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与职业发展浅谈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

2018-05-04朱冬蕊康鑫李东婷王杨瑶万荣杨方宇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就业现状复合型人才职业发展

朱冬蕊 康鑫 李东婷 王杨瑶 万荣 杨方宇

【摘要】复合型人才是指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具有较高的相关能力的人群。本文以绵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为调查样本,笔者站在学生的角度,从我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与职业发展规划两个方面,提出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使我校毕业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就业现状;职业发展;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朱冬蕊,康鑫,李东婷,王杨瑶,万荣,杨方宇,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透过英语专业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谈复合型人才策略2016XSKY080”、绵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透过英语专业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谈复合型人才策略2016XSKY080”成果。

引言

当今社会,英语专业毕业生人数众多,然而,“高考英语社会化改革”政策的逐渐落实,导致了各中小学对英语教师的需求逐渐减少。而我校英语专业以师范方向为主,在这一供过于求的矛盾中,就业难问题也日渐凸显。

一、调查方法

1.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我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课题组成员分别其进行了随机调查。

2.研究设计。本研究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对本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本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置情况进行调查。

正式问卷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分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情况(如:不同年级的职业规划,初步择业观等);第二部分针对我校外国语学院,尤其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就业情况(如:毕业生就业率,就业方向,就业地点)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为师生对复合型人才了解的现状(如:学生对复合型人才的了解情况,老师对复合型人才的建议等)。

本次调研共同发放正式问卷1000份,其中有效问卷990份。问卷回收率99%,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9%。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分析。

(1)学生选择专业以兴趣为主。在660份网上调查问卷中,48.28%的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是依据自身兴趣选择的专业;超过半数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也会受到客观条件的束缚;部分学生也会考虑目前的就业状况,从而选择一个相比之下比较好就业的专业。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家庭、分数等外界因素仍然很难左右学生初步择业观。有极少部分的学生会根据就业前景来选择专业。但出乎意料的是,有不少学生在初步选择专业时会倾听自己的声音,从自身兴趣出发来选择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

(2)学生对自身职业规划逐渐清晰。调查可知,34.21%的学生认为任何专业都可以就业,30.71%的学生认为英语专业就业前景乐观,就业面较为广阔,30.21%的学生对英语专业就业前景抱有较为悲观的态度,然而也有4.76%的学生认为毕业等于失业。由此可知,学生对自身职业规划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清晰起来,也越来越具有危机意识。持乐观态度的人数与持悲观态度的人数持平,而持有“极度悲观”的人数仅占有4.76%,这表明英语专业学生对就业并未完全失去信心。

2.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1)教师行业从业率呈下降趋势。根据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014年、2015年、2016年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2010级本专科教师行业从业率维持在44.10%,而2011年的毕业数据,教师行业从业率上涨为47.7%,2011级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82.12%,通过数据对比发现,2012级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却明显下降,且从事教育行业的比率下降至40.52%。通过对比三年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绵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师行业从业率在近年有所波动,并呈现下降趋势。

(2)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和冒险精神。近三年来,我校外国语学院就业率(其中包括专科班)如下:2014年一次性就业率达62.02%,2015年就业率达82.12%,2016年为78.8%。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外国语学院总体就业率呈波动上升趋势,2016年有所下降,这与2015年颁布的“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政策有关,2016年政策的落实也大大地影响到了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近三年来,我校外国语学院升学的学生的比例都维持在毕业生总人数的10%左右;选择出国的毕业生人数也是极少数,且大多为德语系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了,三年来总共不超过5人,这反映了我院学生普遍缺乏创业意识和一定的冒险精神。

3.学校培养策略。

(1)学院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不足。在“你认为以下哪类英语复合型人才更适应当社会需求”的调查中,学生们认为商务附加技能的人才更适应市场需求,然而在“你认为哪门课程对就业更为重要?”的调查中,学生认为口语能力是求职的重要因素,商务能力则不太重要,这样就产生了学生认知与实践的一对矛盾。

(2)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分析可知,在“你认为哪门课程对就业更为重要”的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口語、听力、口译以及师范技能课相比更为重要,而学生对于“你认为你的就业劣势在何处”的回答中,77.67%的学生选择了“专业知识不够精通”。

4.针对复合型人才的研究。

(1)我校学生对复合型人才认识程度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大四学生中,有19.5%的同学对复合型人才有深入的了解,47.22%的同学对这个概念仅限于听说过;而在大二、大三的学生中,对其有深入了解的学生少之又少,大三学生有68.73%的比例听说过“复合型人才”,大二有64.73%的比例。这与我们课题组成员的预期相同。但是与我们预期不同的是,大一新生中对复合型人才有深入了解的人数占了10.6%,有过半的学生听说过。从侧面可以看出,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学生在刚进入校园时总是踌躇满志,但过一段时间以后,热情消减,陷入迷茫。

(2)高校英语教学所存在问题的探究。一直以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目标明确为“培养高校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与一定的听说写翻译能力”,所以在注重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能力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高校学生听说翻译等技能的提高,进而影响了学生们的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根深蒂固,使得教学内容仍然以语言知识为主,而缺少运用实践。

三、复合型英语人才的提出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学府外语教育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由单一语种发展到多语种,由比较宽泛的学习方向发展到众多的专门用途方向,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外语专业人才。目前已初步形成南北两大区域、六种教学模式的专业教学改革态势,即:①外语+专业知识;②外语+专业方向;③外语+专业;④专业+外语;⑤非通用语种+英语;⑥双学位等(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1999:7)。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所培养人才的知识面较窄、综合能力较差、综合素质较低等。

在此,我们将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定义分为了两个阶段来讨论。第一个阶段是学生在校期间。在此期间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指的是具有两项以上学科知识技能的人才,学生在总体素质方面存在多重技能。而第二个阶段则是指学生进入社会时所拥有的适应两项及以上工作项目的技能,能够在英语专业技能之外,获取另外一种专业性较强的技能。

四、培养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建议

1.对学生的建议。第一,关注自身发展与行业发展。面对严峻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按需培养”是首要策略。有针对性地参加自身进修,专业培训,加快成为复合型人才的步伐。但是能力培训不可盲目,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可行的充电方案。

第二,积极储备相关知识,抓住实践机会。目前大部分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与以往相比有所变化,主要在于能力强度的要求方面,特别是更加强调理性与务实,从重视学历转变为重视工作经历和阅历。因此对将专业知识结构拓展至其他学科及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学生应有意识抓住锻炼技能的机会,强化知识,丰富经验。而相关知识储备并不需要刻意为之。在此复合型人才强调的并非是每个行业的顶尖能力,而是能够兼顾各方。

第三,强化革新固旧路,深化兴趣辟新径。复合型人才不完全表现在专业相关的复合,更表现在其职业能力的多元化。通俗讲,能在两个不同工作性质的职业中快速转换并进入角色。这需要其他专业的培养,若能深化发展兴趣,并把它发展成一项职业技能,在培养过程中会更有积极性、主动性、效率性,将对职业发展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巨大帮助。

2.对学校的建议。第一、改革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逐渐实现从“学科为本”的教育理念向“能力为本”教学理念的改革,改造教学方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除了要满足岗位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心理健康,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人教育。如加强构建网络课程或公共课程教学平台,对理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对文科学生进行科普常识教育,纠正非专业知识则不需培养的老旧观念、废除非专业课程就“蜻蜓点水”的教学模式。

第二、整合教学资源,形成强势学科群。学科群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发挥学科间的综合优势,并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

第三、强化师资力量,增强综合教学能力。教师在人才培养上起着主导型作用,只有拥有复合型优秀教师才能培养出更有才能的复合型学生,因此选择有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教学实践能力的老师是必要的。

3.对企业的建议。第一、在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可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和技能培训课程。针对大一大二学生,企业可以提供各种技能培训课程,或开设兴趣俱乐部。针对大三大四的高年级学生,企业可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学生通过招聘进入企业,真刀实枪地上岗操练,使自身能力得到锻炼,提前感受职场氛围,并根据工作中反应出的问题,不断改善自己,使自己朝着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奋进。

第二、企业与高校可达成评估机制,对实习生在职情况实行双评估机制。学校验收学生实习成果的同时,企业也需要参与到学生实习成果评估的过程中来。根据实习表现,企业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采用上级评估与同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实习生提出就业指导。另一方面,企业也应对学校进行反馈,提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建议,以便于检验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成果。

五、結语

本文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建议。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对复合型人才的探究还有不够深入。但随着研究的进行,在骆海辉老师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对复合型人才有了新的理解。文章从学生角度入手,获得了第一手真实有效的数据,为课程设置专家及学院领导在课程设置、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同时也为学生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机会。

参考文献:

[1]边立志,吴念.论师范英语是一种复合型专业[J].国外外语教学(FLTA),2002(2).

猜你喜欢

就业现状复合型人才职业发展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
影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因素分析
扬州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方向调查与分析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浅谈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高职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