗歌翻译作为一门特殊的翻译种类在促进全球文化交流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而儿童诗的翻译因其译作受众群而具有更特别的意义。译作“要有效地发挥作用,只能由特定的读者来读。”儿童诗特殊就特殊在它的目标读者并不仅仅是“儿童”,家长也就是有一定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成人也是其译作受众群,这类受众群对儿童诗的不同期望心理也会影响译者的遣词造句和整体译文的翻译风格。
在儿童诗翻译中,诗名翻译看似简单实则讲究颇多其中蕴含了译者个人的翻译审美,审美是一种情感体验也是一种价值体验。就比如在《英美》中第18首“Independence”,“Independence”翻译过来就是“独立”,就字面看没有任何问题。但是首先本诗的对象是儿童,不满10岁的小孩子,跟他们讲“独立”没有任何意义,考虑到儿童的受教育程度和心理,“独立”这种译法很难被儿童接受。其次,“独立”一词在家长看来缺乏作为儿童诗名的新奇有趣,吸引不了小孩,自然也达不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时候就出现了译语处于弱势的情况,这种弱势的形成并不是在两种语言间找不到对等词,而是由于目标读者的特殊性导致译文对等词在表达上略有不足。外诗中译学术上称为顺译,顺译过程中要发挥译语优势在本例中具体就是如何用中文翻译出既符合儿童审美又让家长觉得充满童趣的儿童诗译名。屠岸将此翻译为《谁也管不着》,从“发挥译语优势论”来看,“谁也管不着”首先是照顾到了儿童读者符合儿童的审美,是个典型的“儿童语句”;其次塑造了一个无忧无虑调皮可爱的孩童形象,这一点既与原诗整体主题切合也符合家长的心理预期。当原语与译语之间找不到对等词时,“译语优势”又该如何体现?就比如《英美》中第95首“The Jumblies”,直译过来是“混乱的人”,且不论是儿童诗就算是其他诗歌这种题目也是不合格的。如果出现这种在翻译过程中找不到对等词的情况,译者更应该主动发挥译语优势去改变劣势以争取翻译的均势。既然是诗,首先要对全诗进行整体把握,其次要考虑到读者,屠岸将此译为《乱糟糟的小人儿》。中国人习惯使用叠词并认为叠词具有独特的韵律美,通过重复使用一个字造成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美感,既悦目又悦耳。中国的很多父母在给孩子做启蒙教育的时候也多使用叠词,比如红彤彤绿油油等,这就是“译语优势”。发挥译语优势论,译者可以译出原文内容所有但形式上不对等的词语。另外,对原语的理解是翻译审美的基础,审美信息扫描则是关键。“小人儿”这个词也用的非常精妙,就原诗题目而言看不出一定是“小人儿”,但是译者通过全诗分析并发挥译语优势创译出“小人儿”来,儿话音的使用平衡了“乱糟糟”带来的负面感反而会让读者感受到童趣童真。
“发挥译语优势”不仅体现在诗译名上,还体现在《英美》中很多诗句的翻译上。例如《英美》中第5首“Nurses Song”(译为《保姆之歌》)一段:
No,no,Let us play,for it is yet day,不不,让我们玩,白天还没完,
And we cannot go to sleep. 我們不睡觉,不睡觉。
Besides,in the sky,the little birds fly,你看蓝天上,小鸟在飞翔,
And the hills are all covered with sheep.还有羊群在满山跑。
首先原文中“play”和“day”、“sky”和“fly”、“sleep”和“sheep”三组押韵,屠岸本着“忠实原文”原则翻出了两组中文押韵的对等词“玩”与“完”、“上”与“翔”,但是剩下的一组找不到译文对等词(此处的对等包括词义与格律的对等)又该如何处理?这时候“译语优势”意在强调扬长避短,既然无法找到对等词那索性就放弃对等,根据诗歌原意译者自己进行创译。这一段是保姆催促孩子赶紧回家,但是孩子们还想玩,所以在向保姆撒娇希望能再玩一会。基于此,“we cannot go to sleep”应表现出孩子们不愿睡觉的心理及神态,屠岸将此译为“我们不睡觉,不睡觉”既表现出孩子的稚气可爱的神态又能使家长们感到共鸣,“不睡觉,不睡觉”通过重复让撒娇不睡觉的淘气孩童的形象跃然纸上,实是精妙!最后一句“羊群跑”对应上句“小鸟飞”,运用“译语优势”以“儿童视角”进行翻译,虽不似原文那样韵律统一,但是考虑到儿童诗读者这一层面,这种“扭转劣势以争均势”的做法十分值得效仿。文字是达情表意的工具,但是汉字除了此功能外,更兼具视觉美和听觉美。“羊群满山跑”视觉上呈现出了嬉闹生动的情景,听觉上又呈现出动态节奏感,整体呈现出拥抱自然的意境美和孩童童趣的意蕴美,体现出屠岸高级的翻译审美情趣。
关于“发挥译语优势论”争论较多的就是四字词组的使用,有学者认为这与“信达切”相悖,而许渊冲则认为在诗歌翻译中“信达优”比“信达切”更适合实际翻译。“优”即发挥译语优势,尽可能超越原作。比如《英美》中第7首“It Is A Beauteous Evening”(《那是个美丽的傍晚》)中“A sound like thunder—everlastingly”屠译为“轰雷一般的声音—千古不改”;第39首“The Dog and The Water-lily”(《狗和睡莲》)中“With scarce a slower fight”屠译为“奔跑的飞快如箭”;第70首“After Blenheim”(《布伦宁战役之后》)中“Who fell in the great victory”屠译为“他打了大胜仗,一命呜呼。”以及第72首“On My Mothers Birthday”(《我母亲的生日》)中“Combine to bless thy natal day”屠译为“祝贺你生日欢欢喜喜”等。使用四字词组能使译文结构精致化,将语言形式与主体意图高度结合,通过列举可以看出《英美》中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来进行翻译,但是却运用的恰到好处,可以说是“信达优”的典范。至于有学者质疑“发挥译语优势论”会违背“信”的原则,笔者认为,屠岸的翻译恰恰说明译文的呈现固然与所用翻译原则有关,但是究其根本是跟译者的双语功底直接挂钩。从这个角度看,译者作为连接两种语言的桥梁自身应该加强语言素质的培养,这样“译语优势”就成为了译者在周全考虑后选择的最佳表达方式。
三、总结
屠岸通过发挥译语优势将外国儿童诗译得童趣盎然又不失原诗精髓。在诗名翻译中,他运用“儿童语句”既照顾到儿童的审美情趣也考虑到家长的择书取向,叠词、儿化音等极具汉语特色的使用更是为译名锦上添花。在段落翻译中,在“信”的基础上又突出了“优”,既“韵律依原诗”又在翻译发生不对等汉语处于劣势的时候通过“创译”力挽颓势以及恰到好处地使用四字词组,既能表情达意又独具东方韵味。对读者而言,译者发挥译语优势可以呈现更“优的译文;对译者而言,发挥译语优势需要培养深厚的双语功底和个人翻译审美,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丁振琴.英诗汉译的原则、策略及其他—诗人翻译家屠岸先生访谈录[J].中国翻译,2017(3):57-58.
[2]刘宓庆,章艳.翻译美学理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20-237.
[3]马红军.从文学翻译到翻译文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8-245.
[4]屠岸.英美著名儿童诗一百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4:16-378.
[5]许钧.翻译动机、翻译观念与翻译活动[J].外语研究,2004(1):51-60.
[6]许渊冲.翻译的艺术(论文集)[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11-12.
[7]许渊冲,许钧.翻译:“美化之艺术”—新旧世纪交谈录[J].译林,1998(3):201-207.
[8]祝一舒.语言关系与“发挥译语优势”—试析许渊冲的译语优势论[J].中国翻译,2017(4):65-70.
[9]Nord,Christiane.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Target-Text Receiver? [A].in Allison Beeby,Doris Ensigner and Marisa Presas(Eds.),Investigating Translation,1998:195-212.
[10]Savory,T.The Art of Translation[M].London:Jonathan Cape,1957: 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