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内涵、价值及其表现形式
2018-05-03李忠如潘思存徐丽玢
李忠如,潘思存,徐丽玢
( 1.西南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1;2.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分中心,重庆 北碚 400711;3.西南大学 心理学部,重庆 北碚 400711;4.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北碚 400711)
0.引言
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其认同学习数学的作用、接受老师教导、开始自主学习数学的重要内驱力,对其数学学习水平与综合素质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3年,教育部提出“绿色评价指标体系”,要重视学生品德、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2015年,在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提出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中,“学习兴趣”作为包括数学在内的各学科的一项重要监测内容取得了广泛关注,体现了当前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数学学习兴趣一直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国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很薄弱,基于学科兴趣的研究更是稀少。[1-2]采用文献法,归纳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定义,并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探讨了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内涵、价值与表现形式。
1.“兴趣”的概念与分类
1.1.兴趣的概念
李洪玉、何一粟[3]认为,兴趣是一种认知倾向,具有积极的情绪色彩,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起着最关键的作用。章凯[4]认为兴趣是个体的个人兴趣与环境兴趣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孟昭兰[5]则从情绪的角度看待兴趣,探讨其情绪特征和神经学特征。
Sawrey和Telford[6]注意到需要满足的前后情绪所发生的变化,认为兴趣的实质是减少焦虑和增加快感。随后,Iran-Nejad和Cecil[7]提出,兴趣是学习的原因与结果,是对“内部知识的建构的、动力型的和创造性的重新概念化”。Ainley[8]把兴趣定义为一种典型方式,即带着目的或目标去了解新颖的、不确定的或令人困惑的现象。Hidi[9]通过对神经科学和兴趣之间关系的研究,认为兴趣是一个独特的动机变量,是人与吸引他的事物之间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并伴随出现注意力的集中和积极情感。归纳可知,兴趣是一种内部因素,是一种与动机因素密切相关的个性倾向。
1.2.兴趣的分类
最早的兴趣分类系统来自哲学家康德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研究[10]。康德[11]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对应着三种兴趣,即“思辨的兴趣”、“美的兴趣”和“实验的兴趣”,三者都属于理性的自律兴趣。赫尔巴特[10]则从心理学视角,将兴趣分为“认识”和“情感”两个部分。Dewey John[12]从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角度,把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但杜威之后,对兴趣的研究经过了漫长的行为主义沉睡期,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后,兴趣再次成为研究热点。Kintsch[13]于1980年提出“情感性兴趣”和“认知性兴趣”分类法。
当前为西方学术主流广泛认同的则是由Hidi、Baird及Krapp提出的“个体兴趣”与“情景兴趣”分类法[14]。在教育领域,学者们也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类研究[15]。个体兴趣被进一步划分为潜在的个体兴趣和现实的个体兴趣。情景兴趣被分为引发性情景兴趣和维持性情景兴趣。
综上所述,以Hidi、Baird等人研究为基础的兴趣四阶段理论的分类方式获得了学界广泛认同,并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中,是当今主流的兴趣分类方法。
2.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内涵
要明确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内涵,首先要明确兴趣的内涵及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征。
首先,小学数学学习具有符号化特征。数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着自己的内在规律,而数学符号就是数学规律的抽象表达,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其次,小学数学学习具有形象化特征。尽管数学知识在一定范围内是抽象的,但是结合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小学数学学习往往辅以形象的解释,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最后,小学数学学习具有结构化的特征。小学数学学习要求整体把握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数学知识系统,并最终应用于实际生活中[16]。
因此,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小学生主动投入数学学习活动的动机倾向,这种倾向包含小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积极情感体验、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运用,体现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符号化、形象化及结构化等三个特征。
3.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价值
我国学者潘菽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起点,能够激发学生认识世界、获取文化以及探求事物内部规律的愿望,并伴有愉快的色彩。
3.1.辅助知识学习
小学阶段是儿童学生时代的开始,小学学习也是儿童初次接受的系统性学习。在皮亚杰[17]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儿童的认知发展被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及形式运演阶段。大部分小学生依年龄应划分于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大多数时候,还是靠着知觉思维来了解、判断事物,有时对事物还不能产生正确的意识,需要自觉集中注意力,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此阶段教师如果能釆用一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运用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或者教学材料等,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数学学习内容抽象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制约作用,而小学数学学习是一种系统的活动过程。[18]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可以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度,提升其对抽象性数学知识的学习速度。
3.2.促进毕生发展
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光作用于当下,也作用于人漫长的一生。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其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由一对冲突组成,并形成一种心理发展危机[17]。小学阶段属于阶段四——童年期,作为进入学校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其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主要影响者已由家长变为了老师和同学。学校生活占据了儿童大部分的精力。小学阶段是兴趣培养的关键期,该阶段主要矛盾的解决对个体的毕生发展有着显著的意义。
有研究者发现:在同一学科学习的不同阶段、某些同类学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正相关关系,如数学与物理化学间有着跨学科的相关关系[19]。基于此我们可以发现,小学阶段数学学习兴趣对后期学段的学习兴趣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4.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表现形式及其交互关系
4.1.表现形式
通过分析不同学者对学习兴趣表现形式的认识,结合当前我国小学生数学学习特征,根据Hidi与Baird兴趣发展四阶段理论,从个体发展过程的角度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表现进行归纳整合,总结得出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表现形式(见表1)。
表1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表现形式Tab.1 The manifestation of pupils'interest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4.2.表现形式间的交互关系
“情感体验”所强调的积极情感属于感觉的范畴;“价值认识”强调的是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重要性的认知;“自主投入”强调的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行为倾向;而“知识获取”强调的是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本质上也属于行为倾向的范畴。
对于情感体验,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如果取得了较好的情感体验,小学生为了追求这种快乐的情绪,便会自觉加大自己的数学学习投入,提升自己的自主投入水平;而小学生在快乐情绪下做出的评价也将更加积极,长期处于快乐的情绪中学习,能在小学生心中建立起学习数学与快乐之间的联系,提升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价值的认知。
对于价值认识,小学生如果取得了对数学学习的正向价值认识,便会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进行自觉验证,个体会通过调节自己的情绪来适应自己的认知,以防止认知失调的出现;而价值认识也会促进行为的发生,根据Ajzen和Fishbein的计划行为理论,对行为的态度、主观标准及感觉控制共同促进了行为倾向的发生[20],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价值的正向认知促进了小学生自觉投入数学学习。
对于知识获取与自主投入,小学生如果进行了此种数学学习行为,并取得了丰硕的学习成果,便会改变对数学学习的情感认知。当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与不好的价值认知出现认知失调时,小学生可通过自我说服来重新认识数学学习对自身的价值,从而改变自己的价值认知[20]。
5.结论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概念较多,可集中概括为一种内部因素,一种与动机因素密切相关的个性倾向;其内涵丰富,主要体现在小学生主动投入数学学习活动的动机倾向,这种倾向包含小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积极情感体验、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运用;且对个人的毕生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并以四种方式进行体现,且四种表现形式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共同促进,一起构成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者应当从全局面出发,总体把握住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发展的方向与水平,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宋乃庆,杨欣,王定华,等.学生课业负担测评模型的构建研究: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3):75-81.
[2]李艳琴,宋乃庆.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J].教育学报,2016,12(4):23-28.
[3]李洪玉,何一粟.学习动力[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52-153,343-344.
[4]章凯.兴趣与学习:一个正在复兴的研究领域[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2(1):27-30.
[5]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38.
[6]索里J M,特尔福德,等.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467.
[7]IRAN-NEJAD A,CECIL C.Interest and learning:A biofunctional perspective.[M]//The role of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1992:297-332.
[8]AINLEY M, HIDI S, BERNDORFF D. Interest, Learning,and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That Mediate TheirRelationship.[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8,94(3):545-561.
[9]HIDI S.Interest:A unique motivational variable[J].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2006,1(2):69-82.
[10]何旭明.西方关于兴趣的界定与分类研究述评[J].大学教育科学,2010(4):49-55.
[11]林晖.康德实践理性中的兴趣问题[C]//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2003.
[12]DEWEY John,趙祥麟,任鐘印,等.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61.
[13]KINTSCH W,KINTSCH W.Learning from text,levels ofcomprehension, or: Why anyone would read a storyanyway[J]. Poetics, 1980, 9(1):87-98.
[14]HIDI S,ANDERSON V.Situational interest and its impact on reading and expository writing[M]//the role of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1992:215-238.
[15]唐英.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结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35-38.
[16]陆克毅.数学学习的特征及其应用[J].数学教育学报,1994(5):56-60.
[17]张向葵.发展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48.
[18]谭劲,李光树.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2014(8):58-63.
[19]龙章玲.基于高中数学与各学科之间的相关性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6):108.
[20]DAVID G Myers.社会心理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