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人机集群式袭击应引起高度关注
——关于叙利亚反对派无人机集群攻击事件的思考

2018-05-04郝雅楠

国防科技工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米姆铠甲防空

郝雅楠 陈 杰 祝 彬

叙反对派利用无人机袭击俄军事基地

当地时间1月6日凌晨,俄罗斯驻叙利亚防空部队侦测到13架小型攻击无人机,其中10架飞向赫梅米姆空军基地,3架飞向塔尔图斯港补给站。7架无人机被俄军“铠甲”-S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击落,6架无人机被俄军采用电子对抗手段控制,其中3架迫降在俄军控制的地区,3架在迫降时爆炸,但未造成人员伤亡和其他损失。攻击同时,活动在叙利亚伊德利卜地区的反对派武装宣称:本次无人机袭击“摧毁了一系列俄军的技术装备”,其中包括俄军装备的一部S-400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实际上,此次无人机集群式袭击事件并非孤立事件,事先早有征兆。

2017年12月31日,叙利亚反对派袭击俄罗斯在叙境内的赫梅米姆空军基地,造成至少7架俄罗斯飞机被摧毁,其中包括4架苏-24、2架苏-35S、1架安-72以及1个弹药库,10位俄军人员死伤。针对袭击损失,俄国防部于1月4日发表声明,否认7架军机被摧毁,但承认2名俄军人员死亡,并认为这些“捏造的信息”可能是敌方对俄发动的信息战的一部分。随后,互联网曝光了一些疑似赫梅米姆空军基地俄军战机受损的照片,其中包括破损的苏-24垂尾和机身。对此,俄官方并未予以澄清,仍然坚称没有战机损失。关于袭击采用的武器装备存在不同的说法。主流消息称反对派武装使用大口径迫击炮执行了袭击任务。也有消息称,此次袭击可能是由无人机集群完成的,袭击给俄军造成了相当损失并一度制造了不小的混乱,以致被误认为遭到迫击炮袭击,随后几天陆续发现飞行中坠落的失效无人机。

2018年1月2日,一位阿萨德政府干部在社交媒体上贴出了一组在赫梅米姆空军基地附近发现的简易无人机照片,旨在提醒己方部队重视这种新的攻击方式。图中展示了较为完整的简易无人机机身和已经破损的IED战斗部,但拒绝提供落点具体位置以防止反对派武装用以纠正坐标偏差。

叙反对派掌握较先进的无人机技术

袭击俄军事基地的无人机具备GPS导航和50千米以上的航程

俄国防部指出,这13架无人机均配备了气压传感器和升降舵,能够利用GPS卫星进行导航。这些无人机均装载有爆炸物,每个爆炸物重约400克,战斗部为榴弹及火箭弹弹头,为提高毁伤效果部分装置加装了钢珠作为预置破片。爆炸物使用的引信并非来自叙利亚,而是来自于具有专业制造能力的其他国家。

目前,俄方已通过从无人机上获取的数据确定了无人机起飞的准确地点为50千米外的叙利亚西北部伊德利卜省的一个居民点,正在调查这些先进技术和相关装置是如何落入叙利亚反对派手中以及无人机搭载爆炸物的类型和来源。

无人机技术可能来自美国或其他公开渠道

俄方表示,袭击俄驻叙基地所用的新方法,只可能来自那些掌握先进卫星导航和远程遥控、精准投送技术的国家,因而有理由怀疑幕后黑手是掌握这些技术的某个国家;“巧合的是”,事发时一架美军P-8A情报飞机正在基地附近的地中海海域上空飞行。

针对俄方质疑,美国国防部称:“任何暗示美军或其他国际联盟部队在俄罗斯基地遇袭中扮演某种角色的说法都是毫无事实依据、完全不负责任的。”同时表示,袭击俄基地所用的无人机攻击设备和技术,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到。

俄罗斯的两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基本性能

本次无人机袭击事件涉及“铠甲”-S和S-400两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此前,这两型装备与S-300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一起,协助俄罗斯航空兵夺取了叙利亚战区制空权,并有力地保卫了赫梅米姆与塔尔图斯基地的安全。据悉,仅俄军装备的“铠甲”防空导弹就先后摧毁了16架无人机和53枚火箭弹。

“铠甲”-S1防空导弹武器系统

“铠甲”-S1是俄罗斯研制的一种近程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代号为96K6。“铠甲”-S1防空武器系统的主承包商为俄图拉仪器制造设计局,雷达的承包商为法佐特龙设计局。系统原型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工程研制,1994年完成样机生产。在俄空军部队中,“铠甲”-S以连编制纳入S-300、S-400防空导弹团,使用轮式底盘。在俄陆军部队中,计划替代“通古斯卡”防空系统。根据俄罗斯国家武备计划要求,俄罗斯将在2020年前接收超过100套“铠甲”-S弹炮结合防空系统。

作为第4代近程防空武器,“铠甲”-S防空系统主要用来执行大气层内的防空任务,保护高价值战略目标(如核电站、机场、交通枢纽等),掩护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应对巡航导弹、无人机、直升机以及反辐射导弹对地面目标的威胁,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该系统采用“弹炮合一”的火力配置,可以搭载12枚防空导弹,具有较高的机动性,可打击20千米以内、高度不超过15千米的目标。搭载的火炮是2门2A38M小口径高炮,射速为1950~2000发/分。可以通过车载探测设备提供瞄准和目标修正,具有较高的精度。

S-400防空导弹武器系统

S-400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是俄罗斯防空体系中的主战武器,北约代号为SA-20,主承包商是金刚石科研生产联合体,其中导弹由火炬科研生产联合体研制。该系统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1997年进行首次靶试。从2007年8月正式宣布列装S-400地空导弹以来,俄罗斯目前装备数不少于10套,到2020年前,俄军将装备56套,配备在俄空天军。

基于近年来美国大力在俄罗斯周边部署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情况,俄罗斯在加里宁格勒州部署了两套S-400地空导弹系统。这一部署行动被视为针对美国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反制措施。S-400地空导弹系统已经成为俄罗斯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坚实的防空反导之盾。

S-400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采用了多种防空导弹,包括9M96E系列小型化导弹、S-300ⅡMY-1系统采用的48H6E导 弹、S-300ⅡMY-2系统采用的48H6E2导弹以及在研的射程为400千米的第四代远程导弹40H6。研发中的第四代远程地空导弹采用主动+半主动导引头,既能在半主动状态下工作,又能够在主动状态下工作。该导弹对飞机一类的空气动力目标的最大杀伤距离达400千米,对弹道式目标的最大杀伤距离也进一步扩展,可拦截射程小于3500千米的弹道导弹。

对本次无人机袭击事件的思考和研判

俄美较量仍未停止,叙利亚和平前景依然堪忧

此次无人机袭击事件发生后,俄国防部称,攻击俄驻叙军事基地的无人机发射地点由美军支持的叙利亚“温和反对派”控制,无人机采用的技术来自掌握先进卫星导航和远程遥控、精准投送技术的国家,俄怀疑美军暗中支持了此次无人机袭击行动。

俄罗斯的撤军行动,意味着其对叙政策由侧重军事手段转变为以推动政治和解为主,但俄罗斯保留了驻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和驻塔尔图斯海军基地的军事力量以面对各种不稳定的安全风险。随着俄美双方围绕叙战场主导权和战后秩序重建的争夺由暗转明,两国在叙军队稍有不慎便可能擦枪走火。在俄罗斯宣布从叙利亚撤军后第三天,俄美战斗机就曾在叙利亚上空上演过“亲密接触”。

不难看出,尽管叙利亚在反恐战争中取得重大进展,但美俄在叙利亚问题上的不同利益考量仍将成为影响叙国内局势的不稳定因素,叙利亚的和平前景依然堪忧。

无人机集群技术快速发展并有望催生新作战样式

目前,无人机集群攻击技术已经得到各国普遍重视并取得了较大进展。美、中等国都在竞相开发计算机高效算法,以便在空中、陆地和海上使用无人机智能集群技术。

美国开展了以大规模微型无人机集群验证试验、智能“蜂群”技术应用、进攻性智能集群控制技术为代表的无人机集群技术研究。2016年10月,五角大楼在加州成功进行大规模微型无人机集群验证试验,3架美国海军F/A-18战机投放了103架微型无人机,在空中成功演示了协同决策、自恢复以及自适应编队飞行等高级集群能力。2017年11月,五角大楼启动智能“蜂群”技术应用初期研发项目,要求在15~30分钟内,利用无人机和无人车自主侦察、识别街道出口,建立警戒圈,把目标封闭在两个街区范围内。2017年年底,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授权开发代号为“短跑者”的进攻性智能集群控制技术,目标是在城市作战中投入250架(台)以上智能化无人机、无人车,配合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实施“蜂群”空地作战。

可以预见,随着智能化集群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智能无人机集群式攻击有望催生新的作战样式,成为未来“改变战争游戏规则”的颠覆性力量。

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慢小”飞行器呈现井喷式发展给各国防空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综合各方消息来看,虽然俄方给出了一个完美的反无人机集群作战的成功案例,但俄防空武器系统在面对一个小型简易版无人机集群的打击时仍然显得力不从心。从反制效果推测,俄方没有采用大范围GPS阻塞式干扰的方式,否则不会有如此多的无人机飞抵防空系统的射程范围内。如果按照俄方宣称的那样利用电子对抗手段迫降6架无人机,击落7架无人机,那么电子对抗手段的作战效能尚不足50%,其余突防的无人机需要靠“铠甲”-S1进行防御。

此次无人机集群式袭击事件表明,非正规武装已经进化到采用无人机集群式战术实现低空突防和饱和打击实战,标志着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慢小”飞行器的实战化应用正在逐步成熟,“低慢小”飞行器对军事基地、港口设施、城市建筑等目标的威胁日益加剧。如何有效防御“低慢小”飞行器的攻击,需要研究和发展以“蜂群”对抗、电磁瘫毁、控制劫持为代表的有效防御这类攻击的手段和技术。(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猜你喜欢

米姆铠甲防空
英国天剑防空系统
美173空降旅与克罗地亚防空团正在进行实战演练,发射FIM-92毒刺防空导弹
防空营打靶记
《国王排名》:用极致的纯粹,击穿成年人的“铠甲”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俄图-22首在叙赫梅米姆基地着陆
LY-70:防空领域的“变形金刚”
对峙
从米姆视角看当今表情包的发展
业余时代的视频生产:抖音米姆式视频的起因与共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