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图理论教学模式与航校飞行训练实践的差异性研究
2018-05-02李明娟
摘要:本文在对150名飞行学员进行调查统计的基础上,从飞行学员的学习参与度、兴趣程度、掌握情况、应用准确性四个方面对理论学习和实训学习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并针对性的从航图学习思路、现代科技成果的运用、考核方式的改进等方面提出了航图理论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航图;教学模式;飞行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6-0088-02
一、引言
航图是一种基本的辅助飞机飞行的导航工具,跟汽车驾驶员使用的地图类似。通过使用航图,飞行员能够清楚的判断飞机所在方位、应飞高度、飞行路径、起飞及目的地机场以及飞行程序等信息。尽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自动导航、自动驾驶已经被应用到实际飞行中,但懂得识读航图、应用航图仍是每个飞行员必备的能力。但是,飞行学员在进行飞行训练过程中常常会感觉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间存在些许差异,如何改善这一问题,更好的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实现无缝对接成为许多教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问题。
二、航图理论教学与飞行训练实践的差异
1.航图理论教学模式。在理论学习期间,以中国民用出版社出版的《杰普逊航图教程》作为学习教材,不过因为该书中包含了大量符号、英文缩写等专业用语,使得学员在初次接触时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授课教师应采取教材与实用航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从基本的图标、缩略语入手,将不同种类的航图所涉及到的不同的知识点一一讲解,目的是让学员全面的学习航图,扫除认读航图的盲区。其次,授课教师应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在实际飞行训练中使用的航图作为教材,采取教师讲解与学员小组研讨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照图册注释学习航图中不同图标的含义,侧重培养飞行学员识读航图的能力。课程考核采取闭卷答题的模式,由任课教师从教材中抽取部分航图标志作为考题,以此来考察学员是否掌握认读航图的能力。
2.航校飞行训练教学模式。学员在航校飞行训练中暴露出许多问题。此外,航图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涉及多门航空学科的知识。因此,航校在飞行训练初期,应采取飞行程序与航图相结合的方式,在模拟飞行中让学员根据自己的飞行计划,初步在航图上将各阶段的飞行程序串联起来。尤其是在转场飞行训练中,依次需要运用起飞机场图—离场图—航路图—进场图—进近图—目的地机场图。学员对程序了解后及时进行地面模拟演练,进一步熟悉飞行程序和航图,使得学员在讲评环节中可以直接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使学员真正的参与学习,对航图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从原理和应用的层次真正理解航图的本质。
3.两者的教学效果对比。由于理论教学与飞行训练教学在课时、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这必然导致两者不同的教学效果。下面在对150名飞行学员进行了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在飞行学员学习的参与度、兴趣程度、掌握情况、应用过程中的准确性四个方面对理论学习和实训学习的效果进行对比。①学习的参与度。根据对150名飞行学员的调查统计,有83名学员认为自己可以参与到理论学习中,46名学员认为自己可以部分参与到理论学习中,有21名学员认为自己不能够参与到理论学习中;而在实训学习中有134名学员认为自己可以完全参与到学习中,16名学员认为自己可以部分参与到学习中。不难发现,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有接近31%的学员只能部分参与课堂学习,而在航校实训中却只有11%的学员。学员学习参与度的差异必然影响到学习效果。②兴趣程度。根据对150名飞行学员的调查统计,有64名学员认为理论课堂生动有趣,86名学员认为理论课枯燥乏味;而在实训学习中,有147名学员认为模拟飞行学习生动有趣,有3名学员认为模拟飞行枯燥乏味。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有接近57%的学员对理论课不感兴趣,而在航校实训中却只有2%的学员,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课堂的学习方式,单一的识读航图很难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③掌握情况。根据对150名飞行学员的调查统计,在理论课教学方面,有92名学员认为自己具备独立识读航图的能力,有43名学员认为自己识读航图能力有所欠缺,有15名学员认为自己识读航图有困难;而在实训学习中有120名学员具备独立识读航图的能力,有30名学员基本可以识读航图。在掌握情况这方面来讲,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中的效果接近。但从另一个方面考虑,在掌握的扎实度来讲,航校训练掌握的更扎实,原因在于学员可以在实训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做到理解航图。④应用准确性。根据对150名飞行学员调查统计,理论教学中有73名学员可以在考核中做到优秀,有53名学员可以在最终考核中及格,有24名学员未能通过考核;而在实训学习中,有141名学员可以通过最终模拟飞行考核,仅有9名学员未能通过最终考核。考核是检验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考核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习的效果,因此,单从考核方面看,理论教学的效果略差于实训教学。
三、航图理论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
1.航图教学思路改进。航图是以图的形式将航行要素表示出来,飞行程序设计和飞行组织与实施是该课程重要的先修课程。在进行航图学习之前,飞行程序、空中领航、飞行原理、航空法规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当学员掌握了基本的飞行程序和领航知识,才能够真正理解航图。另外,在学习过程中穿插实验教学,让学员尝试运用所学航图知识,进行模拟飞行训练,这将大大提高学员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2.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教学。CBT(Computer-Based Training)教学系统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种教学系统,它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的培训和航空院校的专业课教学,可以基本满足现代新型飞机的实践性教学的需要[1,2]。学员可以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设计飞行计划,运用CBT模拟飞行程序实施飞行。学员在模拟飞行过程中,充分理解航图内容,不同的飞行阶段应用不同的航图知识,充分展现航图的实用性。此外,在模拟飞行中,通过虚拟现实系统,将学生带到实际的飞行环境中,利用学生所学的航图符号,辨别自己在什么位置,知道自己该往什么地方去飞[3]。此外,按照民航局推广使用的电子飞行包(EFB)的部署,经过三年多的设计、研发,由民航局空管局航行情报服务中心组织开发的中国民航电子航图IPAD应用程序(1.0版本),于2016年1月1日正式上线。相比传统的纸质航空情报资料而言,该应用程序提供的电子版航空情报资料在数据辨识清晰度、数据查询和直观展现、资料更新速度、使用携带的完整性和便捷性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优势[4]。
3.考核方式的改进。考核是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考试是评价和改进教学,使之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考试是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的重要手段;考试是检测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不过航图是一门讲究实用性的学科,因此,我们要更多地從实际运用的角度出发,模拟实际运用场景。由教师设计场景,由学员自己选择航图,简述所需航图及整个模拟飞行阶段,这不但可以考察、锻炼学员掌握航图信息的综合能力,还可以检查学员是否真正理解航图。
四、结语
本文通过理论学习和飞行训练经历的阐述和对比,分析了航图理论教学与航校实际飞行训练的差异,以及提出了如何解决这些差异的方法,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训无缝对接,旨在提高帮助飞行学员航图学习效率,使其能够在实训之前熟练掌握航图的使用、真正的理解航图,以保证正常、高效的飞行训练。
参考文献:
[1]张旭.基于AICC的B737机务CBT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24(01):107-109.
[2]李明娟,刘伟波.飞行技术CBT系统的航图实验教学中的应用[A].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05):113-114.
[3]陈明强.虚拟现实技术在杰普逊航图教学中的应用[A].科技咨询,2011,(17):15.
[4]李芳芳,贾斌.中国民航电子航图IPAD应用程序发布[J].中国民航报,2016,(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