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时之敬又清明 慎终追远再前行
2018-05-03
◎本刊记者 励 学
又是一年清明时,如果说踏春是春天蓬勃的生机与灵动,祭扫则充满了肃穆—追忆先贤先祖的优秀品质、缅怀革命英烈的高风亮节,感叹“青山绿水留浩气,苍松翠柏慰英灵”、感怀“春韵入园香,慈严却远航”。
清明时四月天,各种祭奠活动、宣传教育纷纷开展。“思时之敬”并不只是表达哀思,更是不忘先辈、不忘历史、不忘家风。
清明祭英烈 线上宣传与线下活动相结合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永远铭记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英雄烈士,大力弘扬烈士精神,营造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良好氛围,民政部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开展“铭记·2018清明祭英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此次活动首次覆盖全国各地以及境外烈士纪念设施所在地,首次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线上宣传与线下活动相结合,着重引导人民群众走进烈士陵园、走进纪念场所、走进战场遗址,着重宣传英烈事迹、弘扬英烈精神,着重通过参观、祭扫、征文等各种形式激发慎终追远、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牢记使命的良好氛围。
桃花红雨祭英雄,碧海丹霞志士心。在宣传教育活动中,尊崇英烈、学习英烈、守护英烈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参与活动的,既有年逾古稀的老红军、老八路、老将军和老英雄,也有干部群众、部队官兵和青少年学生。他们忆传统、讲故事,谈体会、议责任,献鲜花、寄哀思,充分抒发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怀。
忠魂归故里,举国共怀念。围绕第五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安葬作为主题宣传,是这次教育活动的重点。紧紧抓住交接、迎归、安葬三环节,从历史背景、战争性质、烈士功绩、现实意义等方面,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利用网络和微信等新媒体广泛传播、实时互动,把活动搞得生动扎实、富有成效。连日来,有关报道的浏览量达上亿次,让民众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许多网友感慨道:“英雄回家,带来的不只是他们的遗骨,还有他们不灭的精神,以及那段难以忘却的历史。”
追忆和缅怀英烈,是灵魂的震撼和思想的洗礼。全国各地和海外把网上的宣传教育,延展到有声有色的实地祭扫。他们组织广大民众迈进烈士陵园,漫步在陈列场所,肃立在纪念碑前,开展祭奠、瞻仰、宣誓等活动,使大家感受和聆听英烈可歌可泣的生动事迹。
上海市徐汇区在龙华烈士陵园开展了未成年人“英魂不朽、精神永驻”教育活动。浙江、天津部分县市组织中小学生,采取朗诵诗歌、讲英雄故事和参观见学等形式,并组织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做新时代共产主义接班人。
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北京市抗日战争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在展馆序厅里摆放了献花台,并启动了一系列专题讲座,帮助群众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明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道理。
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一朵朵手工折成的小白花簇拥在长满青草的墓冢上。它们来自一群群戴着红领巾的青少年,还有一队队神情肃穆的中年人和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60多年来,红岩英烈的英勇事迹,感动和鼓舞着无数群众。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上,保存有大量的辛亥革命先烈及抗日阵亡将士墓葬,他们组织了“春暖花开时,铭记2018清明祭英烈”大型祭扫活动,集体向英烈敬献花篮并默哀,激励人们不忘国耻、奋发图强。
青海、江苏、河北、河南、陕西、海南等省份,也都在当地烈士陵园举行了以“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既轰轰烈烈,又生动扎实。
4月5日,由民政部、外交部、财政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等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褒扬工作代表团专程赴朝,将到平壤牡丹峰区中朝友谊塔举行公祭仪式,让志愿军烈士的不朽功勋和用鲜血凝成的中朝人民国际主义友谊,在这片兴盛的疆土上万古长青。4月6日,中朝双方还将隆重举行江东、顺安志愿军烈士陵园修缮工程开工仪式。
清明念故人,万里祭忠魂。中国驻越南、老挝、柬埔寨、菲律宾、赞比亚、坦桑尼亚等国使领馆、中资机构、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先后到中国烈士陵园举行祭扫活动。
截至目前,网上更新和丰富信息资料140万余字,图片7300多张,感言体会、评论及寄语约8万篇(条),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厚植英雄文化,让英烈精神永放光芒,薪火相传。
公益性公墓建设 2020年覆盖乡镇
往年清明节,袁爱勤家门前少不了一拨又一拨来上坟祭奠的人,一出门烟雾缭绕、碎屑满地。虽然乡里乡亲不好说什么,但50多岁的他心里依旧不舒服。而今年,这一幕再也见不到了。
今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新安镇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美丽乡村建设,对镇内国、省道干线及县镇村道路、重点河道两侧零散坟墓进行集中搬迁,并将所有零散坟墓免费搬迁到公益性公墓。清明节前夕,该镇已有1600多座零散坟墓集中搬迁到公益性公墓。
袁爱勤家门前原来有几座坟墓,也已经集中搬迁,马上还要对这里进行绿化,“这是一项移风易俗、环保惠民的好事。”袁爱勤高兴地说。
淄博临淄区稷下街道孙娄西村一处由废弃深坑改造成的公益性公墓,村民王庆荣正在祭拜父亲。“老人长眠在鲜花绿草中,我们做晚辈的心安。”
2016年起,淄博全面打响移风易俗攻坚战,以“公益惠民、节地生态”为目标,大力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力促深化殡葬改革与推动移风易俗、保障群众安葬需求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
淄博地域狭长,北多平原南多山,不同区县之间安葬习俗差异很大,不同葬式葬法的群众认可程度也不同。对此,淄博因地制宜,差异化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北部平原县桓台,目前实行骨灰深埋、不留坟头的村居就有162个,占全县村居总数的46%,覆盖人口19.2万,占全县人口总数的44%。而张店、淄川等中部区县,城镇化进程快,土地资源缺乏,建成了两处区级公益性公墓,一个双墓穴20年费用仅为3580元,村级墓地经济条件好的村基本实现了零负担。
在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中,淄博市坚持“政策推动+奖补激励”,将其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及全市文明镇办重点工作考核体系,列为文明区县、文明村镇评选重要指标内容。
目前,淄博已建成公益性公墓582处,覆盖村居1179个,167个村居实行深埋不留坟头,全市43%的村居实现公益性公墓安葬,并形成海葬、树葬、花葬、壁葬等较为完善的节地生态葬法体系。
淄博市还逐步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公益性公墓,例如位于临淄区金山镇的长青园公墓的特色园区。这里不仅有针对临淄区重点优抚对象设置的军魂园,还有针对遗体(角膜)及器官捐献志愿者、见义勇为称号获得者、区级以上劳模和道德模范等设置的博爱园。这些生前曾为临淄做出特殊贡献的居民,都可在特色园区集中安葬,家属购置墓穴时也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
此外为了保存淄博市殡仪馆内的无主无名骨灰,淄博市民政局和淄川区德归园公墓共同建设了“淄博市无主无名骨灰纪念碑”,彰显了“骨灰虽无主,人间有真情”的民政大爱情怀,传递了人文殡葬理念。
目前,山东全省公益性墓地已经达到5000多处。2018年底前,每个县都要完成公益性公墓建设的相关规划,并完成一部分建设任务。
不少地方都有了具体计划。沂水规划110处县乡公益性公墓,2017年7月1日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满足全县群众8至10年的安葬需求;在县民政局设立副科级公墓管理中心,对每处公益性公墓配备专门管理员。
青岛则将公益性公墓建设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畴,设施类别由墓地式向室内型转变,设施性质由经营性向公益性转变。崂山区投资3亿多元,采取区街两级分担的办法,在5个街道各建成一处公益性怀念堂。
公益性墓地建设与管理是殡葬改革的基础工程,民政部等15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下文称为《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设施覆盖到乡镇。推进公益性墓地建设,也在很多省份 展开。
清明节前夕,江西省殡葬改革现场推进会与会人员160余人到石城县琴江镇公益性墓地实地观摩,重点学习该县在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三沿六区”旧坟迁移等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石城县把绿色殡葬建设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在全县展开,由县财政统筹资金在每个乡镇建设一座乡镇级公墓,并把“三沿六区”范围内已有散葬墓全部迁入。乡镇公益性墓地建设坚持“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移风易俗、减轻群众负担”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墓具规格、统一墓具采购、统一资金筹集、统一验收标准、乡镇分别实施建设”的“五统一分”工作措施大力兴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而在陕西,截至2017年底,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4.915亿元,用于殡仪馆设备改造和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以奖代补支持69个城市公益性公墓项目和1429个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到“十三五”末,实现关中地区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全省县级城市公益性公墓和殡仪馆全覆盖。
殡葬观念转变 24省市出台生态葬具体实施意见
2018年4月2日,随着一声汽笛的鸣响,天津市滨海新区国际邮轮母港码头,“国宾9号”的轮船收锚启航,二层栏杆上4个白色的花圈,写着“魂归大海”。这是全国首个“骨灰撒海”专用船,这一天,它将搭载62份骨灰和逝者亲属缓缓驶向大海。
“他们走了,带着对家人的无限眷恋,告别了这个世界;带着曾经拥有过的爱与情,安详地离开了我们。”主持人说道。这些逝者里,年纪最大的是一位100岁的老奶奶,最年轻的是一位35岁早逝的母亲。工作人员向逝者敬献花篮,放飞鸽子,船只鸣笛三声,亲属们向逝者进行默哀告别。随后,逝者骨灰在花瓣的陪伴下一起被撒落大海,飘向远方。
北京市骨灰撒海活动自1994年5月开始实施以来,迄今已顺利组织了446次,播撒骨灰18906份,服务逝者家属5.6万余人次。2017年共组织骨灰撒海活动85批次,播撒骨灰2675份,占全市年遗体火化总量的近3%。
骨灰自然葬是北京在全国率先推出的另一种节地生态葬式,位于朝阳区黑庄户的长青生命纪念园,有北京唯一一个自然葬区域。3月31日,长青生命纪念园举行了2018年生态葬清明集体共祭活动,在充满哀思的音乐中,上千名生态葬逝者家属手持鲜花,目送平安鸽放飞,向纪念碑敬献鲜花。
自然葬没有墓穴和墓碑,只有成片的草坪和苍翠松柏,草坪下就是安葬骨灰之所。草坪采取区域封闭管理,不会让人随意踩踏,下葬的土穴也采取网格化管理,一平米的面积最多能存放9份骨灰,每份骨灰的地点都有记录。骨灰安葬后,逝者家属会拿到一块刻着二维码的牌子,只要用手机一扫,就能显示逝者生平。在园区里还有几台电子屏,对着电子屏扫一下手中的二维码或者输入逝者的账号密码,就可以通过电子方式追思故人。2017年,自然葬服务启动后,北京办理骨灰自然葬业务994份,安葬逝者765位。
《指导意见》强调,把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作为深化改革着力点,2020年生态安葬比例将达50%以上。目前全国24个省份出台了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具体实施意见,一些省份制定了节地生态安葬激励奖补政策。如北京对选择骨灰海葬和自然葬的居民免费提供安葬服务,并将免费项目逆向延伸到遗体接运等殡仪服务;浙江温岭等地出台政策,对承诺海葬、树葬者将“逝后奖补”改为“生前享有”;广东2017年发放树葬、海葬补助金超过220万元。
大力推进下,近年来我国生态安葬率得到提升。截至2017年,上海有逾4万名逝者骨灰撒向大海,连续11年举行海葬公祭典礼;辽宁2017年骨灰海葬量首次突破6000份;广西2017年在6个地市同时举行全区公益性花坛葬活动,骨灰节地生态安葬数量较上年增长32%。
从入土为安到自然葬、骨灰撒海,殡葬改革成效初现,殡葬观念上的移风易俗也悄然在市民中生根。一名大学生在公墓凭吊后说,他喜欢树葬,人死后给他种一棵树,象征着生命的周而复始,这种循环的意义他觉得特别好。
服务水平提升 更低廉、更方便、更规范
“感谢民政部门对殡葬车辆的规范化管理”,家住扬州市宝应县一名村民办完父亲的丧事后感受颇深。几年前,母亲去世用社会上接运遗体的车辆花了近千元,而运送父亲的车只收400元,享受政府殡葬惠民政策减免250元之后,自掏腰包的只有150元。
2016年,宝应县开始对社会接运遗体车辆“收编”管理。在全县范围内筛选60名服务优质、群众评价好的灵车驾驶员从事遗体接运业务,并与县殡仪馆签订合作协议,管理逐步实现了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宝应县对殡葬车辆的规范化管理在江苏省走在了前列。
“过去,接运遗体正常收费800元,并且还推销‘一条龙’服务,有人甚至向丧户提出苛刻的要求,矛盾很多。”55岁的华克喜从事遗体接运已经20多年,“被管理之后,最大的好处就是丧户负担减轻了,没有矛盾了。”
针对殡葬服务不规范、价格高,很多殡葬服务机构采取了明码标价,保证中低价位殡葬服务和用品足量提供,严禁诱导、捆绑、强制消费。
在厦门市殡仪服务中心,200元以内的骨灰盒占总量的40%,价格最低的仅90元。通过“厦门白事通”微信公众号,市民可以在线查询各项服务的价格,也可以直接在线购买;在殡仪馆内,所有的收费明细也都张贴在墙上公示。为了杜绝乱收费,工作人员在接运遗体时,就会给丧属一份《廉洁服务告知书》,明确告知在丧葬服务过程中,工作人员不得收受红包、香烟等任何形式的馈赠物品,并公布有服务监督电话。
而济南,更是连续5年实现清明期间殡葬服务收费价格零投诉。
殡葬服务水平提升还体现在便利性上。从4月1日起,温州市洞头区居民办理殡仪服务手续,只需到街道(乡镇)服务窗口申请殡葬服务就可以了。此前,办理殡葬流程的涉及多个部门、不同事项,且过程复杂繁琐,洞头区民政局积极与区计生卫生、公安、社保等部门协调,联合制定相关工作方案,通过优化办事流程,当场办理殡葬管理申请、死亡医学证明、火化服务委托、社保丧葬补助申请等事项,一次性办结遗体火化登记手续,确保殡葬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
而合肥,更是主动把服务送上门。今年清明节,合肥市将在城区全面推行“殡葬便民服务进社区”活动,在全市将建立社区殡葬便民服务信息员网络,开展殡葬上门宣传与协助服务。城区每个社区都确定一名工作人员作为殡葬便民服务信息员,在获得辖区内有居民去世的信息后,选择适当时机上门为丧户提供殡葬政策宣传、提供办理殡葬事宜告知书,并选择适当方式,因地制宜地协助丧户开展治丧服务。
天津市第一殡仪馆还引进智能机器人“小晟”为丧属服务,具有电话查询、位置查询、服务咨询等各项功能。在业务大厅内,“小晟”忙碌又称职,除了宣传文明祭扫举措、惠民便民服务,它能解答的问题还涵盖了各项殡仪业务、3000元一站式白事全程文明殡仪服务,骨灰生态安葬、海葬等。
随着我国“互联网+”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殡仪馆开始用互联网思维来提供殡葬服务。
3月31日,湖南省殡仪馆公众开放日暨“互联网+殡葬”上线启动仪式,今天在长沙市殡葬事业管理处举行。长沙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殡葬改革,打造出“明阳山网上超市”“96321客服平台”“导购平台”“死亡人口信息管理平台”“明阳山微信公众号”5个服务与管理平台,实现殡葬服务项目、价格上网,骨灰寄存续费、祭扫缴费不用到窗口排队,下葬预约掌上搞定。随着“互联网+”殡葬上线,殡、葬、祭一站式超市化及全方位、透明式服务将成为现实。
常州市民政局则建设了“一号键入、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96444殡葬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综合服务。涵盖了殡、葬、礼、服务与监管各个环节,实现标准化殡葬顾问、应用配送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为广大市民提供广泛的信息和便利的服务,引导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清明,人们铭记民族历史、激荡家国情怀,在生死体悟中聚力前行;清明,也是民政殡葬工作的展示与展望。2020年,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设施覆盖到乡镇,逐步建立基本殡葬服务制度和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骨灰格位存放、树葬、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比例达到50%以上。目标已定,等待我们的是慎终追远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