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初探

2018-05-02吴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6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吴娟

摘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是决定人才培养类型和质量的关键,现有校企合作模式已不能充分满足产教融合的要求,本文从分析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出发,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6-0241-02

2014年,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文件都强调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表明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当下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因此,如何优化校企合作模式使之更好地促进产教融合,是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重要性

1.通过校企合作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目标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从本质上决定了学校与企业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各专业可以根据企业用人需要,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利用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这可以从源头上摆正教学的方向,培养企业所需之人才。

2.校企合作辅助教学模式的改革。校企合作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对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校企合作中探究教学模式的创新问题,尤其是在专业结构升级、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的等方面,极具研究的意义。因此,强化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从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方面去探索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这将给职业教育和企业双方带来长期稳定的发展。

3.校企合作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训练基地。深化产教融合要求建立一批爱岗敬业、专业知识扎实、技术技能过硬以及熟悉产业运作和行业最新动态的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双师型”乃至“三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謂“三师型”教师,主要指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较高专业技能操作能力,同时掌握专业理论应用和创新的教师。校企合作为“三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学校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去,教师在企业学习实践知识、了解行业前沿科技和最新动态,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操作能力,开拓教师的创新发展意识。可以说,校企合作不愧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现状分析

1.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当前高职院校会根据自身的课程安排和实际情况寻找对口并且有意愿的企业来共同建立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模拟工人实际工作状态,从而了解社会、企业的实际情况,并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在实习实训基地充分了解学生工作情况,并从中挖掘优秀技术技能人才,为后续企业员工的引进做准备。

2.订单培养合作模式。订单培养即“订单班”指的是由大型企业提前选拔签约学生,将这些学生组成一个特定的班。企业在选定了订单培养班后,学校会根据企业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相关要求,修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即订单培养结束。订单培养可以让学生在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学生不用再面临择业和就业的压力,学生进入企业后可以直接上手操作设备,企业也可以省去员工岗前技能培训环节。然而订单班实施起来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学生毕业前就业意愿的改变导致单方面毁约现象较多。

3.“校中厂”合作模式。传统“校中厂”是将企业的工厂建在校园中,在提高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既可以解决学生外出实习的安全问题,又可以解决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做到了企业与学校的资源共享,是“产学研”相结合的典型模式。不过“校中厂”合作办学的机制不健全,导致学生在“校中厂”的实习实践利用率并不高。

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未调动企业合作积极性。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仍然是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度不高,企业对合作的投入和积极性不高;企业是追求效益最大化的,与学校的合作不能立即带来产出,因此企业对与学校间的合作积极性都不高。

2.与企业的合作深度不够。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给学生提供的通常都是基层较为低级的技术支持和岗位设计。企业没有真正将校企合作作为一项长期的人力资本投资来可持续的发展,这就制约了校企合作的深度。

3.同一区域校企合作学校之间缺乏沟通。学校与企业之间需要合作,学校与学校之间也是需要合作交流的。但是现状是同一区域内,各学校之间几乎都未针对校企合作建立有效地沟通、以及资源的共享。

四、“园—校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

结合深化产教融合的要求,借助区域产业,提出“园—校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园—校融合”中的“园”和“校”不是特指工业园区或是校园,其概念不同于目前普遍存在的“校中厂”、“厂中校”,而是将依托于各类专业的科技园、创意园等作为学校的“组件”,校园即是科技园、科技园即是校园,呈现园、校合一的空间特征,形成行业、企业为一体的“园—校融合”校企合作模式。

1.“园—校融合”是共享型校企合作模式。我们可以从服务于同一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将同一区域的所有高职院校,所有工业园区以及科技园,作为同一个发展经济体,即可形成“园—校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园—校融合”打破了传统校企合作模式中学校与企业单线联系的现状。校企合作其实不仅仅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更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然而现在各学校都是独立与某企业合作,这是达不到效用最大化的,造成资源的浪费。“园—校融合”可以借助时下热门的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充分调动同一区域内各高职院校积极性,与企业携手共建共享型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

2.“园—校融合”提高了企业校企合作积极性。前面提到了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园—校融合”的合作模式可以解决这问题,因为“园—校融合”模式中,工业园区或科技园作为融合的一个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财力物力雄厚,能为企业与学校建立合作提供较大的支持,从而提高企业的合作意愿。

3.“园—校融合”提升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在校园即为工厂,工厂即为校园的“园—校融合”模式下,企业在市场经济指导下,必定会加大合作力度,维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势必提升校企合作的深度。在“园—校融合”模式下,学生即为员工,员工即为学生。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就参与到技术技能的培训,他们可以作为企业员工为企业做实事、为企业创收,同时企业员工也可以作为学生“回炉”学校深化巩固专业理论知识,这更加激励着校企双方的合作。

五、结语

高职院校传统校企合作模式已不再满足产教融合的要求,本文提出的“园—校融合”模式可以在同一区域,借助当地产业园或科技园,联合该区域的各个高职院校,集合各方优势,打造具有资源共享意义的校企合作,是完全切合产教融合背景下提出的具有改革意义的校企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1]殷红,米靖,卢月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11,(12):11-17.

[2]邱璐轶.高职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探索,2011,(4):156-157.

[3]张军,刘敏.基于校企合作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8):18-20.

[4]王磊,李双喜,任玲玲.“三位一体化”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1):33-34.

[5]刘英霞.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指导方案开发调研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10):161-162.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