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金三问”启思辨

2018-05-03徐雪莉

关键词:葛优黄金课件

徐雪莉

[这是一次教研活动中的一堂公开课,中午12:30开始上课,打破了学生的作息规律。12:25,学生们进入微格教室。课前,教师下发一张A4白纸。]

一、“葛优躺”开启思维的广度

师:现在是中午时间,同学们刚刚吃好饭,是不是有些困啊?

生:(笑笑)还好,还好,有一点点。

师:那么,我们先来看张图,轻松一下吧。

[用课件出示“葛优躺”图片,如图1。]

[看到图片,学生立即发笑了。]

师:看到过这张图吗?

[学生纷纷点头。]

师: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吗?

[教室里传出“去年”“去年暑假吧”的声音。]

师:知不知道它的出处?

[大部分学生摇头,教师用课件出示有关“葛优躺”的文字介绍。]

“葛优躺”出自于20多年前的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葛大爷斜靠在沙发上,眼神空洞地望着远方,外表邋遢,肌肉松弛,神情颓废。去年,“葛优躺”突然爆红于网络,被网友PS成各种形象,大家纷纷转发。

师:对此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在白纸上写下你所想到的问题。

[学生思考,动笔。教师巡视。2分钟左右。]

师:同学们思考很积极,我没说提几个问题,但大部分同学已经写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了。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大家所提出的问题吧。

[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重复的问题不写。]

生:为什么这张20年前的剧照会在去年突然爆红于网络?

生:是什么手段让它爆红的?

生:这是网民一时的兴起还是集体的共鸣?

生:为什么带有负能量的“葛优躺”会引起大家的关注并纷纷转发?

生:它的爆红会带来什么影响?

生:它的爆红反映了什么样的现实?

生:是不是在说现代人的生存状态?

生:它的爆红会不会对作品《我爱我家》带来影响?

生:这算不算侵犯葛大爷的肖像权?

……

师:同学们思维活跃,提问多多。那么,你们认为在这么多的问题中,哪一个问题最具有讨论的价值呢?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第一个问题最具有讨论价值。]

师:那么,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吧。这张20年前的剧照究竟为什么会在去年突然爆红于网络呢?

[学生讨论2分钟。]

生:这大概是因为在高强度的社会环境下,快节奏生活让现代人压力越来越大,疲于奔命,很想像葛大爷一样倒在沙发上休息。这是对这种极度放松的休闲方式的向往与渴望。

生:学生党一看这照片,可能就会会心地笑了,因为他像极了放学回家的自己。这照片,引发了共鸣,引起了向往,但无法做到,所以就随手转。大人们,应该也一样吧。

生:现代人竞争的激烈,心情的颓废,导致“葛优躺”爆红。

生:以前压力可能没那么大,就没那么强烈的共鸣;即使共鸣强烈,也没有发达的网络可以随手转表达这共鸣。所以,到去年,可能一切都正好,就爆紅了。

生:这是现代人的自嘲,也可以说是自黑,这么一嘲一黑,压力什么的,也就暂且过去了,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生:这其实有点像借他人酒杯浇自家块垒,用别人的图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不满,有一定的隐蔽性。这么沉重的话题,就这么巧妙地回避了。

师:同学们真的很善于思考,你们的提问和讨论也让我了解了“葛优躺”原来反映着这么严肃的社会心理。

二、“黄金三问”开启思维的深度

师:现在,请同学们回头审视一下自己所提的问题,你是从什么角度去提问的?写在你提的问题的边上。

[学生思考,动笔。]

师:我想请刚才交流问题的同学说一说你提问的角度。

生:事情的起因、真相。

生:也是事情的真相。

生:原因是否唯一,有无替代性。

生:事情的起因、真相。

生:事情的发展,走向的合理性。

生:事情真的是什么。

生:真相是否唯一。

生:事情会有怎样的后果,它发展的合理性。

生:事情是什么。

师: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同学们提问的角度吧。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一种质疑——问事情的真相、原因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真的吗”。

第二类:是考虑替代——问是不是唯一的,可不可以替代,还有哪些可能、解释。简单地说,就是“对了吗”。

第三类:是作出选择——问事件是否合理,有没有更为合理的,哪一种更合理。简单地说,就是“最好吗”。

同学们真的很会提问题,你们提问的这三个角度——指向质疑、替代、选择,其实就是国际上批判性思维教学中的“黄金三问”。

[教师用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批判性思维“黄金三问”

质疑:真的是这样吗?(真的吗?)

替代:还有哪些解释?(对了吗?)

选择:哪个意见更合理?(最好吗?)

师:当我们碰到一个现象、拿到一则材料,不妨以这三问作为我们思考的基本维度,来启发我们的深入思考。简单地说就是:真的吗?对了吗?最好吗?

既然是“黄金三问”,那说明它很管用。接下来,我们就要尝试用“黄金三问”来思考问题了。

[播放视频《北京瘫》。]

师: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葛优躺”的网络创意在国外遭嘲笑和恶搞,那么, 国外青年在玩哪些互联网创意呢?

[用课件出示国外互联网创意“Bookface”活动(如图2、图3)和“晒光阴”活动(如图4、图5)的相关图片。]

师:这些创意在传达什么呢?

生:“Bookface”活动传达出的是:快来看书吧,让我们和书本融为一体吧!

生:“晒光阴”活动是告诉人们,当岁月流逝,最珍贵的是亲情,是陪伴在你身边的人。

师:嗯,同学们都看懂这些创意了。请针对以上材料,包括“葛优躺”在国内外的不同遭遇、中外青年不同的互联网创意,用“黄金三问”的方法进行思考,提三个问题,写在纸上。

[学生思考,动笔。教师巡回。2分钟左右。]

师:我们再来交流一下大家这一次所提出的问题吧。

[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重复的问题不写。]

生:为什么中外创意有这么大的差别?这样的差别反映了怎样的文化背景?

生:为什么这些国外创意会流行?

生:中外不同的互联网创意,哪种会持续更久、影响更广?

生:不同的教育为什么产生不同的结果?

生:两种不同的方式为什么一定要分对、错、好、坏?

生:“葛优躺”是不是有其价值所在?是不是一定要倒向同一方面呢?

生:外国青年对中国的创意不认同,是不是就意味着中国网络创意的肤浅?

师:很好,同学们的“黄金大脑”用上“黄金三问”,提问更深刻了,质量更高了。

三、小語篇开启论述的理性

师:请同学们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也可以选择黑板上你认为最有价值的1~3个问题)进行思考,整理,写成一个语段。

[学生思考,动笔。教师巡视。写好后交流。]

生:在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被敦促着前进的步履匆匆,也正因如此,内心对于安逸宁静的期冀,也日益趋于极端化。原本安宁美好的愿想成了胸无大志、安于现状的颓废放空。突然爆红的“葛优躺”就是其形象写照。

而正当我们疯狂转发“葛优躺”时,外国同侪们却奇思妙想地晒出了他们自己的网络创意:和书本融为一体的拍照活动——“Bookface”,和亲人们在几十年前拍过照的地方以同样的姿势再拍照的“晒光阴”……两相对比,可谓惊心。

追本溯源,各国国情、社会背景大相径庭,日新月异的改变与前进本就是发展中国家必须经历的征程,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会任由人类懒惰的劣根性肆意疯长。即使处于劣势,即使在浮躁的风气里,我们也要绽放出属于中国的璀璨光芒!

生:当风靡中国的“葛优躺”撞上国外的“Bookface”“晒光阴”便摩擦出了异域风情的火花。两相比较,不难发现,国外的活动比我们多了些文化底蕴和温情感性。而“葛优躺”本身,就是一种人们茶余饭后的简单笑料,抑或反映了国人在忙碌节奏中内心的向往。

我认为,这种差异,是人们所接受的不同的教育所造成的。中国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过于死板,把我们的思维固定在了某种框架上;反观国外,“放养式”的教育让他们更多关注心灵的发展、思想的自由。两种教育模式,一刚一柔,自有其不同的影响。当然,我并不否认中国的教育有自己的优点,只是,我愿,当时光流逝,当岁月轮转,当青丝化为白霜时,我们能在暖阳下,噙一抹微笑,翻看时光的相册,而不是对着冰冷的屏幕,若有所思。

生:网络创意,更多的是人们对生活愿景的趣味表达。民风民俗不同,我们所热衷崇尚的方式也不同,但不能让一些“国民的劣根性”作祟,放任一些网民趁机打压“中国式”。所以,差异的价值在于启发和完善。同时,网民个人如果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改变以传递健康美好生活的愿望,正能量的传递会更持久且深入人心。

师:沿着“黄金三问”的维度,同学们对事件的思考逐步走向理性、深刻,几位同学语段的呈现有条理、有深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看似简单的“真的吗、对了吗、最好吗”的后面,其实就是我们的思维的连续性、深刻性。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其实,未经省察的思维也往往是不值得一看的。今天我们尝试用“黄金三问”来省察自己的思维。实际上,真的要让这三问成为我们的思想武器,还需要不断地去实践。老师的期待是大家在不断实践中走向理性和深刻,然后走向新颖和独到。论述文,无非是记录下“我之思”,记录下写者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责任编辑:方龙云)

猜你喜欢

葛优黄金课件
葛优一句话怼空谈者
盛逝
六连跌后,黄金何去何从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葛优躺』其实很伤身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买入黄金好时机到了吗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葛优两口子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