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服用材料在舞台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2018-05-04黄伟康邬红芳
黄伟康,王 旋,邬红芳
非服用材料在舞台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黄伟康,王 旋,邬红芳*
(安徽工程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应对观众审美情趣的变化和舞台构成的日趋复杂多元,设计师们不再满足于服装造型中的传统面料,开始积极地寻找生活中一切可用的新材料,在提高舞台语言传播力的同时为传统造型注入新的血液,“非服用材料”应时而生。本文结合非服用材料和舞台服装各自的特点,探讨非服用材料是如何运用到舞台服装之中,企望能够对舞台服装设计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启发。
非服用材料;舞台服装;创意服装
非服用材料在服装中的运用是一定时期人类思想文化和科技水平发展的见证,尤其在充满符号的舞台空间中,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传统的视觉元素,设计师也不再满足于有限的设计素材。相较于“服用材料”而言,“非服用材料”并非取材特殊,反而是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其他领域的材料通过各种方法运用到舞台服装造型领域中。但又有别于服装材料的面料与辅料,它是除去服用材料的面料和辅料以外的所有自然产物,只要将其运用于服装上,都可称其为非服用材料,是自然界中任何物质作为服装材料制作服装的一个统称,是将非传统的材料以及其他领域的材料运用到服装领域,用来传达无拘无束的独特理念和富有特色的视觉感受的创新(杨欣、徐诗怡,2015)[1]。非服用材料在舞台服装中的出现是一种思维的转变,其焦点亦不再是日常服装的视觉表现,而是设计师新的设计理念的表达,能够反映出多样的设计理念和文化(付雅莉、孙静,2015)[2]。
一、舞台服装的特征
舞台是一个充满符号的人造艺术空间,服装是舞台上传递信息的重要语言。舞台服装反应了不同的时代,文化,地域以及艺术家的设计风格。而舞台活动更是种类繁多,因此所采用的服装、造型变化万千,饶若商品之琳琅满目。在被“框定”的、固定的人造空间中,看似受到了局限,但结合考究空间的规划和广泛的题材,所反映到服装上设计的面很广,可以包含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物,丰富且复杂[3]。即使如此,舞台服装仍要包含以下特征。
(一)明确的主题性
一件衣服的设计、制作、细节处理都是围绕着主题来进行的,可以说,主题就是衣服的灵魂[4]。舞台表演中的人物服装造型能够让观众第一时间了解人物所扮演的角色,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该表演角色所处的年代、民族、地域或性格等特征。以舞台表演的类型来看,歌舞剧的舞台服装造型大都有鲜明的特点,如多用突出的色彩、强烈的装饰感来突出演员的主要地位。而戏曲表演的造型服装还有区别人物属性和性格的作用;晚会庆典的服装大多要表现出喜庆和欢腾的氛围。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风格,根据明确的主题来设计服装造型是首要的条件。音乐剧《猫》的服装造型(如图1),演员的服装造型都具有猫的特点。还有孔雀舞的服装纹样模仿孔雀尾巴的图案(如图2),都会让观众在第一眼就知道舞台演员的角色。
图1 音乐剧《猫》
图2 舞蹈 《孔雀》
(二)更富张力的外型
舞台往往与观众有着一定的距离,因此放大夸张人物的属性特征是舞台服装造型的首要条件。通过夸张的服装造型可以突出人物属性特征,让远距离的观众更好的理解故事人物。其次,帮助演员自身找到角色感觉,更好的演绎角色。还有观赏性的需要,舞台上的故事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好的夸张的服装造型会带给人美的享受和很强的感染力。艺术夸张是一种手段,也是艺术家们对艺术感受的激情的释放[5]。
图3 LADY GAGA 夸张的演出服
(三)强烈的色彩倾向
舞台服装传达给人的第一感受往往是颜色。颜色是有属性的,色调,强弱,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搭配面积都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人们根据自然的属性,文化,风俗等默认了颜色的属性,蓝色代表静谧,思考,海洋。绿色代表环保,自然。紫色代表神秘,高雅。不同国家不同文化或许又有不同的含义,但大致感受是相通的。舞台中的人物角色作为观众的目光焦点,往往具有强烈的色彩倾向的,富有象征意义的。如任萌,王亚斌在《舞台服装色彩的情感表现力》中写到“舞剧《晴天恨海圆明园》中宫娥服装色彩的变化。第一次出场时(如图4),宫娥们身着金黄色侍女服装,颜色鲜亮而富有朝气,表现了大清王朝统治天下时的朝气蓬勃;随着剧情发展,当宫娥们第二次出场时(如图5),宫娥服的颜色变成了蓝灰色,从鲜亮的颜色转为暗淡无光,整个舞剧的气氛也直转急下变得阴郁沉重,象征了这个时期的大清王朝破碎了天国美梦…[6]”
图5 《侍女》第二次出场
图6 纸甲
二、非服材料的“可服用性”及用于舞台服装的优势
中国古代有甲,以纸为铠,用以御敌,称之为“纸铠”(如图6),也称“纸甲”、“纸冑”。纸甲的主要材料就是纸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作为非服用材料使用频率较大,相对常见。纸甲的出现也证实了根据材料的具体特性,在一定环境中,也能够发挥其固有作用,这是非服用材料可服用性的有力表现。在现代舞台服装当中,非服用材料的范围就更加广泛了。
在舞台上,服装造型展示效果、质地与色泽表现远高于实用价值,尤其是现代舞台环境的复杂程度影响下,其视觉效果更需凸显。但是舞台的“距离效应”导致日常淡雅简洁的服装在舞台幕布灯光的渲染下显得惨淡无力,更无法凸显舞台艺术的表达效果,因此舞台服装的外型与色彩与日常服饰一般是区别开来的,倾向于选择更有张力,对于色彩语言的表达更能体现设计者与观众的艺术审美向度。潘健华在戏剧服装与设计概述中写到“服装上表现着他们的高贵与财富和常人不同,古希腊悲剧中男演员穿富丽的长袍,厚底靴,呆板却具有神圣权威性的面具。与此相似,我国戏剧中的高贵角色,也穿色彩绚烂,绣满花纹的长袍,配上珠光宝气的头饰[8]”。
总得来说,舞台服装既有距离感,又是生活服装的艺术再现,艺术表意的成分高于生活服装。非服用材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是把其他领域的材料与灵感带到舞台造型中的一种创新思维,可以让造型设计师在抓住舞台服装“明确的主题性”、“具有张力的外形”、“强烈的色彩倾向”三个特征充分发挥非服用材料的作用,在立足于传统的基础上拥有更广阔的空间,从而敢于在塑造艺术中寻找新的创作元素,为舞台造型带来新的生命力。
三、应用于舞台服装的非服材料的选取和二次创作
非服用材料所制作的服装大多应用于舞台表演、展示等,一般不用于日常穿着,正因如此,以非服用材料为主的服装设计赋予了设计师更加广阔的创新空间。而在材料选择上也更多地讲求展示效果,弱化了服装原有的使用功能,选材和材料处理的方式也日渐严谨、繁复。
(一)选材原则
服装材料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远古的兽皮,树叶到发现并使用天然纤维棉、麻、丝、毛,又到各种化学纤维产品的问世,以及现在丰富多彩的材料品种[9]。非服用材料是相对服用材料而言的,服用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都可以称为非服用材料,它种类很多,按来源可以分为两大类:生活用品例如纸,塑料瓶,金属材料,塑胶手套等通过人类加工而成的物品,还有一类就是自然界的动植物如羽毛,牛角,花瓣等这些天然存在的材料。
在设计的过程中,尽量选用原生态的材料进行创意设计,进行大胆的服装主义构成,对服装进行分解后,依据美感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服装更具完整性的表达。正因为非服用材料有别于常规用料,不同的材料各自特性也不同,在非服用材料中甚至随处可见具有尖锐、锋利、易碎裂、易折断等特性的材料,因此设计师不仅应以保证主题和创意点的紧密联系为原则来选择特定性质的材料,还要熟悉材料的性质,如此才能掌控非服用材料所能呈现的效果。在选材时当注意材料的物理性质等细节对服装创新而言无疑意义重大。如果材料的选择跳不出常规,就很难创造出有灵性且能够给人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可以体现设计师艺术风格的服装[10]。
(二)二次创作
由于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对其二次处理和创作方法自然所有不同,在追求材料的外观感觉、装饰效果、内在组成等方面是相同的,受原料本身自然属性等因素的影响(陈莹、魏静、孙莉,2014)[11](如表1),其选用的方式各不相同。
表1 不同材质的物理特性
譬如,依据材质的“硬度”可将之划分为“硬质材料”和“软质材料”两类:硬质材料一般具有金属,玻璃,贝壳,木材等,此类材料有着冰冷、坚硬的物理特性,不可能像常规面料一样进行缝纫和剪裁。因此需要借助常规面料作为底部廓形,将硬质材料如玻璃、贝壳等打碎,以特定的形式重组,用胶枪、UHU等材料粘贴,叠加并完全覆盖面料本身。而金属一类坚硬却具有光泽感,可以打磨成片状或条状并留有小孔,利用串珠,编结等手法将它们串联成型。1971年到2013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所采用的金属徽章门票就被艺术家回收通过拼接,串联等手法制作成了具有历史纪念价值了裙子(如图7,图8);软质材料如纸、塑料袋、羽毛、泡沫等,虽易剪切但韧性不够,其实质上也不能用常规的缝纫方式。苯板是一种密度很高的泡沫,容易雕刻出我们想要的形体,并且质量很轻,不会在演员跳跃的时候产生阻碍,针对此类材料可以在预先制作好的形态外面裹上一层氨纶,然后再刷上金属的颜色使之兼具金属感[12],如此既可以代替金属的外观效果,又具有轻便的优点,适合在舞台或影视剧中使用。羽毛也是柔软材料,使用范围广,在具体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整片使用,叠加粘贴或者以剪成段、撕成条的方式取局部进行组合等,这样能使服装的使用弹性更大,例如可以根据舞台剧角色性感特点,挑选适当的颜色塑造成鸡冠的形状搭配在服装的背部和头饰中(如图9)。
图7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金属徽章门票
图8 用金属徽章制作的裙子
图9 舞台剧《根》中的服装
四、非服用材料应用于舞台服装的方式
舞台是区别于人类社会而存在的“人造空间”,这一空间中所塑造出来的形象在丢弃人的本来特性之余,也得到了新的特性和定义。在有限的空间里,服装因为和演员合二为一,成为舞台表现的“主体”,同样也是“客体”,既是空间的主要表现对象,又是空间设计的受众。其本身是视觉传达的重点。在此过程中,不论是突出某一特性,还是削弱某一特性,都有可能在现实社会的辩证逻辑基础下,产生新的逻辑构成。舞台服装是舞台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符号。设计师的思考与服装结合,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新的艺术形象,使之既可以服务于创作立意,也能够概括思想内涵。而非服用材料是服装造型设计师的表达设计理念的“新语种”,也在突出表现演员的视觉信息时,起到强化可以反映个性、身份地位、宗教信仰以及民族的服装等众多信息的积极作用舞台服装造型不仅是塑造角色的艺术,也是材料创新的艺术。舞台中演员鲜明的服装颜色可以突出角色形象、强化剧情氛围、提高艺术感染力,那么取材特殊的服装造型可以赋予角色形象额外的含义。
(一)直接运用
某种非服用材料直接或经过设计师二次加工,没有传统服用材料参与的叫做直接运用。直接地运用非服用材料基本可以从两点出发:一者纯粹地使用形态变化,使得舞台服装具有形式美感,直截了当地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如图10)。
图10 王菲演唱会水晶吊灯裙
另一者则是在主题框定下,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材料进行表现,这就需要与人的心理活动紧密联系。因为人的认知结构建立在漫长的演变和积累之上,所以选择材料的时候不能过分偏离其原先的意义,产生理解上的偏颇。比如在演唱会的表演中,为了迎合现场高涨的气氛,舞台服装必须闪耀夺目,才能够带动现场气氛。将魔球灯直接运用在服装的肩部(如图11),不仅使歌手在视觉上更加闪耀缤纷,也令观众自然而然的想到在酒吧狂欢、陶醉的场景。鲜花得使用和女性的柔美相映成趣(如图12),通过人为的艺术加工,把人与自然巧妙融合到一起,令观众感觉甜美中又不失性感,可谓匠心独运。客观看来,整体造型并不新颖,形式也相对传统,但恰到好处地突出了材料本身的性质,表现出了很强烈的主题性,能够使观众迅速地理解服饰所要传递的指代含义。
图11 古巨基演唱会服装
图12 蔡依林演出服装
(二)混合运用
混合运用的实质特指两种及两种以上非服用材料的混合使用。当单一的非服用材料无法满足服装造型设计所需时,就可以使用两种或多种非服用材料混合表现的方式。在舞台空间中,设计师具有天马行空充分自由,为了使表述具有足够的说服力,在选材之初应当深入探究个别元素的原始意义,尝试拆解、混合、重新构筑,最终形成多元素间的对立,促成服装各构成要素间互为补充说明的交流,升华主题或核心思想。多物件混合在的舞台服装设计中也经常使用。例如为了表现舞台剧中男演员硬朗、坚毅的性格以及与大自然相互相依的关系,在服装中既运用了铁器镶嵌在云肩、袖口、腰间等多个部位,又以飞禽的羽毛缝合在云肩的边缘(如图13)。值得一提的是,混合运用的根本在于解构诸元素,依照主题思想、遵循某种秩序,以多种非服用材料的合理搭配和重新组合新的符号。因此,在混合使用的过程中,并非所有非服用材料均要表露无遗。
(三)结合运用
结合运用是指通过将非服用材料与传统面料结合运用,届时,非服用材料和传统面料间的比例关系就决定了服装的使用环境。当传统面料的比重较大时,非服用材料就以装置作用为主,目的在于提高趣味性或传达某种理念。用小铁环连接成一条条铁链,沿着服装的轮廓一圈一圈环绕在连衣裙上,能将原本柔美、优雅的女性服饰变得硬朗、俊俏起来,非常符合演出者电音歌手的身份(如图14)。以性感、另类著称的歌手lady gaga,演唱会中以一套结合机关枪的内衣震撼全场(如图15)。原本普通的内衣因为加入了机关枪元素而变得更加狂野,非常符合lady gaga一贯的性格特点,也让观众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性感。结合运用时首先要注意服装的使用场合,以及要表达的程度,防止在舞台环境中出现表述不足或用力过度的现象;也要注意非服用材料与传统材料的结合方式、传达的意义以及可能出现的效果。若是结合的很突兀,便会不知所云,产生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滑稽现象。
图14 尚雯婕演出服装
图15 lady gaga机关枪内衣
五、总结
非传统服用材料是在未来舞台服装造型前进的道路上不断的探索与试验的结果,是舞台造型发展历史进程中重要的一部分。非传统服用材料可以使舞台服装造型的主题更加鲜明有意义,塑造更夸张的轮廓和多变的色彩。它更为舞台造型增添了创新性、联想空间和戏剧效果,为造型师的设计思维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扩宽了设计思路,为演员的表演渲染氛围,使其更容易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新思潮、新观念、新流派的戏剧推动着舞台服装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必然会要求设计师大胆摒弃以往陈旧的设计观念和表现形式,尊重自身的创作规律和主观意识[13]。在经济跟科技愈加进步的今天,服装艺术与设计创作的形式和载体也日趋多元,是该顺应时代一步一挪还是跨越融合、大胆创新、引领思潮,应当引起当下服装艺术与设计创作者的深入思考。
[1] 徐诗怡,杨欣.论实现非服材料服装的服用性[J].科技风,2015,(06):39.
[2] 付雅莉,孙静.非服用材料在创意服装中的表现[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0(01):24-26.
[3] 范雪梅.试论舞台服装造型艺术的特点[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24-24.
[4] 杨欣,徐诗怡.非服用材料在创新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5,(5):119-119.
[5] 刘志明.论戏曲舞台上的夸张艺术[J].戏剧丛刊,2014,20(2):62-63.
[6] 任萌,王亚斌.舞台服装色彩的情感表现力[J].大舞台,2014,(8):39-40.
[7] 郭永芳.纸甲[J].中国科技史料,1989,(03):80-82.
[8] 潘健华.戏剧服装与设计概述[J].戏剧艺术,1988,(1):138-142.
[9] 鲁葵花.谈材料塑造技巧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作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7):91-92.
[10] 徐诗怡,杨欣.论实现非服材料服装的服用性[J].科技风,2015,(6):39-39.
[11] 陈莹,魏静,孙莉.非常规服用材料在服装造型中的应用[J].纺织学报,2014,35(06):110-114.
[12] 李宝峰,崔鑫玥.浅谈舞台服装材料[J].大舞台,2012,(3):127-130.
[13] 房晓莉.舞台服装的独立审美价值[J].人文天下,2015,(6):73-74.
[14] 潘健华,李松.舞台与影视服装的材料应用与案例浅析[J].演艺科技,2010,(8):50-54.
Application of Non-Conventional Wearable Material in Stage Clothing
HUANG Wei-kang, WANG Xuan, WU Hong-fang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people's demand for entertainment culture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Theater stage performances are also increasingly prosperous. Stage costume shape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atrical performance. The composition is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diverse, designers are no longer satisfied with the traditional fabric in the clothing modeling, and begin to actively find all the new materials available in life, to improve the stage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to inject new blood into the traditional style. Thenon-conventional wearable material should emerg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non-conventional wearable material and stage clothing,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thenon-conventional wearabl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stage clothing and makes various innovations and explorations on the future of stage clothing.
non-conventional wearable material; stage clothing; creative clothing
J816
A
2095-414X(2018)02-0043-06
邬红芳(1965-),女,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
安徽服饰文化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2016SKJD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