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8-05-02宋洪庆姜琳婧朱维耀
宋洪庆 姜琳婧 朱维耀
摘要:本文研究认为目前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激发研究生潜能等深层次方面效果一般,融合互联网思维的重视“用户体验”和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教育”的思想,提出“以云教学平台为基础,以去中心化为手段,以学生教学评价为核心,以打造精品课堂为目标”的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以《现代渗流力学》课程为例,探究教学改革方案的可行性,效果显著。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互联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5-0064-02
研究生群体是向国家社会输送创新人才的主力军,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日益庞大,如何落实研究生综合素质与技能的培养,锻造出符合社会需要、国家需要的建设性与创造性人才的核心问题日益突出,与之相适应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势在必行。
一、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进展研究与借鉴
课程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究合适教改形式的工作至关重要。徐洁在《论生态课堂的四维价值诉求》中,将课堂隐喻为微型的生态系统[1],课堂系统内部的教师、学生、环境等生态因子通过彼此之间的交互联系而优化组合,从而各因子得到发展,并创新性地提出以内在关联、交互开放、动态生成、多元共生为主旨的四个维度的价值诉求,以实现生态课堂促进各因子发展功能的有效发挥;高芳祎在《我国研究生课程与教学改革效果的调查研究》中,通过向学生、教师及教育管理者三类群体发放大量问卷,利用數学方法统计分析总结出研究生课程改革已取得不错成果,但在研究生课堂规模、研究生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层次性、教学与科研实践的结合程度、教学与考核方式等不同层面仍存在改进空间[2],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生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出5项参考性的改进建议。众多理论探讨与实践表明,在研究生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的运行、教学评估的工作成效、教学总体质量提升、研究生可利用的学习资源等方面,课程教学改革成果较为突出,但改革工作依旧浮于表面,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针对性、激发研究生潜能、利于研究生更好发展等深层次性能并未实现。
二、互联网思维下的课程教学改革
互联网思维是时下新兴热点。互联网思维运用到研究生学科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体现为以云教学平台为基础,以去中心化为手段,以学生教学评价体系为核心,打造精品课堂为目标四个维度,维度之间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云教学平台为现代化精细化教学奠定基础,为去中心化、学生教学评价、精品课堂提供技术支持;去中心化为打造精品课堂提供了可操作性策略;学生教学评价体系推动其他三个维度的动态更新,保证四者的活力和实效。
1.以云教学平台为基础,驱动个性化教育和学生选拔,形成发展性评价。基于云教学平台,教师根据平台的检索记录、课程资料点击量和浏览时长等信息的分析,可以获得学生对该课程的关注热点、学生认为的难点以及主要疑问等信息,从测试完成情况得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等,更加直观且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利于因材施教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师的线上答疑功能解决了学生课下有问题无处解答的难题,也增进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还可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云教学平台上细分了研究生的课程评价,从平时作业情况(测试)、最终考核成绩(考试或其他方式)、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发现知识的程度等多方面结合,利用科学方法综合考查学生,同时便于发掘学生学习特点,为优秀学生的选拔提供依据,有效避免创造性人才的埋没。
2.以去中心化为手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动力,创建师生之间良性互动。教师基于云教学平台,线上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完成专属的知识体系的构建,结合教学技巧和网络条件,针对学生学习的特征与需要,进行课程开发,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使知识得到发生与发展。
线下也就是实际课堂中,教师因课制宜,采取课程内容实践研究、小组工作、知识分享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参与度,改善目前研究生课堂抬头率低的现象,教师放下其“权威形象”走下讲台步入学生群体当中,清晰了解学生“所学、所得、所感、所惑”,令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知识的碰撞与交流,增加知识升华的可能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力,从而真正达到“传道授业解惑也”。
3.以学生教学评价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反馈意见,促进课改机制逐步完善。好的课程不应该是“铁打的课程,流水的学生”,为了促进课堂学习的良性发展,需要重视学生教学评估机制,并把其列为课程发展与改革的核心。教师对于课程的评估,主要基于主观状态进行,注重的是课程本身的科学性和内容连贯性,而学生对于课程的评估却主要基于客观性,以课程的难易程度、可接受度等方面对所学课程进行评价。这样基于学生教学评价而形成的反馈机制可以更加全面地提升课堂质量,并有针对性地根据反馈问题改进课程,从而提高课程接受效果,反馈机制与课程改进间的良性循环是课程教学适应时代变化、适应学生变化的推动力,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源泉。
4.以打造精品课程为目标,发挥教师特色化教学能力,形成“新型”课堂。当前,传统意义上的学科分类依然存在,但学科之间的壁垒在互联网平台上日趋被消解[3]。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彼此借鉴、交叉和融合是当代知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互联网平台上,学生可能拥有比老师更快的发掘“多”、“新”、“异”信息的能力。教师作用发挥将越来越多表现在鼓励课堂上的信息交流和知识更新,同时用个人的经验对学生分享的知识的作用予以判断。
在“新型”课堂下,教师应当善于运用新型教学手段,通过网络进行学生日常管理和考核。除此之外,教师应形成一种数字化的教学模式,除传统的课堂授课,还应该把课堂设立在教室之外,开设在线答疑机制,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对课堂开设随时评价和反馈机制,实时根据学生的建议对教学内容、风格等进行改进和更新,教师在收取意见的同时也可以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整体把控。最终形成提升教学质量、发挥教师能动性、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辅以“互联网+”技术的“新型”课堂。
三、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实例探究
以《现代渗流力学》为例,开展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教学改革新模式实践。因学科自身的特点,数学模型、假设条件、理论推导特别多,《现代渗流力学》课程若按照传统的学科脉络进行课程的讲授,过程枯燥,学生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加之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而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经过数学建模培训,难以形成有效系统的学习方法。对教师而言,不同专业学生基础知识储备参差不齐,导致教学深度不易把握。依托现有的云教学平台,建设学生基本信息、学习资料库、章节测试、在线问题解答、教学评价体系、学生作业提交体系等模块单元。教师负责根据平台上学生信息的相关数据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掌握程度,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协助学生完成课题的研究。学生运用教师教授的研究方法,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成果的分享。学习成果分享过程中,教师鼓励、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探讨,使知识进行融合交汇,指引学生探寻学习成果所存在的更深可能性,达到1+1>2的效果。
互联网思维运用于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相较于其他改革方式,优势在于其功能强大性、目标明确性、灵活变动性及注重学生学习体验。教改中,教师应起辅助引导作用,旨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具体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会一成不变,其与学生的反馈意见形成闭合回路,形成改革受学生影响,改革影响学生相互促进的态势;教师更注重学生的针对性培养,了解学生学习的“所学、所得、所感、所惑”,根据学生本身的认识特点、个性需求、学习体验等多方面因素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徐洁.论生态课堂的四维价值诉求[J].教学与管理,2015,(01):1-4.
[2]高芳祎.我国研究生课程与教学改革效果的调查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0):27-31.
[3]李子运.高校教师发展视阈下“互联网+”教育的六大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7,(01):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