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技术大学定位下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018-05-02韦冬萍韦剑锋王萌陈小冰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5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独立学院实践教学

韦冬萍 韦剑锋 王萌 陈小冰

摘要:我国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存在许多弊端,极大遏制了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独立学院作为我国应用技术大学行列内的一员,要切实把实践教学视为学校发展的内驱力,加强顶层科学设计、完善实践模块、更新知识体系、转变育人方式、搭建实践平台等方面的实践教学改革,构建起具有应用性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5-0123-02

应用技术大学是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现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驱动下应运而生的。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以应用能力为中心,构建以就业需求和素质养成为导向的实践性、创新型、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1],具有很强的职业教育导向。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技术大学的典型特征,实践教学是应用技术大学的重要教学环节。

独立学院是按照新机制、新模式运行的新建本科院校,具有“优、独、民”三大特点。当前,顺应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满足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已势在必行。然而,实践教学却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中一块特别薄弱的环节,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是独立学院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国外应用技术大学的实践教学成功经验

国外应用技术大学注重实践、突出应用,尤其注重和强调能力的培养,强调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取得显著成功的模式有:德国“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TAFE模式、英国“三明治”模式、加拿大“CBE”模式等。无论哪种模式都力求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强化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获得相应的职业经历和职业体验,实现知行的完美结合[2]。如德国“双元制”模式,强调校企分工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企业主导实践教学为主,实践教学模式以能力为本,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具有资深实践背景的“双师型”教师进行授课。以实践强化应用的理念,已经得到全球教育界的广泛共识。

二、国内传统实践教学的特点及弊端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评价以及保障体系等方面。我国传统的实践教学基本是从属于理论教学,依据专业教学计划来组织教学,高校推崇从理论到应用的认识论逻辑,遵循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得实践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随意,没有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知识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与科研、工程、社会实践之间缺乏良性互动,实验项目多以演示、验证型为主,内容过于简单,达不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开放式、自主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没有得到科学应用,学生的学习独立性、主动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均得不到充分培养和锻炼。任课教师创新引导能力不足,无法开设创新性实验项目。种种原因导致了传统实践教学效果弱化,不适应现代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应用技术大学定位下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改革

1.加强顶层设计,切实突出实践教学重要地位。顶层设计和决策关乎到一个高校的办学方向和长远发展。独立学院要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顶层各项政策导向都要凸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指引基层单位实施好实践教学各项工作。

首先,学校层面要提高实践教学比重。根据2012年一项调查显示,中国部分“985工程”大学在几年前就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学分一般占总学分的25%—30%。独立学院生源质量不高,提高实践教学比重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关键。如广西某独立学院在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过程中,就要求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比例不低于35%,经管文类专业实践教学比例不低于30%,累计实践教学时间要达到1年以上。

其次,学校层面要设法优化实践教学环境。要切实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实践教学、技能训练、技术推广等多功能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吸引行业企业先进的实训设备、优质的实训项目和经验丰富的实训导师入驻学校;建立开放性、创新型实验室。实现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一体、课堂与岗位一体、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实践教学环境。

2.突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下,以突出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要确立实践教学在各专业课程体系的恰当比例,统筹按照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等模块,设计大学四年“分层递进”、“不断线”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如青岛农业大学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构建了基础应用能力实践、专业基本技能实践、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职业技能训练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实践五大模块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该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基于基础、综合和创新3个层次,学生的动手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明显提高。

3.接轨行业、对接产业,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知识体系。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下,实践教学不应再是理论教学的从属,而应有其独立的健全的知识体系。实践教学知识体系应具有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性和复合性特點,根据市场的知识需求导向强调与行业、产业的对接性。理论教学也需要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课程内容体系,依据职业需要或岗位群需要,围绕能力核心选择知识要素、技能要素等,使理论成为实践的背景和向导。要更新传统的验证性、演示性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综合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不应以学术研究为导向,而应以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为导向,创造条件让学生到企业行业中真刀真枪进行或仿真实践,保证学生接受真题训练。

4.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实践教学育人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实现应用型大学自我发展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独立学院要紧密依托行业、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在企业真实场景和真实岗位中完成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开展课程模拟教学,或把课堂搬到企业或搬到实验室,学生在“企业课堂”中实习实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学徒制”等,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要注意“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引进优秀的行业骨干,落实专业教师的职业培训、企业挂职、行业交流等培养路径,优化独立学院实践教师的群体结构,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强大的师资保障。

5.拓宽实践教学形式,搭建实践教学真平台。传统的教学计划内的实践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需要加强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科技制作、技术交流等教学计划外的实践环节,实施由课内到课外、由初级到高级、由分立到综合、由技术到工程的分层递进实践教学模式,最终形成与理论教学相互协调、相互渗透、自成系统的独立实践教学体系。以真实的实践为切入点,通过建立“项目促学”、“以赛促学”、“考证促学”等机制,为学生构建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形成系统、全真的实践课程体系。

四、结束语

应用技术大学定位下,独立学院要围绕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把实践教学视为学校发展的内驱力,在确立为地方和区域服务、明确办学定位的前提下,加强顶层科学设计、完善实践模块、更新知识体系、转变育人方式、搭建实践平台等方面的实践教学改革,构建起具有应用性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完成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王洁,任路伟,屈建萍,赵爱东,胡万枝.基于应用型大学定位视角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8):15-16.

[2]张海霞,解晨光.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6,(6):80-83.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大学独立学院实践教学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中国开启“应用技术大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