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中巧探究 探究中现精彩
——一道运动学问题的多解探究
2018-05-04
(江苏省高邮中学,江苏 扬州 225600)
运动学问题是高中物理中最基础的内容,在运动学问题中,由于公式多,方法灵活,学生很容易出错或卡壳。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象呢?应当始终以学生为本,在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问题,在交流中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驱动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物理思维水平得到提高,提升其物理核心素养。笔者以2008年高考理综卷的第23题作为高三一轮复习运动学的检测题,在评讲该题时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整理成文与大家交流。
1 原题呈现
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4个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l。
2 课前认真反思,找准问题症结
笔者在检测后统计了学生完成此题的正确率,结果令人大失所望。全班46人,只有10人做对,因此,对这道题目的讲评要精心设计,以生为本,注重交流,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在解运动学问题的知识储备和方法掌握情况,调查学生的典型解法和错误,分析各种解法形成的思维过程和错误产生的根源。为了增加学生课堂交流的机会和提升习题讲评的效果,教师在课前要分层布置学生自我纠错和自主反思的任务。
求解正确的同学,请回想考试时的思维过程,并探索其他的解法;有解题思路但做错的同学,请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尝试重新求解;完全没有解题思路的同学,要虚心请教其他同学,并尝试自主求解。
3 课堂交流讨论,激活学生思维
在讲评时,教师尽量尊重学生的想法,充分暴露他们解题思维的缺陷,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对运动学基本公式的探讨和理解,通过习题评讲,让学生不仅获得了具体问题的解法,而且获得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体验。
3.1 交流错解原因
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展示解题过程。
该同学首先画了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生A:设物体的加速度为
a
,时间为
T
,列出方程
解得
师:请同学们讨论他的解答的答案正确与否?
生B:他解错了。
师:那么他错在哪里呢?请你写出正确解答。
写出3个方程后,该同学解不下去了。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他列的方程正确吗?哪位同学能接着做下去?
生C:方程是正确的。
师:很好,B同学通过分段法列出方程,但由于数学基本功不够,未能解出结果。C同学利用娴熟的数学处理方法,巧妙而又顺利解出结果。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对问题的质疑开始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而且还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用于积极思考和交流反馈,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才能让课堂更加精彩。
3.2 探讨多种解法
这时,D同学站起来说:他们列出的方程比较难解,原因在于多了一个未知量v0,其实可以不需要设出v0。
师:D同学巧妙利用在O点的初速v0=0,但解方程仍不易。
此时,学生们兴奋不已,估计他们还有其他的解法,教室里的气氛相当活跃,于是干脆放手让学生们去尽情讨论探究。
师:非常棒,列式比较简捷、迅速,明显优于前面的解法,但计算还是不简单。
师:此种方法列式是比较简捷,要得出结果计算量还是比较大,稍有不慎会算错。
师:这种方法巧妙地运用了“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的条件,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xn+1-xn=aT2和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的结论,相对于前面几种方法求解方程要简单得多,由此可见涉及相同时间的两段位移问题,优先调用“纸带处理公式”,这是一个正确方向,非常棒!
“老师,我还想到一种方法,还可以利用比例法来求。”学生H兴奋地站起来说。
全班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赞叹H同学的解法:非常巧妙!他将这节课推向了一个探究的高潮。
师:你们太厉害了,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真正让思维“活”了起来。
此时老师顺势点拨,提问:能否巧用平均速度解决此题呢?
老师再次加以启发,当运用公式法有困难时,能否想到还有一种解决运动学问题的特殊方法?
图2
师:图像法不仅使得解题构思新颖,方法独特,而且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解物理题的优势。
一题多解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思考物理问题,活化物理规律,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视野,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加深对物理过程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复习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课后反思
4.1 重视基础知识,挖掘习题潜能
高三复习要从基础抓起,要高度关注基础习题,突出课本基础知识的作用,关注课本例题中物理思想方法的挖掘和应用,对课本典型问题进行延伸、推广,发挥其应有作用。对基础性习题要精心设计、开发和再利用,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开展探究活动,挖掘习题的创新生长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足够的时间和自主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收获体验和感悟。
4.2 实现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为什么很多学生学习物理时会出现“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这与我们平时不敢放手课堂,课上老师讲得多、学生被动听有很大关系,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感悟和深化的过程,因此物理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不断设置有利于激发学习潜能、锻炼学生思维的问题和情境,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
物理教学内容的呈现还要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在交流互动中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在思维碰撞中经历物理的发现与创造,实现有效教学,让知识的剖析更为细腻,让习题的辐射更为广泛,让学生的体验更为深刻,更多地为学生提供“说”和“做”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教学应当使学生的身心处于和谐宽松的教学生态中,从学生的眼神中读出内心的感受,从学生的表情中看出思维的起伏,从学生的言行中评估学习的成效,从师生互动交流中演绎教学的精彩。这一切需要教师有效引导,注重学生心理感受、成功体验、快乐成长,在探究中孕育教学动态生成的精彩。
参考文献:
[1] 贾会玲.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第23题的多种解法[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8,(10).
[2] 蒋天林.例析运动学问题的思维转化[J].物理之友,2001,(9).
[3] 王猛.浅议高中物理的六种基本运动模型[J].物理之友,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