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欲圆航母梦?浅析日本发展航母的几种实现方式

2018-05-04

国防科技工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多用途黄蜂甲板

高 卓

在3月20日的日本自民党安全保障调查会上,会长中谷元(日本原防卫相)发表了日本的次期防卫计划大纲草案,这份草案将为日本政府即将于今年年末发布的,决定日本未来5年防卫战略正式版本大纲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在草案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航母(日文汉字称“空母”)的出现,当然,一向喜欢搞文字游戏的日本人还是给它发明了一个新名字:“多用途防卫型空母”。

对“多用途”一词,草案中的解释是,这种航母具备“机雷扫海”(扫除水雷)和“灾害救援”能力,并具备“医疗设施”,还“顺便”可以让F-35B在飞行甲板上完成短距离滑跃起飞和垂直降落。而“防卫型”一词既是日本惯常对自卫队“专属防卫职责”的强调,也是与“攻击型”相对的词汇。

由于日本宪法第九条明文规定,日本不得拥有“攻击型航母”(在制定宪法时,国际通行的航母分类里确实有“攻击型航母”一类——英文缩写为CVA,与“反潜型航母”CVS对应),海上自卫队现有的“准航母”更是被称作“直升机护卫舰”(日文中的这个“护卫舰”系指“海上自卫队的军舰”的意思,不是Frigate,在海自舰种分类中则被称作DDH,翻译过来就是直升机驱逐舰)。所以这个“多用途防卫型空母”,也是日本人费了番心思鼓捣出来的名词。

为了个名头都如此费心,如何打造那就更要慎重考虑。尽管按照其官方口径,究竟采用何种方式获得航母,还要等到年底的正式版大纲出炉时才能有初步决定;但从海上自卫队之前对现有“准航母”的评价来看,打破桎梏,根据海自需求由日本自行建造一艘真正的航母,显然是理论上最让人满意的方案。

从硬件上说,之前为海上自卫队建造了“出云”和“加贺”的横滨造船厂,即使不作大规模扩改造工程,也可以建造一型类似缩小版“伊丽莎白女王”级,标准排水量30000吨以上,具备完整航空运用能力,甚至还可能拥有斜角甲板,留有加装弹射器和阻拦索空间的中型航母。这样的航母不仅可以搭载近20架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如果以后美国进一步放松对日本武器出口的限制,升级后还能使用作战性能更强大的F-35C,综合作战性能不容小觑。

虽然这种设想确实大胆了些,但考虑到日本右翼媒体正在鼓吹“现在是日本谋求正常化国家千载难逢的机会”,这种气氛对自卫队的影响,正是体现在进一步挑战和平宪法的限制,向正常军队大步迈进上。之前日本已经宣称,在对其F-15J战机的升级计划中,明确将引入美制JASSM和LRASM这两种远程空地/空舰导弹,使F-15J从过去任务单一的制空战斗机变身攻击性很强的多用途战斗机。

所以,尽管一步到位建造中型航母的计划确实过于大胆,不仅技术上并非坦途(下文将再做分析),在政治上也将面对巨大的反对声浪;但笔者认为,考虑到当前日本国内外环境的特殊性(特别是其对周边假想敌军事实力的评估),加上海上自卫队在航母问题上可能抱有的“一步超车”式“赌徒心态”,所以这种可能性也不能彻底排除。

说到反对声浪,包括中谷元在内,很多自卫队高官或前高官对此都早有应对之计。比如在阐述“多用途防卫型空母”具体方案选择时,他们都有意无意地提及改造“出云”级这一实现难度最低,也是被多家媒体预测为最有可能实现的方案,这样还能遮掩日本发展航母的其他想法。

不过如果仅从“多用途防卫型空母”的几个需求来看,集高航速、装卸物资能力、航空运用能力、医疗保障能力以及综合指挥能力于一身的“出云”级,确实不需要怎么改装,就能完成大部分“多用途”任务。那么,加装滑跃甲板后的“出云”,能够胜任航母的角色么?

早在日本开始动工建造“出云”级的时候,很多外界分析就发现了该舰比“日向”级更加类似航母的,很多不寻常的特点。比如航母的关键设备之一——联通飞行甲板和机库的升降机,其实“日向”级的舷内升降机就能满足收纳海上自卫队所有型号直升机,甚至是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这样的“庞然大物”的要求;但“出云”仍然进一步加大了升降机尺寸,并且将安装位置改在舷外,这样不仅能满足收纳F-35B的要求,也便于在日后使用F-35B的时候,使甲板和机库间的调度工作,与甲板上的航空作业之间的影响降到最低。

当然,“出云”级也有机库长度不足等硬伤,导致其改造为航母后的上限不高,对于野心勃勃的日本来说,“航母梦”如果只能这么圆,确实还差点意思。但即使是现在的“出云”级,也已经具备最基本的操作F-35B的能力,无非是只能以较低的起飞重量垂直起飞,出动效率较为有限。

近期,海上自卫队官员更是对日本媒体不加掩饰地表示,当初设计“出云”级时确实已经为未来可能搭载“垂直起降飞机”做了很多准备。这话倒也算是很有“艺术”,并没有明说是F-35,毕竟AV-8B也是现役的“垂直起降飞机”。但日本人显然不会在下决心回到航母时代的时候,反而在航母最重要的一环——舰载机上裹足不前,去买性能落后的二手货。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二手货都没有吸引力。由于美日同盟关系,日本海上自卫队经常与来访的美国海军各型战舰联合训练。作为曾经也拥有过航母的国家,日本对美国海军的超级航母自然是无比向往和羡慕,但也知道想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因而经常来到横须贺等军港的,同样可以搭载大量战机的另一种巨舰——两栖攻击舰,更让日本人动心思。

随着美国开始建造新一代“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几年前在日本《世界舰船》杂志上,就有人撰文称,应当借此机会引进即将被“美国”级替换的“黄蜂”级。尽管“黄蜂”级仍使用落后的蒸汽轮机动力(只有最后一艘“马金岛”号使用和“出云”相近的LM2500系列燃气轮机),但好在主尺度和吨位都够大(长度和后继者“美国”级相同,均为257米),改装空间较为充足,暂时安放得下日本人蠢蠢欲动的小心思。

虽然如果引进“黄蜂”,就意味着海自要在时隔几十年后再次从美国引入二手战舰,但这些大部分服役于上世纪90年代的战舰,舰龄尚不满30年,不仅有较为充裕的剩余寿命,它们在美军服役期间经受的改装,也是日本未来自行建造类似军舰时的重要参考内容。

要说“黄蜂”真有什么不太让人满意的,主要是其作为一种两栖舰艇,航速指标要求确实不高,只有22节左右,难以符合海自对这类战舰快速到达能力的要求——至少海上自卫队的“准航母”们,在30节以上的最高航速这方面,还是很担得起“直升机驱逐舰”这个官方分类中的“驱逐舰”名头的。

而且虽然两栖攻击舰拥有空间庞大的内部坞舱,多用途扩展性较好,看似很容易达到“多用途防卫型空母”的要求。但我们回头看防卫大纲草案中对“多用途防卫型空母”的功能描述,并没有明确提到“两栖作战”的内容,仅有“支援”一词。使用F-35B进行作战,同样可以理解为是对两栖作战的支援。因此近年来引进“黄蜂”的声音逐渐微弱起来。

笔者认为,日本内部的这种想引进“黄蜂”级的想法,与其说是为了这条船本身,还不如说看上了美国能否借机为日本提供建造真正航母的技术支援这一环。尽管通过“出云”级的建造与服役,日本在努力朝着“航母梦”的方向前进,但距离其梦想的本质——能够歼灭假想敌海上作战力量的真正航母,依旧很遥远。虽然以日本目前的实力,造出个船体问题不大,但在更加具体的航母内部设计施工上,如果没有美国协助的话难免要走弯路,即使依靠F-35舰载战斗机出色的性能也难以完全弥补。

作为曾在二战中使用航母给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国家,日本的航母梦想从未远去。此番在防卫大纲中提出“多用途防卫型空母”的计划,看似突然,但考虑到日本发展尖端武器长期处于美国管控下的事实,这种突然的背后,很可能潜藏着美日两国台面下早已有过的沟通,乃至利益交换。而这种利益交换会对亚太地区的安全平衡造成怎样的影响,是非常值得我们继续关注乃至警惕的。

猜你喜欢

多用途黄蜂甲板
客滚船车辆甲板结构直接计算模型对比分析
你真的认识黄蜂吗
科考船木甲板安装工艺
HCA直升机甲板降落证书检验要求剖析
5万吨长货舱多用途船舶开发设计
大战黄蜂谷
有毒的刺——黄蜂
好斗的黄蜂
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成功着陆
拼航空母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