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色视角下的汉绣配色艺术特征探析

2018-05-04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汉绣流行色配色

钟 蔚



流行色视角下的汉绣配色艺术特征探析

钟 蔚

(武汉纺织大学 服装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汉绣作为荆楚地区代表性的传统手工技艺,它饱含楚文化精神和地域性特征。本文试从流行色视角对汉绣配色艺术特征进行数字表现探析,选取经典的汉绣绣片样本,从色彩语言和数字化标注角度进行论述和解析,旨在从特定专业的角度,通过新视点解析汉绣配色规律,探讨汉绣用色和流行色之间的关联性和应用价值,为传承和“活化”汉绣艺术提供新方法和新路径。

汉绣配色;流行色;艺术特征标注;数字表现

湖北汉绣是主要流行于荆沙、武汉、洪湖一带刺绣技术,历史悠久;它的生产和创新都与荆楚文化的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同时,汉绣的发展也记载着地域性历史和文化的变迁。汉绣来源于楚绣,和楚绣同根同源,可以追溯到春秋中期到战国时,从湖北境内出土的精美刺绣品不难看出楚地先人高超的刺绣艺术水准,出土的作坊基坑工程保存的相对完整,记载了楚国刺绣最远曾经出口到西伯利亚等地,南方的楚国丝织业足以代表当时我国丝织品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可见其刺绣业之发达,同时也描绘了楚绣曾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汉绣发展的鼎盛时期是清末民初的咸丰年间,当时在汉口设有织绣局,集中了各地绣工主要绣制官服和各种饰品。汉绣在清代的影响力比较大,是“六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陇绣以及汉绣等)之一,其在当时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然而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汉绣面临着即将消逝的境遇,自2001年开始关注汉绣的传承和保护,冯泽民在“汉绣艺术初探”(2008)中呼吁:作为地域文化的产物,汉绣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急需抢救性保护;在“荆楚民间挑补绣艺术探究”(2011)中论述了汉绣工技艺且饱含着楚文化的地域特征,面对频临消逝的境遇,对它们的传承、保护与发展义不容辞。阮元玉在“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绣活的生产性保护策略”(2014)中提出“楚文化、纺织文化和民间绣活文化有机融合”的观点。

进入数字信息时代以来,国内外对民间美术的数字化研究主要围绕制度、技术和文化三个层面展开,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但依据各大门户网站及“CNKI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信息资源系统”对与本课题相关论文检索结果的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各学术刊物上所发表有关对汉绣传承和保护的论文近20篇,但对这些已属濒危的文化遗产之生态状况,等同于杯水车薪,且都主要围绕以上理论从面展开;而针对汉绣数字标注与流行色关联性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站在专业的角度对其进行抢救性调查、整理、研究,用现代流行色视角对汉绣配色的解析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一、汉绣配色的美学价值

汉绣是楚文化的物化成果之一,它不仅是一种传统纺织手工技艺,更是一种地域文化,“以针为笔,以纤素为纸,以丝绒为颜色”(丁佩《绣谱》)[1],这也可以理解为汉绣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汉绣的色彩造型十分重视色彩的调制和施色工艺、色彩的饱和度以及色彩的质料、设色的程序等,汉绣主张刺绣色彩的辨色、配色、拼色、接色、转承、过渡、分割和合成,应服从于表现形体的内在要求、服从于外部的客观存在,更主要的是要运用不同的色线材料、通过不同的针法,形成不同的色差和凹凸感,使绣品喷发出勃勃生机。绣线本身的光泽度,不同的针法形成的光泽效果和肌理变化,以及绣线与底布颜色的对比度等都会对刺绣的用色、配色形成制约因素,因而造就了刺绣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绚丽多彩的汉绣艺术背后是滋生汉绣生长的浓厚的楚文化土壤,从汉绣设色的整体观念和特征来看,楚人对传统的色彩观念有依有背,既遵循了传统五行色的象征隐喻性及民族文化内涵,同时又注重色彩搭配的视觉审美效果,从而呈现出热闹斑斓的特色。

(一)对生命的崇拜

汉绣中常以深色作为绣地,绣线色相明艳,底色和绣线形成鲜明对比,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由于楚人信巫,他们相信巫师有通天地的本领,因此一些带有特定意义的图案形式便成了具有通灵作用的符号,带有神话色彩的纹样和色彩夸张瑰丽;同时,汉绣艺术受到楚文化的浸染,因此在配色上汉绣承袭了“楚地尚赤”的习俗,并流传至今。楚地先人把红色作为象征生命的力量和寄托,源于对大自然的太阳崇拜、火的崇拜以及对人类自身生命延续、朝气蓬勃的象征。怀着对红色的崇拜和敬畏,楚地先人每逢节庆便穿红衣戴红帽甚至全身身着红色服饰,大红喜字与大红对联随处张贴,大红鞭炮和幔帐随风舞动,处处皆是,营造出一派“尚红”繁华景象。红色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震撼的效果,在楚人心中更是“镇邪”的色彩,寄予强烈的感情寄托和象征意义。楚人认为一切威胁生命生存的妖魔鬼怪都怕红色,所以朱砂和大红纸成为楚人镇邪时选用的色彩。在江陵马山出土的龙凤纹绣衾中龙凤纹样用色大胆,以棕色、深红色为主,辅以绛红、金黄、浅绿等色。沈从文先生在其《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指出“楚绣明暗色调对比方面见出长处”[2],这种长处在汉绣中亦有延伸和体现。

(二)阴阳色彩组合

在楚人眼里,红色象征太阳、生命和光明;黑色象征黑暗和死亡,楚人对这两种色彩都充满敬畏之情。在汉绣中几乎每件绣品都会用到黑色和红色,赤为火的颜色,象征南方,系生命之色,而黑色则指北方,红黑二色有阴阳调和之意。在战国楚漆器艺术中,以红黑色的强烈对比为主题基调,在此基调上再敷陈五彩的作品,艳丽、缤纷、斑斓,心灵的震慑与感官的享受奇特地融为一体。楚人婚娶喜庆尚红,挂红灯、坐红轿;丧俗礼仪,长者仙逝,身穿孝服,用白色。楚人称之为“红、白喜事”。[12]其阴阳色彩观源于喜气洋洋的太阳红色与万物凋零的白色冬雪。男女新婚入洞房时,男披红,女穿绿,民间叫做“红官,绿娘子”,是太阳的红色与地载草木稼禾的绿色相结合(如图1)。

图1 补色搭配的绣片色彩分析

(三)五行色的影响

汉绣作为一种原生态的、历史演化的视觉表现形式,它的色彩也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其中五色观的影响自始至终贯穿其中。汉绣以重色为底色,绣线颜色以五色(即红、黄、绿、白、黑)为主,楚人把五行色变成金、木、水、火、土象征性符号,使之与各种具体的、抽象的、已知的、未知的、经验的、迷信的、自然的、社会的事物相对应。五行色已完全成为一种观念性的阐释和象征性的比附,而不单纯是一种视觉的、感性的知觉形式,楚人对色彩的运用成为一种主观的符号和图式,并被赋予特殊的情感和文化理念。汉绣纹样的色彩以红、黄、绿、白、黑五色中的“上五色”亦即五色中最鲜艳的色调为主,色彩极其丰富、富丽。它的色彩的主要特点是浓墨重彩、对比强烈、绚丽多彩、富丽堂皇。它多用深色做底,主要纹样讲究实绣,完全靠一针针表现出来,这样可使作品持久不褪色,正是这些鲜明的特色,使汉绣成为浓妆淡抹、雅俗共赏的绣种。

二、汉绣配色与流行色关联性探微

作为凝聚楚地人民智慧结晶的区域性绣种,汉绣深深扎根于地方民间美术文化土壤中,文化内涵丰富兼具,市场认可度高,这样有“性格”有“情怀”的古老技艺是值得被重视的。汉绣色彩所具有的装饰性和丰富性对现代流行色的采集和运用也带来无限的灵感启发。将汉绣单纯而丰富、明快而饱和的色彩特征运用于服饰设计等领域,在视觉效果为设计风格的体现起到烘托作用,还能够在心理和情感上彰显审美体验的力度,与观者产生认同感和精神上的共鸣;汉绣色彩无疑为现代艺术设计带来了启示和借鉴,让现代艺术设计在富有时尚感同时又兼顾情感表达。当下,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传统精神文化深深根植在民众心中,如果将现代艺术设计融入民间美术的传统风格,将更能让民众接受,也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了解其发展规律,找出汉绣色彩对现代流行色的启示和关联性,通过流行色视角来重新诠释传统汉绣色彩,形成一套研究汉绣艺术特征的方法,从而对提高汉绣文化的普及和推广,站在专业的角度对“活化”汉绣艺术做出必要的回应(如图2)。

图2 数字化标注流程

(一)汉绣作品蕴含色彩设计原理

总体来说,汉绣的整体用色观念可以用“热闹”来概括,这是楚人传统的民间文化观念导致的审美取向,因此影响了色彩的主观性;大量的汉绣作品反映出楚人既对红火热闹、喜悦吉祥的色彩观念的崇尚,又不乏对比中寻求统一,统一中兼顾对比的视觉审美体验。虽然汉绣中也有沉稳素淡、雅致委婉的设色规范,但这类用色大都是一些特殊的题材或形象,更多地具有象征意义、寓意效果,汉绣中提到的“金配紫,表祥瑞”、“梅竹色软,牡丹色硬”正是充分地表达了这种精神意义。此外,市井文化对汉绣用色也有影响,如明清时期的许多绣品中大面积以金银线来绣织,满足市民追求富贵奢靡的心理需求。汉绣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并不强调用写实手法对作品精雕细琢,而是以独特的艺术语言与工艺技巧妙展现出其古朴的原生态特征和纯朴的民俗特色。从原来的“花无正果,热闹为先”发展到“满”、“俗”、“粗”、“拙”、“朴”、“板”,为传承汉绣艺术内涵提供参考(如图3)。

图3 汉绣经典配色-金配紫

(二)流行色标注方法记录经典配色

通过对汉绣样本的收集和整理,对汉绣的经典配色进行特征分析,并进行色彩的标注。细化每个特征的定义、量化指标,分别给代表性汉绣特征进行数字化标注,从而作为提取汉绣色彩特征元素的依据。现今汉绣的传承者在绣线的选择上还是用最传统、最原始的方法,用眼睛去辨别,在选择色彩的时候需要借鉴成熟的经验和的感性思维,这种方式有艺术创作的独创性,同时也存在偶然性,而要将汉绣产品开发多元化就要借鉴理性思维,基于流行色概念下的汉绣配色特征库和配色指导手册正是对其的有益补充。

用流行色标注方法和色彩预测原理作为将汉绣色彩量化的依据,以流行色视角来解释汉绣配色,利用数字化手段可以清晰的了解每一幅绣品的配色特征,也可以很方便的将这些搭配好的一套色彩运用在刺绣创新设计过程中。数字化设计中通常运用CMYK模式来标注色彩相貌,即青(C)、洋红(M)、黄(Y)、黑(K)四种颜色,刺绣纹样中的每一个颜色也可以用CMYK来记录,利用数字化手段可以清晰的了解每一幅绣品的配色特征,也便于将经典配色运用在刺绣创新设计过程中,从而提高选色环节的工作效率。将有代表性的汉绣纹样用色习惯在色相、纯度、明度,搭配方案等方面进行分析,看出其鲜明的艺术特征:对比色为主,色彩主次分明;冷色系与暖色系结合;红色系与绿色系是最常使用的色系之一(如图4)。

纹样题材代表性纹样(局部)色标数字标注搭配原理/风格描述 植物纹样红绿补色高明度搭配浓郁厚重大气饱满 动物纹样金色为主蓝紫色为辅适合纹样富丽堂皇 人物纹样冷暖红色系搭配视觉冲击力强渲染气氛吉祥富贵 文字纹样字画相映成趣红绿色调互补黑白灰点缀装饰风格寄寓幸福

(三)汉绣配色与流行色相互影响

色彩是赋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时髦性的,色彩专家以其尖锐的洞察力,把来自消费市场的时新色彩加以归纳、提炼,并通过预告推而广之形成流行色。目前国际流行色委员会每年两次例会以预测来年春复和秋冬的流行色趋向,并通过流行色卡、时尚杂志和纺织样品等媒介进行宣传。在服饰设计领域,流行色的应用更为广泛,新潮款式和流行色彩的结合日益密切。对于汉绣及文创延伸品设计开发而言,在市场化进程中必须大胆地借鉴流行色配色和现代流行风格,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多被年轻人喜爱的产品。

汉绣经典用色具有永恒的魅力,它既适合艺术规律的变化,又能彰显浓郁的地方特色,现如今被广泛“活化”应用到设计领域中。近年来,国际流行色协会发布的流行色提案中都有关于传统纺织美术为灵感的色彩搭配方案,千百年来,汉绣作为传统纺织美术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受地域、历史、人文、宗教、民系、民风、民俗等复杂背景的影响,从而带有浓郁的楚文化色彩。旨在“活化”传统纺织美术用色,使其衔接于现代流行色的应用,指导设计师及从业者在从事现代艺术创作时,找到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色彩应用的平衡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汉绣色彩在民间既是主观的、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审美的,它不仅诉之于视知觉,同时还受到传统文化与环境的制约。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这就要求我们对汉绣色彩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于表象,而要对其中蕴含的观念性涵义、文化历史内涵予以深入的领悟和把握。汉绣经典用色不仅仅只是自我想象力和抒发情感的产物,更真实地反映了创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颂和乐观浪漫主义情怀的表达。在当下复古风潮和民族风尚引领的时尚热潮下,更应敏锐地关注其鲜活性和开发性,以此探源汉绣色彩对流行色预测的启发。两者的关联性是一项极具价值与意义的选题,它潜在的商业价值、艺术价值及经济价值也是无可估拟的。

[1] (清)丁佩,戚嘉富.丁氏绣谱[M].安徽:黄山书社,2015.178.

[2]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49.

[3] [日]柳宗悦.工艺文化[M].徐艺乙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 冯泽民.荆楚刺绣[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2.

[5] 田自秉.中国纹样史[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1.

[6] 冯泽民.汉绣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集[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1.

[7] 任本荣.经典织绣・团饰纹样[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8] 冯骥才.民间刺绣[M].石家庄:河北少儿出版社,2007.4.

[9] 杨再伟.论贵州民间刺绣与实用艺术设计的融合[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

[10] 杨红.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11] 王耀希.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

[12] 谈国新,孙传明.信息空间理论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种[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

[13] 邱红.汉绣的色彩语言形式探究[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1):106.

Analysis of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Han Embroidery Color Mat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pular Color

ZHONG Wei

(School of Fashion Design,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Han embroidery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raditional handicraft in Jingchu area, contains the spirit of Chu culture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Han embroide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pular color, to select the classic sample of Han embroidery, to discuss and analyz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or language and digital annotation, in order to stand in the professional point of view to analyze the law of color matching in Han embroidery from a new viewpoint.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relevance and application value between the colors used in Han embroidery and popular colors, and provides a new method and a new way for inheriting and "activating" the art of Han embroidery.

Han embroidery color matching;popular color;marking of artistic features;digital representation

J523.6

A

2095-414X(2018)02-0003-05

钟蔚(1976-),女,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理论与实践.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6YJA760055).

猜你喜欢

汉绣流行色配色
寻找古意的配色
浅析汉绣的现状与发展
2020年关键流行色组——自然畅游
汉绣艺术在当下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流行色》杂志报道
《流行色》杂志征稿 征订启事
MIX&MATCH 清甜一夏 彩妆配色新风潮
清凉一夏!来双雪碧配色足球鞋如何?
春夏流行色高订秀中延续延续秀色可餐的享受
荆楚汉绣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