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和实效提升研究
2018-05-02张晨辉张兆文
张晨辉 张兆文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在这五年里发生了深刻变化。
现代学者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应界定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各种外部条件的因素的总和”[1],包括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释义。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指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切因素;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仅仅指教育者有意识选择并加以利用的,组成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子环境。对此环境的变化加以解读和研究,能清楚的对当前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匹配度进行对比,从而逐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促进人与环境的高度统一。当代社会逐步进入智能互联时代,处于此时代下的大学生理应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对象。
一、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和实效提升的表现
(一)巨大的建设成就和理论创新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显著的特征
这五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日益突出。这段历程无论是放在历史发展的时间轴上看,还是放在世界发展的大格局看,都是突出的、耀眼的。而理论的开拓创新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积累了丰富的财富。五年来,党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理论创新的实践逻辑和现实逻辑,这为高校利用理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重要的精神手段。
(二)勇敢的责任担当凸显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解读有了更加完善的制度和政策环境的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将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了新要求,这五年,党中央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做了高度概括和凝练,即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向性更加丰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强调“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方针是国家对目前教育事业的总体指导方案,将“立德树人”作为当前教育方针的核心所在,进一步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性指导文件,《意见》将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肯定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强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更是将坚持“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立身之本。
(三)教育方式的开拓创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逐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置不断完善。在过去的五年,高校在夯实显性教育的基础上,不断提升隐形教育的实效,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逐步优化。在显性教育中,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如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等课程在时间、课时、内容上设置更加考虑学生需求和实效性的发挥,在教学模式上改变以往自上而下的灌输模式而转向潜移默化的形式,更加注重课堂中一对一或多对多的民主教育方式,并将思想政治教育从单一的理论课的教育转向与专业课程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进专业课教学。五年来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的接受度有所提高。在隐形教育中,高校逐步认识到校园风貌、学院精神、校园文化、师生关系等亚文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响作用。
(四)新媒体时代带来思想政治教育拟态环境新变化
李普曼指出:“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到一个共同问题的因素,这就是在人与他的环境之间插入了一个拟态环境,他的行为是对拟态环境的反映”。随着国家网络政策的不断开放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大众传媒已经给人们创造出了一个拟态环境,高校学生作为接受度高、易受引导的人群,在这个拟态环境中受到的影响最大。在过去,互联网市场受功利化的影响,部分大众传媒忽视了自身的责任担当,用一些错误的、光怪陆离的思想影响着高校青年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2]。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并修订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拟态环境建设逐步规范。五年来,高校也更加重视新媒体这一拟态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各大高校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官方微博、官方微信,且研发了更有利于学生使用的易班系统等,以福建师范大学校团委官微为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师大团委官微注重版块内涵外延建设,开发虚拟产品“小葵”,以重大事件为契机,用漫画等更具趣味性的语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同学们接受度高,沟通互动频繁。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文化多元与理想信念教育稳定性的统一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环境有效介入度调查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环境主要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对教育的直观感受,即对思想政治教育接纳度多少的看法。对此,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所在学院的80名工科学生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80份,收回问卷80份,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97.5%。笔者对本次调查问卷中的5个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我院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在各个指标中的表现是有差别的,其中,认同度较高的是校园文化氛围和新媒体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满意度都超过了50%,比较不满意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设置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最不满意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满意度达50%。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内环境中,高校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存在一定疑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多元文化的影响。
表1 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情况一览表
(二)多元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由于利益多元及人们对同一事件认识不同的影响,多元文化必然会形成,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多元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冲击是带来了多元价值观,大学生对多元价值观缺乏分析和判断,容易造成信念和行为方式的混乱,降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3],主要体现在:一是容易造成道德失范,勤俭节约等旧的道德价值观土崩瓦解,而新的价值观并未确定,正处在社会变革夹缝中的国人受到多种价值观的冲击,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腐败思想等萌芽甚至大行其道,道德失范现象普遍存在。二是多元文化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冲击和抵消,社会主流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多元价值观容易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形成尖锐对立,如果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不能对多元价值观做更好的反驳和超越,就会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的错位。三是多元文化中的舆论倾向容易造成价值观的误导,多元价值舆论普遍存在于网络媒体这一拟态环境中,由于部分媒体责任担当的缺失,一些表面看起来更具说服力、实例性、趣味性的价值观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消解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主导地位,价值观容易转变为自发性的形成过程。
(三)理想信念稳定性与多元发展相统一
当前,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多元文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普世价值、新儒学、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各种文化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谋求与国家政策的契合点,并不断发展,以此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但这些文化思潮中仍然存在很多落后的,破坏中国发展的思想。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报告中对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主流思潮作出了更为准确和科学的提炼,即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实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能够对当前存在的多元文化形成引领作用。一元主导、多元发展就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在对大学生的教育中,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必须继续坚持“中国梦”教育、德育培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加强具有认同感的良好氛围的形成,让广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所在:就是在教育中坚持尊重差异性、包容多样化的原则,勇于正视当前社会和教育存在的不足,善于吸收多元文化中优秀的成分,如多元文化寻求平民化路线的方式,关注民众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应关注大学生实际及感兴趣的问题,引入社会热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就是要与时俱进,注重发展先进文化,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必须加入现代优秀文化成果和文明成果,以有深度的先进思想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补充,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引力的基础上规范约束多元文化的发展。
三、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十八大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成果的对策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道德教育环境建设
当前,必须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深入开展主旋律教育,高校教育者应将其融入到各项教育活动中,并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深化内涵,用其凝练和概括当代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使之更为具体化、形象化,更易被大学生接受。其次要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就是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教育,教育者应认真研究当前服务国家和人民的新要求和新任务,将其细化成可操作的具体实施过程,如深化工匠精神等,真正将此项任务落到实处,促使大学生提升责任感,形成远大的理想信念。三是推进大学生道德建设,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实质是有些大学生受自私自利价值观支配,片面追求个人利益,不顾他人利益与社会影响所致,必须在大学生中有针对性的开展道德教育,要组织大学生开展文化活动与网络建设,引导大学生在文化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网络上发挥积极作用,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虚假信息的影响。
(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增强受教育者的情感认知
教育环境作为受教育者最直观的感受,其质量高低,是受教育者评价该项教育实效性大小的重要指标,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促进积极情感的形成,在积极情感的引导下,受教育者更容易接受教育者的引导[4]。具体而言,一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情感教育,一方面是营造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是创设共情的文化环境,在文化建设中注重校园精神和校园风貌建设,用精神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优秀感人的事例激发受教育者共同的情感感受,激发其内在动力和适应并改造环境的能动力,在良好环境的积极情感体验中迸发出积极行动的良好行为。二是在教育内容中增添情感要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要分为两类,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主要包括的具体课程如《形势与政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相对枯燥无味,但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丰富的活力,关键在于教育者将具体理论与当前社会实际和大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化枯燥为神奇,并在教育过程中用自身丰富的知识和人生感受,与学生之间形成共情,去打动学生。
(三)加强微观环境中的同辈群体环境建设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大学生处在社会群体的生活环境中,容易被周围学习生活的群体所影响,同时,也容易影响周围的群体,所以,同辈群体环境对于大学生感受性环境的建设的影响是直接的,必须加强同辈群体环境建设。一是加强同辈群体中典型人物建设。每个同辈群体中都有一些突出的典型人物,他们一般是某一个领域,如学习、科研、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佼佼者和榜样,这些典型人物的思想和事迹容易对同辈群体产生影响和共情,加强对典型人物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他们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典型人物的引领作用,在同辈群体中倡导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促使良好同辈群体环境的产生。二是加强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建设。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同辈环境除了学校外,还有社会和家庭,仅凭学校教育,无法发挥最大效能,社会环境必须是经济发展良好、利益共享公平、民主法制完善、社会舆论正向;学校环境必须是教育设施完善、课程设置合理、同学关心友爱、正向竞争发展;家庭环境必须是和谐爱护友善、良好言行示范、生活态度乐观、邻里关系融洽。只有在这样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环境中,大学生才能有完善的同辈环境效应,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注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
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由平面走向立体,由静态转为动态”,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取得实效,这就要求高校在新媒体时代必须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它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占领校园舆论的制高点,为国家培育充满正能量的大学生[5]。应该做到:一是高校网络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重大事件为素材,加强对“中国梦”“两个百年”的宣传以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将重大事件引入网络宣传,可以将单一枯燥的内容转变为学生感兴趣、愿意读的热点。二是加强校园网络平台的制度建设,首先必须制定相应的规范准则,以准则来约束不规范的网络行为,促进和谐网络文化的形成[6];其次必须制定完善的应急措施,配备专业的维护团队来保障网络平台运行的安全。三是加强网络平台的功能建设,强化互动沟通功能,网络平台模块应尽力丰富并贴合学生实际,将主题活动、生活服务等纳入建设平台,并通过话题提问等形式加强与广大学生的沟通,使学生成为网络平台建设的主体,让学生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所在。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高校更应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7.
[2]庹进平,蒋建国.高等教育开放后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J].传承,2008(6).
[3]袁 力,高 杰,谢辉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
[4]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环境研究的再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0(8).
[5]张 玲,霍宇红,王涛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媒环境的优化路径[J].中国报业,2012(6).
[6]祝小茗.论党的十八大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