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安排对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绩效的影响*
——以黑龙江省152家合作社为例
2018-05-04李翠霞孙新瑶
李翠霞,孙新瑶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30)
一、引 言
绩效表示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指在一定时期内,组织在制度安排下达成既定任务和目标的结果,其衡量指标包括组织功能实现度、运营有效性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畜禽产品生产经营者或同类畜禽生产经营服务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制度安排是组织发展的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安排是影响合作社绩效的重要因素(孙亚范等,2012)。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截至2015年底,全国经工商登记注册的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共32.4万家,占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的24.3%。合作社数量虽增长迅速,但制度安排仍普遍存在社员股金制度不完善、民主管理机制不健全和利益联结机制薄弱等问题(孙亚范等,2009),合作社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总体绩效不明显(刘洁等,2016)。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是提高合作社绩效水平的关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4~5、16~17、22~31及35~37条对合作社产权制度、治理制度和分配制度的规定,关于如何提高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绩效水平,本文重点分析制度安排中产权安排、治理结构和利益分配机制对绩效的影响。产权是合作社发展改革的关键因素(董纯,2010),股权集中度对合作社绩效影响显著(黄丽萍,2012;邵科等,2014),产权结构对合作社绩效影响显著(刘洁等,2016)。合理的产权制度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收益最大化的重要保证(展昭海等,2016),产权制度是影响绩效的根本原因(娄锋等,2016)。合作社治理结构是基于能力和关系的合作(黄祖辉等,2006),治理机制对合作社绩效影响显著(徐旭初等,2010;李道和等,2014),通过强化内部制衡可改善合作社绩效(刘同山等,2015)。作为成员自愿联合的互助组织,服务社员、提高社员经济收益是合作社发展的动力和目标,建立健全公平合理的利益机制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关键问题(孙亚范,2014)。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与绩效高度相关(田艳丽等,2014),应构建“能人治社”与民主管理相协调的运行机制和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合作社健康运行(张开华等,2007)。完善的利益机制是合作社获得良好综合绩效的保证(赵彩云等,2013)。孙亚范等(2012)以江苏省调查数据为样本数据,实证研究合作社产权安排、治理结构、利益分配机制对成员合作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绩效评价方面,学者从不同角度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肖轶等(2015)、任重等(2015)、许驰等(2016)构建经济、社会和生态绩效三个层次评价综合模型评价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朱振宁等(2015)从经济、社会、生态及可持续发展效益四方面建立草畜联营合作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作合理性检验。李双元(2015)从组织运营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方面评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绩效。肖端(2016)结合调研数据,从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方面17个指标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绩效评价体系。娄锋等(2016)从组织规模、组织发展、生产行为、外部绩效、成员收益、组织建设六个方面,应用因子分析法验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测度样本合作社绩效。崔宝玉等(2017)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可分为经济绩效、社员收入绩效、交易绩效和社会绩效四种类型。
综上可知,在研究制度安排对合作社绩效影响中,产权安排、治理结构和利益分配机制是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本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深入研究黑龙江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产权安排、治理结构和利益分配机制对其绩效影响,运用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合作社绩效的主要制度因素,进一步揭示黑龙江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制度安排对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期为提高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绩效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二、合作社绩效综合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统一研究范式。本文结合现有研究与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特点,确定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合作社、服务社员及社会影响三个维度、四方面构建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价各级指标及具体含义见表1。
(二)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
数据来自于2017年5~7月对黑龙江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的问卷调查资料,通过实地调研与电话访谈形式收集问卷218份,其中有效问卷152份,问卷有效率70%。具体情况:2017年5月实地调研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市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获得有效问卷15份;2017年6~7月电话访谈黑龙江省各地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获得有效问卷137份,共计152份有效问卷。152个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分布于黑龙江省11个地市,调查样本地区与养殖品种分布见表2。
表1 黑龙江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
表2 样本合作社地区与养殖品种分布
为科学验证指标体系,运用PASW Statistics 18对变量作因子分析。因所选指标性质与计量单位存在差异,对指标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后克朗巴哈α系数为0.808,表明问卷量表内在信度较好。
2.因子分析过程
(1)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
KMO值低于0.5则不适合运用因子分析法,本文KMO值为0.697,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1 886.399(P=0.000<0.05),因子分析法可行。
(2)确定公因子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基于因子固定数量提取(见表3),提取4个主成分,方差累积率65.290%,说明提取因子包含原始变量大部分信息,达到预期提取效果。
表3 解释总方差
(3)建立因子载荷矩阵
因子载荷矩阵即公共因子对各指标影响。由于初始因子载荷矩阵系数特征不明显,不利于解释其实际意义,故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使载荷系数向0~1两级分化,简化公因子进一步解释(见表4)。
表4 旋转成份矩阵a
由表4可知,第一公因子在社员总数、解决就业数、年经营收入及品牌知名度上载荷较大,定义为“组织规模”因子;第二公因子在统一销售产品比例、统一采购投入品比例、标准化养殖或统一养殖比例、合作社负责人对合作社治理满意度及按交易额向社员返还盈余比例上载荷较大,定义为“组织运营”因子;第三公因子在社员从事合作社生产的户均年纯收入、社员户均年纯收入与当地户均年纯收入比值及合作社负责人对合作社增收满意度上载荷较大,定义为“社员收益”因子;第四公因子在社员覆盖范围、带动非成员养殖户、年纯盈余、示范社等级及社员统一技术培训次数上载荷较大,定义为“社会影响”因子。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原始变量间相关性分组,使同组内变量高度相关,而不同组内变量相关性相对较低。根据调研可知,社员总数越多、解决就业数多且年经营收入越高的合作社,品牌知名度越高,因此“品牌知名度”根据模型运行结果划分在“组织规模”因子中。因子载荷矩阵的分布与指标体系的分类有些许差异,说明指标在构建和分类中难以十分精确。
(4)计算因子得分并排序
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出因子得分函数矩阵(见表5)。
表5 因子得分矩阵
以各因子方差贡献率占四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比重为权重加权汇总,得出黑龙江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绩效综合得分Y,即Y=30.17%×F1+26.43%×F2+22.78%×F3+20.62%×F4
其中,F1表示组织规模因子得分,F2表示组织运营因子得分,F3表示社员收益因子得分,F4表示社会影响因子得分。
在此基础上,运用PASW Statistics 18计算综合因子得分,汇总各公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得出黑龙江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绩效水平,并按绩效水平排序,部分合作社绩效见表6。
表6 黑龙江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绩效排名(前15名和后15名)
3.聚类分析
为全面深入了解黑龙江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整体绩效水平,本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152家样本合作社绩效作归类分析。
利用SPSS软件的K-means算法迭代后得到5个聚类中心值依次为3.176 8、1.393 0、0.346 9、-0.071 2、-0.705 9,5类中心值分别对应合作社绩效水平: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根据模型结果,绩效水平为很好、较好、一般、较不好和很不好的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分别有1家、5家、34家、90家和22家,占样本合作社比例分别0.66%、3.29%、22.37%、59.21%和14.47%。可见,黑龙江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整体绩效水平较差,绩效水平较不好和很不好的合作社约占73.68%。聚类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聚类间距离差异显著性为0.000,小于0.001,表明聚类分析效果良好,较为可信。
三、制度安排对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绩效影响分析
(一)变量设定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制度安排对合作社绩效的影响,主要包括产权安排、治理结构和利益分配机制三方面。成员公平持股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安排基本特征,选取前三大股东股金比例、普通成员是否入股指标反映。成员民主管理是合作社治理的基本原则,选取社员(代表)大会表决方式、理事会成员产生方式、一年内理事会(或社员大会)召开次数、监事会监督状况、重大决策及盈余分配决定方式及社员退社难易程度六个指标反映。合作社利益分配只有兼顾合作社与成员间、各类成员间利益关系,才能稳定健康发展,因此选区是否提取盈余公积金、是否交易返利、是否股份分红指标反映。变量描述及赋值见表7。
表7 变量描述与赋值
(二)模型构建
以合作社绩效Y为因变量,以制度安排X1,X2,X3,…,X11为自变量构建合作社绩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式(1)中,β0为回归常数,βi为各自变量回归系数,表示各种制度安排对合作社绩效影响方向和程度;ε为随机误差项,表示Xi之外其他影响因素作用。
(三)实证分析
1.多元线性回归前提检验
由表8可知,除X4与X7外,自变量间Pearson相关性均小于0.70。由表11可知,VIF<10,容差远大于0,且DW值=1.979。综合考虑Pearson相关性、VIF、容差和DW值四方面,各影响因素间不存在严重共线性,变量选择不存在残差自相关性,满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要求。表9是对回归方程拟合优度检验的说明,样本判定系数R2=0.661,说明自变量可解释因变量66.1%的变化,调整后样本判定系数R2=0.634,拟合程度可接受。表10是对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说明。统计量F=24.816,对应概率值P=0.000,回归方程显著成立,建立方程有意义。
表8 Pearson相关系数相关矩阵
表9 方程判定系数
表10 F检验
表11 回归分析结果:系数a
2.回归结果与分析
由分析结果可知,方程多重相关系数R=0.813,可决系数R2=0.661,F=24.816,P=0.000<0.05,线性回归方程式通过显著性检验。根据表11数据,将各变量偏回归系数值代入式(1)得多元回归模型:
回归结果显示,在制度安排中,各影响因素对合作社绩效影响方向和程度不同,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产权安排对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绩效具有显著影响。前三大股东股金比例对合作社绩效影响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为负,普通成员是否入股对合作社绩效为负向影响,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调研发现,多数处于起步阶段的合作社,存在合作社发起人(或理事长)出资多、持较多股权现象。股权高度集中的产权结构虽对持股人有较高激励作用,可在短期内提高合作社盈利水平,但长期看,合作社产权集中于少数成员手中,易导致普通社员利益被忽视,不利于提高合作社凝聚力和社员参与生产及日常事务积极性。总之,股权过于集中不利于合作社绩效提高。
(2)治理结构中,社员(代表)大会表决方式对合作社绩效影响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为负,即一人一票表决方式阻碍合作社绩效提高;一年内理事会(或社员大会)召开次数对合作社绩效影响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但影响程度较小;重大决策及盈余分配决定方式民主程度对合作社绩效影响在5%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理事会成员产生方式、监事会监督状况、社员退社难易程度对合作社绩效正向影响较小且不显著。可见,规范、民主的日常治理有利于合作社绩效提高,决定重大决策及盈余分配时,主要由社员大会决定较理事长单独决定的方式更利于合作社长期发展。
(3)利益分配机制中,是否交易返利对合作社绩效影响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是否提取盈余公积金、是否股份分红对合作社绩效影响在5%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交易返利、提取盈余公积金和按股分红有利于提高合作社绩效水平。合作社按交易额返还可分配盈余,有助于激发社员惠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合作社对社员的吸引力与凝聚力。提取部分盈余用于公共投资可促进再发展,有助于提高合作社经济实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服务社员能力,实现社员长远利益;按股分红,有助于激发社员投资积极性,促进合作社资金吸纳和运作能力增强,提高合作社运作效率。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利用152家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调研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以组织规模、组织运营、社员收益和社会影响为公因子的绩效评价体系。分析结果表明,超过70%合作社绩效发展处于“较不好”和“很不好”阶段,样本合作社整体绩效水平偏低,黑龙江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绩效评价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制度安排对合作社绩效影响,得出结论如下。
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绩效与其制度安排密切相关。前三大股东占股比例越高,股权越集中,越不利于合作社绩效提高;合作社治理结构指标对合作社绩效影响显著。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包括定期召开理事会和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重大决策和盈余分配,使合作社决策更合理,有利于提高合作社绩效水平;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对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是提高合作社绩效水平的关键。
(二)建议
基于结论并结合调研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提高黑龙江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绩效水平,促进合作社可持续发展,从制度安排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建立科学、合理的产权结构。借鉴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股权制度,通过设定合理投资下限和吸收新成员投资,防止股权高度集中于少数成员。强调社员入股,社员出资不应局限于货币资金,也可通过土地、牲畜等其他非货币资产出资,出资比例应与交易量相当。明确产权边界,多元投资主体合作社应界定各项资产,明晰产权归属,将合作社公共积累和国家扶持资金计入个人账户。通过产权形式深化合作社与社员间契约关系,使社员利益与合作社风险、利益相挂钩,社员更关注合作社发展,有利于提高合作社绩效。
第二,建立民主管理治理结构。社员应主动参与政策制定和重大事项决策,重大决策和利益分配应召开社员大会,由社员全体讨论。但普通社员掌握市场信息有限,对养殖环节外的购销与运输等经营决策可能无法做出准确判定,因此在最终决策时,不应简单实行“一人一票”表决方式。讨论利益分配时,严格按“一人一票”表决方式,股份较多的社员会“吃亏”,不利于解决合作社资金匮乏问题,可能导致合作社决策执行效率低和风险承担不对等问题。因此,表决中,核心成员按对合作社贡献程度享有附加表决权,但附加表决权总票数不得超过本社成员基本表决权总票数的20%。赋予理事会及核心社员更多话语权和决策权,充分发挥“能人”带动作用,优化合作社经营效率。
第三,完善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在适度提取盈余公积金基础上建立以交易返利为主、按股分红为辅的利益分配机制。目前黑龙江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经营仍以向社员养殖户提供服务为主,合作社利润主要来自生产资料购销、畜产品销售等经营活动,按交易量(额)分红可激励养殖户,形成合作社发展利益驱动和良性发展机制。实行社员个人账户管理制度,公积金可在账面上分割量化至个人,公积金可用于扩大生产经营,提高合作社抗风险能力。按社员惠顾额比例返还盈余,剩余部分依据社员出资比例按股分红,也可按银行利率或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作为出资人股份的固定报酬,适当体现资本回报。
[1] 孙亚范,余海鹏.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安排对成员行为及组织绩效影响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4):61-69.
[2] 孙亚范,余海鹏.社员认知、利益需求与农民合作的制度安排分析——基于江苏的调研数据[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1-8.
[3] 刘洁,祁春节,陈新华.制度结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基于江西省7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6,9(2):36-41.
[4] 董纯.产权视角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安排[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12):22-24.
[5] 黄丽萍.基于公平和效率的合作社股权安排——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股权安排的实证分析[J].东南学术,2012(1):149-156.
[6] 邵科,郭红东,黄祖辉.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结构对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基于组织绩效的感知测量方法[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4(1):41-48.
[7] 展昭海,胡胜德.我国农机合作社产权制度研究[J].学术交流,2016(2):123-127.
[8] 娄锋,程士国,樊启.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及绩效影响因素[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2):79-87.
[9] 黄祖辉,徐旭初.基于能力和关系的合作治理——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的解释[J].浙江社会科学,2006(1):60-66.
[10] 徐旭初,吴彬.治理机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基于浙江省5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5):43-55.
[11] 李道和,陈江华.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分析——基于江西省调研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4(12):65-75.
[12] 刘同山,孔祥智.治理结构如何影响农民合作社绩效?——对195个样本的SEM分析[J].东岳论丛,2015,36(12):16-23.
[13] 孙亚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机制构建问题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52-58.
[14] 田艳丽,修长柏.牧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与绩效的典型相关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5(6):727-732.
[15] 张开华,张清林.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困惑与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7,28(5):62-66.
[16] 赵彩云,王征兵,邹润玲.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机制及其绩效实证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3(10):121-125.
[17] 肖轶,尹珂.重庆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与绩效评价——基于80个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的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中文版),2015,31(9):118-122.
[18] 任重,侯跃亮,王术科,等.烟农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研究——基于山东省15个样本社的调查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4):69-78.
[19] 许驰,张春霞.福建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绩效评价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7):176-180.
[20] 朱振宁,朱美玲,刘娜娜,等.新疆草畜联营合作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验证[J].贵州农业科学,2015,43(5):250-254.
[21] 李双元.高原牧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绩效评价——基于青海牧区55家合作社的数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8):152-157.
[22] 肖端.不完全契约视野的农民合作社组织绩效比较及其提升策略[J].宏观经济研究,2016(5):128-138.
[23] 崔宝玉,简鹏,刘丽珍.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决定与“悖论”——基于AHP-QR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7(1):10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