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2017年某部队附属医院急诊科255例中暑患者临床分析

2018-05-03杨昌伟刘善收李俊杰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热射病轻症先兆

杨昌伟,刘善收,李俊杰,尹 文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高湿(气温>30℃,相对湿度>73%)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衰竭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平均气温屡创新高,当最高气温≥37℃时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地方居民中暑患者剧增[1-2],军队官兵经常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训练和演习,中暑的发病率同样很高[3-4]。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11508-89)将中暑分为3个等级: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其中热射病是指高温高湿环境中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40℃),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并多器官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5-6],其病理生理类似于脓毒血症[7-8],虽然近年中暑的救治水平有所提高,但危重患者病死率仍然很高[9-10]。笔者系统调查了西北地区实力最强的某部队附属医院急诊科近5年收治255例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中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并国内首次根据中暑程度(先兆、轻症和重症)和人员身份(地方居民和军队官兵)进行分组统计,旨在提高急诊医生对不同人群不同程度中暑特征的认识,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中暑患者。纳入标准:所有诊断为中暑患者,包括先兆中暑、轻症及重症中暑。排除标准:未能完整提供一般信息和临床资料者;因各种原因中断治疗自行离院者。

1.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由急诊科组织院内专家确定调研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年份及月份、人员身份、中暑程度、急诊科治疗天数等,印制统一格式问卷。急诊科接诊医师负责填写并核实信息,研究小组指定专人汇总数据,并对中暑患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及重度中暑患者年龄和治疗时间,并对比地方居民和军队官兵中暑患者年龄、中暑程度和发病月份。

2 结果

2.1一般资料 255例中暑,其中男175例(68.6%),女80例(31.4%),年龄14~87(38.6±19.5)岁;地方居民179例(70.2%),军队官兵76例(29.8%);急诊科治疗1~27 d,平均2(1~3) d。

2.2中暑程度 按照中暑的严重程度分类:先兆中暑65例(25.5%),轻症中暑126例(49.4%),重症中暑64例(25.1%)。先兆中暑年龄(33.8±16.3)岁,多见于15~45岁的青壮年,20~25岁人数最多,>50岁人数极少;轻症中暑年龄(35.3±19.4)岁,多见于15~45岁,20~25岁占比最大,>50岁人数占21.4%;重症中暑年龄(49.8±18.6)岁,各年龄段分布较均衡,>50岁人数占46.9%。见图1。重症中暑患者年龄显著高于先兆和轻症中暑(Z=-4.96,-5.15,P<0.01),先兆和轻症中暑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8,P=0.86)。

2.3发病年份及月份构成 2013—2017年中暑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仅7例(2.7%),2014年15例(5.9%),2015年升至37例(14.5%),2016年继续增至74例(29.0%),2017年达到122例(47.8%)。见图2。4~9月份均有中暑患者就诊,发病主要集中在5~8月,其中7月最多为117例(45.9%)。5年来的具体数据:4月份共收治中暑患者5例(2.0%),5月份31例(12.2%),6月份41例(16.1%),7月份117例(45.9%),8月份59例(23.1%),9月份仅有2例(0.8%)。见图3。

图1 2013—2017年255例不同中暑程度患者的年龄分布

图2 2013—2017年255例中暑患者的发病年份分布

图3 2013—2017年255例中暑患者的发病月份分布

2.4不同中暑程度患者在急诊科治疗天数 先兆中暑患者急诊科治疗1 d均好转;轻症患者治疗2(2~4)d,最长10 d;重症患者急诊科治疗3(1~6) d,最长27 d。轻症及重症中暑患者急诊科治疗时间长于先兆中暑患者(Z=-11.89、-7.98,P<0.01);轻症与重症中暑患者急诊科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3,P=0.83)。见图4。

图4 2013—2017年255例不同程度中暑患者急诊科治疗天数分布

2.5地方居民和军队官兵中暑患者的年龄和发病月份比较 地方居民中暑患者年龄为(45.6±19.3)岁,军队官兵为(22.1±3.4)岁。地方居民中暑患者年龄高于军队官兵(t=-10.98,P<0.01)。地方居民中暑患者逐年增加,集中在7月和8月,且2017年7月呈爆炸式增长;军队人员中暑患者的发病人数2013—2014年间较少,2015—2017年间发病人数较前有所增加,不同于地方居民,军队战士发病主要在5月和6月。地方居民和军队战士中暑发生月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85,P<0.01)。见图5。

图5 2013—2017年地方与军队中暑发病月份构成

2.6地方居民和军队官兵患者中暑程度的构成比 地方居民先兆中暑人数最多75例(41.9%),轻症中暑57例(31.8%),重症中暑47例(26.3%)。军队人员以先兆中暑、轻症中暑人数居多,其中先兆中暑51例(67.1%),轻症中暑18例(23.7%),重症中暑仅7例(9.2%)。地方居民和军队战士中暑程度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P=0.04)。

3 讨论

近年来中暑的发病人次不断增多,热射病逐年增加,患者体温>40℃,造成机体多脏器功能受损,危重患者如未能及时诊断治疗,病死率为30%~80%[11],2003年欧洲热应激相关的高病死率就反映了高温气候对公共健康的灾害性影响,因此中暑受到越来越多地社会关注,针对军队官兵高强度训练考核过程中发生的中暑研究也越来越深入[12-14]。

本研究结果显示,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2013—2017年收治的255例中暑患者,男性患者多,占68.6%,年龄(38.6±19.5)岁,主要是15~45岁的男性,提示男性青壮年是中暑的高发人群。统计发现重症患者平均年龄高于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患者,提示重症中暑大多是从事重体力的青壮年男性和体质较弱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群[9]。

本研究发现,2013—2017年中暑人次呈逐年增多趋势,这与我院所在陕西省西安市近年平均气温持续升高趋势呈正相关,7月份发病人数最多,比例高达47.8%,尤其是2017年7月中暑人数呈爆炸式增加,因为关中地区2017年7月持续的超高温天气,气温较往年明显升高并且持续时间长,>40℃多达11 d,导致该月急诊科收治中暑人数急剧增加。

笔者统计分析不同程度中暑患者在急诊科治疗时间,发现先兆中暑病情较轻,均治疗1 d好转出院,治疗时间最短;轻症和重症中暑患者就诊时间较晚,来诊时大多合并多脏器功能损伤,病情危重,治疗时间长。提示中暑早期干预既是挽救生命当务之急,也是遏制疾病发展变化的关键因素[15-16],发病初期及时采取恰当治疗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地缩短治疗时间,还可以遏制病情向轻症和重症中暑进展[17]。

本研究在军队附属医院急诊科进行,国内首次对照分析了地方居民和军队官兵中暑患者的年龄和发病月份,发现地方居民年龄(45.6±19.3)岁,显著高于部队官兵(22.1±3.4)岁,这与部队官兵普遍年轻化有关。地方居民发病集中在7月和8月,发病高峰与环境温度最高月份吻合,而部队官兵发病集中在5月和6月,这是因为我院主要保障的空军军医大学和通信学院部队官兵每年5~6月份进行集中强化训练和体能考核,期间中暑发病人数较平日明显增多,而8月份是暑假,部队官兵经过前期的热习服训练,尽管此时气温较高,中暑人次反而较前降低。这与国外研究成果一致,提示热习服可以降低军事训练中劳力型热射病的发病率[18]。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地方居民轻症和重症中暑占比高,急诊科平均治疗时间长,而部队人员先兆中暑比例高,治疗时间短。可能是因为地方居民比较缺乏中暑防护和早期治疗意识,多数先兆中暑患者不能及时就诊,错过了中暑的最佳抢救时机,病情进展为多脏器功能不全后加大了治疗难度[19]。而部队官兵统一学习中暑防护知识,训练及考核期间有我院应急卫勤队员保障,先兆中暑及轻症中暑可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进展为重症中暑的患者比例明显降低。提示中暑预防大于治疗,相关部门应该加强中暑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使民众熟悉中暑的早期表现、预防方法和急救措施,提高地方居民中暑防护和自救互救能力,减少中暑的发生,并有效阻止轻症中暑进展为热射病等重症中暑[20-21]。

综上所述,2013—2017年中暑发病人次逐年增多,患者以男性居多,年龄(38.6±19.5)岁,重症中暑患者年龄显著高于先兆和轻症中暑患者,轻症及重症中暑患者急诊科治疗天数显著高于先兆中暑。地方居民发病集中在7~8月份,而部队官兵发病多见于5~6月份,部队人员以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为主,重症中暑患者比例较地方居民显著降低。应该加强中暑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民众进行热习服,减少中暑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Bouchama A, Knochel J P. Heat stroke[J].N Engl J Med, 2002,346(25):1978-1988.

[2] 王洪萍,莎宁,秦秀菊,等.热射病的发病学特点及流行病学进展[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5,27(8):702-704.

[3] 汪正权,屠旭旦,陆雯,等.热射病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指标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8):1058-1061.

[4] 宋青.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草案)[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5,40(1):1-7.

[5] 荣鹏,孟建中,陈宇.热射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的研究新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0,29(4):287-292.

[6] 林晓静,刘宏华,邹飞.热射病治疗的实验研究进展[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8,26(5):378-381.

[7] Yu W, Mengersen K, Wang X,etal. Daily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mortality among the elderly: a 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 of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J].Int J Biometeorol, 2012,56(4):569-581.

[8] Roberts W O. Exertional heat stroke and the evolution of field care: A physician's perspective[J].Temperature (Austin), 2017,4(2):101-103.

[9] 支少敏,谢建刚,杨红军,等.某市环卫工人热射病流行病学调查[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10):9-11.

[10] 骆德强,陈自力.劳力性热射病国内外防治现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7,42(8):737-742.

[11] Baccini M, Biggeri A, Accetta G,etal. Heat effects on mortality in 15 european cities[J].Epidemiology, 2008,19(5):711-719.

[12] Boden B P, Breit I, Beachler J A,etal. Fatalities in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football players[J].Am J Sports Med, 2013,41(5):1108-1116.

[13] Kochar G S, Gulati S, Lodha R,etal. Full outline of unresponsiveness score versus Glasgow Coma Scale in children with nontraumatic impairment of consciousness[J].J Child Neurol, 2014,29(10):1299-1304.

[14] Sumitani M, Uchida K, Yasunaga H,etal. Japan: data from the diagnosis procedure combination database[J].Anesthesiology, 2011,114(1):84-90.

[15] 喻文,罗红敏.劳力性中暑的现场处理[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5,27(8):666.

[16] Kerr Z Y, Marshall S W, Comstock R D,etal. Exertional heat stroke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United States high school football[J].Am J Sports Med, 2014,42(1):70-77.

[17] Jilma B, Derhaschnig U.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in heat stroke: a hot topic[J].Crit Care Med, 2012,40(4):1370-1372.

[18] Goforth C W, Kazman J B. Exertional heat stroke in navy and marine personnel: a hot topic[J].Crit Care Nurse, 2015,35(1):52-59.

[19] 李晓海,王爱红,王群利,等.高温热浪期间居民行为习惯变化与中暑的关联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7,34(6):509-512.

[20] 李海玲,王洪萍,林慧艳,等.黄海地区官兵中暑及热射病知识认知与应急处置调查[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23(7):637-639,681.

[21] Nye E A, Eberman L E, Game S K,etal. Comparison of Whole-Body Cooling Techniques for Athletes and Military Personnel[J].Int J Exerc Sci, 2017,10(2):294-300.

猜你喜欢

热射病轻症先兆
热射病是什么?
热射病是种什么病?
加味葛根汤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轻症乙型流感(风寒束表证)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
先兆流产,别害怕
中国重大疾病保险制度建设研究
神经影像学在热射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夏天不可忽视的热射病
夏困当心中风先兆
轻症小儿肺炎门诊雾化吸入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