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孔子政治伦理思想与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研究

2018-05-02纪元张桓文然然王从王芳倩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5期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

纪元 张桓 文然然 王从 王芳倩

摘要:中共中央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执政党而言,无疑是一块“执政富矿”,值得执政者从中汲取力量。本文就是立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总结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精髓,试图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和资源,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社会治理体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5-0077-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推动新一轮改革大潮的涌起。为了让治理更有水平,也需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的锤炼积淀出了“和”的政治伦理价值。现今社会的现实课题要求我们对其进行批判地继承,并充分发挥政治伦理学的价值导向作用,将其作为一种智慧资源更好地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

一、基本概念界定

1.政治伦理。万俊人先生说过:“所谓政治伦理即社会政治共同体(主要是指国家亦包括诸社会政治共同体之间)的政治生活包括其基本政治结构、政治制度、政治关系、政治行为和政治理想基本伦理规范及道德意义。”概括来说,政治伦理是指用来调整人们在政治生活以及政治交往中所结成的政治关系的一系列行为规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伦理道德观念在政治生活领域中的运用与体现。

2.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各级政府对社会管理的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处理突发事件和维稳层面,政府对内管理政府机构,使之高效运行;对外管理社会,达到国泰民安、繁荣和谐的目标。管理政府和管理社会的主体都是政府,党是政府的领导力量。社会管理这一概念逐渐扩展成“社会治理”,被界定为利用社会多主体的力量,共同治理社会,达到社会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手段。国家管理需要激励多元主体的参与,应该不仅仅是政府行为,也要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共治、共赢、共享。社会治理在当前中国的目标可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表述,也可进一步简化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司法公正、社会和谐”,使社会成员有享受这些权利的制度和文化环境,而不仅仅是维稳或简单地通过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

二、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综述

1.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仁”和“礼”。儒家“仁”的实质是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仁”就是以爱人为原则的一种心理状态,“仁”不仅仅意味着爱自己、独善其身,关键是要学会“泛爱众”,“仁者”应该具备“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和责任感,并且先从自身做起。而儒家的“礼”不仅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还是建立社会等级制度的基础,当“礼”成为人们的道德准则之后,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管理国家和维护国家统治的主要方法和最高准则。

“仁”从内在的心理原则出发,指导着人的行为取向,具有内省性和反思性,是发自于内心的品德要求;而“礼”则是在现实层面下对外在的道德规范或政治制度的约束和落实。总的来说,即是“仁内礼外”,以“仁”为原动力、以“礼”为调节器,社会就会进入一个安定有序的和谐状态。

2.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治国理念——以民为本。孔子的政治伦理从对于人的生命的肯定和重视出发,将“贵生”的思想扩展到“重民”,一是尊重人的生存权利。对于生命的尊重是社会和谐、政治清明的基本前提。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二是强调富民、安民的基本理念。《论语·子路》中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孔子明确了从人的生存到人的发展再到人精神境界的提升的递进关系。

3.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官德思想——“政者正也”。孔子曾总结过:“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同时,孔子有更为独到的见解:“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为此孔子提出了“正身”的意见和主张:“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回答的这“五者”都属于为仁政者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体现出其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

三、孔子政治伦理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1.树立“以人为本”、“为政以德”的执政理念。一方面,作为人民,我们要相信党、依靠党,紧密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另一方面,作为党,要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凸显人民群众是社会前进的主力军,是财富的生产者,是文明的缔造者。在最前沿直接参与改革开放的他们是这支改革队伍中最活跃的元素,也是关键的因素,所以说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的最终目的就是看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否还益于民,是否真正维护了人民的利益和满足他们的需要。

2.重视礼与义,经济、法制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并举。孔子的社会价值取向是以整体主义为本位的,其整体主义价值取向体现在对于“义”和“利”关系的论述上。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孔子主张“重义为上”、“公利为重”,重视社会集体利益,将社会集体利益放之于个人利益之上。正视物质利益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基础作用,充分尊重和维护公民个人的正当和合法利益,突出个体价值,个人与国家、社会利益相统一,这对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3.推行官德建设,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孔子所说的“为政以德”指的是春秋时期贵族君子的道德,而我们现在的“以德治国”指的是马克思主义道德。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谈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为重点加强纪律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道德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

4.树立天人和谐观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孔子关于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热爱自然以及保持生态平衡、实现“天人合一”的终极境界。要增强“厚德载物”的观念和自觉意识,对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土壤、空气、水等所有资源要加以爱护和节约使用。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内部的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儒家学说帮助古代中国建立了近两千年的中央集权国家,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和资源。梳理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精髓,有助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和资源,为实现现代化国家提供理论指导。

參考文献:

[1]陈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儒家政治伦理向度分析[J].人民论坛,2015,(23):216-218.

[2]蓝志勇,魏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顶层设计,实践经验与复杂性[J].公共管理学报,2014,1(7):80-83.

[3]孔子.论语·泰伯[M].

[4]孔子.论语·阳货[M].

猜你喜欢

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需要大智慧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构建 推动江苏省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处理好哪几大关系
构建容错机制的理论、历史与现实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