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异物婚恋故事的起源、发展与本质
2018-05-02徐丽丽赵旭
徐丽丽 赵旭
摘要:何谓“异物婚恋”?广义上是指非同类物种之间所产生的包括现时的、即将出现的乃至虚拟梦幻的特殊婚恋关系■。就狭义的“异物婚恋”而言,婚姻关系中的一方特指人类,而另一方是相对于人类存在的物种之间所产生的婚恋关系。
关键词:异物婚恋;万物有灵;图腾崇拜;人与自然
中图分类号:I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6-0233-02
异物婚恋故事作为人类社会早期神话故事的母题之一,折射出许多早期先民的重要思想,孕育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在内的世界各国民间故事的体系中,均存在“动物故事”这一分类,且其数量叹为观止。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数量庞大的异物婚恋故事呢?关于这个问题,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生
“万物有灵”观念是在原始社会早期,原始先民在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自身的生产及生活能力受到极大限制,无法科学地、正确地解读风雨雷电、日月星辰等不以人类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同时又对人类生活造成巨大破坏及对人类自身带来伤害的自然现象的客观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敬畏之情。如《礼记·祭法》中所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再如《左传·绍公元年》载:“山川之神,则水旱疠疫之灾,于是乎禜之。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于是乎禜之。”由此说明,原始先民对以上种种自然现象倍感新奇乃至恐惧,将其视为某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认为世间万物都具有灵魂,并且能够与人类的灵魂相互转化。诚然,这种观念只不过是人类史前时期面对变幻莫测的自然界而产生的非科学的、非理性的一种最原始、最真挚而又朴素的自然生态理念,但它却为原始先民初步解读自然界提供了基本途径,是人类思想发展的必经阶段,同时也为异物婚恋故事的发生、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如此一来,原始先民坚定不移地相信世间的动物、植物以及一切无生命体皆具有灵魂、思想和情感,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将自身对于自然界的热爱、关怀、尊崇等情感,无一例外地投射到世间万物之上,尤其是对于动物的推崇以及对动物意象的塑造和表达,更加充分地诠释了早期人类内心蕴藉的敬慕之情。然而,在人类社会发展之初,由于残酷的生存状态给原始先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人们不得不接受并依赖自然界“馈赠”给人类的各种物质和资源得以存生。然而,原始先民并非消极地屈服于自然界的“神秘威力”的,而是在长期经受不可抗拒的自然力的威胁以及周遭动物侵袭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应对自然现象、征服同一生存环境中的动物的实践经验,并且能够从中获得衣、食等自身生存所需,于是对自然界和动物等产生了更加亲近和崇敬之情。可以说,“万物有灵”观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在领悟自然界、把握自然界的过程中最原始、最朴素、最生动的方式之一,在“万物有灵”观念的基础上,世间万物(本文主要指“动物”)被赋予了灵魂、思想和情感的神力,成为原始人类内心期待的外在彰显。
二、图腾观念的阶段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工具的进步,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界的了解和认识也不断深入。“万物有灵”观念逐步发展,进入了“图腾观念”的阶段。“图腾(totem)”起源于北美洲的印第安部落,是原始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文化现象之一。图腾观念又细化为“图腾亲属观念”、“图腾祖先观念”、“图腾神观念”三种,其中尤以“图腾亲属观念”为最早、最根本的观念,即在生活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类个体之间存在着共通的东西——血缘,将人与人的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当然也包括非血缘的亲属关系,但无论如何,只要缔结了亲属关系的同一氏族或部落的人们都负有共通的责任和义务,拥有共同的祖先。在寻觅自身来源的过程中,可以说与其笃信他们的祖先是人类,不如说他们更加倾向于动物、植物、无生命体等非人类的存在,其中以动物为图腾的现象最早、也最多。在动物图腾崇拜方面,古埃及人特别崇拜的动物是公牛、鳄鱼、鹰和蛇等;古希腊人尤以敬牛为盛;古罗马的军旗上分别绘有狼、马、野猪等动物以及鹰与牛首人身的怪物。诚然,“异物婚恋”故事缺乏直接的现实基础,在现实的人类社会里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但却为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形形色色的人们所喜闻乐见,频繁地出现于世界各国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及文学作品中,并形成了一个流传历史久远、艺术水平高超、具有相当规模的庞大体系。即便是在文明体制日趋成熟、伦理道德井然有序的当今社会,异物婚恋故事依旧保持着它独特的魅力,经久不衰。由此看来,万物有灵观念与图腾崇拜是密不可分的,它们让原始先民逐渐认识自身的同时,也为最初的异物婚恋故事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并为异物婚恋情节在后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及文学作品中的发展和演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异物婚恋故事的本质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相对于漫长而复杂的自然进化而言,仅仅是极短的一段时间而已。一方面,人类接受并依赖自然界提供的物质资源维持自身的生产和生活,人是自然的人;另一方面,人类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地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丰富了自身的精神世界,将世间万物也逐渐地纳入至人类社会活动当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自然界也是人的自然。处于生产力极其低下、生产工具极为落后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原始先民别无选择地强烈顺服于自然界并接受自然界的种种“恩赐”。在与自然界和谐共处的同时,人类在思想上也逐渐意识到了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区别,将自身逐步地从自然界中独立出来,并开始了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思考。在万物有灵观念及图腾观念等自然生态理念的基础之上,人类也将整个自然界,包括动物、植物、无生命体等赋予了与人类自身一樣的思想、意识和情感的变化,而异物婚恋故事类型正是这一文化现象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自然力(神)的存在是与人的存在相互对立的,这种“对立”在异物婚恋故事中的表现相当显著。异物婚恋故事的本质之一,即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对立的关系。在异物婚恋的本质问题上,除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外,蔡堂根(2004)从“以性征服意识为中心的争夺关系”的角度进行了阐述,他认为早期的人神恋的主体发生了由“男神式”向“女神式”的过渡,同时伴随着“神的地位下降”和“人的地位上升”而完成的,这是在人类思维中的人与神之间互相斗争的具体体现;另外,在模式选择上,人神恋也大都拒斥、否定“男神式”,肯定、欣赏“女神式”,而笔者在研究中同样发现,在异物婚恋故事类型中也普遍存在偏爱“女性”的倾向,带有神秘色彩的女性角色往往具备年轻、美丽的外貌特点以及善良、贤惠的性格特征,而男性则多以主宰的形象登场。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文学现象呢?笔者认为,这必须从征服与被征服的性关系和性意识的角度加以阐释。性是人类最基本的自然欲求之一,在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它仅仅是为了满足生殖繁衍的需求的,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化和发展,性又同时具备了冲动等诸多因素。正因如此,倘若被征服者不具备上述外表与性格方面的各种特质,则无法激发征服者对性的欲望,也便无法产生性的冲动了。因此,从整个异物婚恋故事的角度来看,这种情节的产生可以说应为“性征服意识下的产物”。
四、结束语
在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中,以“异物婚恋”为母题的故事类型数量极为庞大。在该故事类型中,被赋予了人类情感及意识行为的“异物(本文主要指‘动物)”的加入,主要体现了“人与自然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实际上也是人类通过与“异物”之间以及与人之间的关系来反映自身内在世界的情感诉求。而对其进行较为深刻的分析和阐释,对于思想、文化及社会心理等方面是具有一定研究意义的。因此,笔者希望通过以对异物婚恋故事的起因、发展和本质的剖析与阐释,为后续性研究奠定基础,争取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对今后研究的纵向延伸,抑或横向比较,都将是有所裨益的。
注释:
(1)参考:蔡堂根.中国文化中的人神恋[D].浙江大学,2004:1.文章中对于“人神恋”所下的定义。
参考文献:
[1]蔡堂根.中国文化中的人神恋//[D].浙江大学,2004:1-4.
[2]沈敏华,程栋.图腾名称趣谈·第四章//[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16-24.
[3]何兴亮.图腾与中国文化//[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4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