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前清蛋白联合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4检测在卵巢良恶性疾病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2018-05-02王西田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年8期
关键词:预测值甲组卵巢癌

王西田

(陕西省宝鸡市康复医院检验科 721001)

女性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生盆腔包块,且该疾病临床诊断及处理均较困难,尽管多数盆腔包块为良性病变,但排除恶性肿瘤仍是盆腔包块诊断、评估的主要目的[1]。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恶性肿瘤,该病具有高发病率及预后差的特点[2]。因人体卵巢解剖位置深居盆腔,且卵巢癌临床缺乏典型症状及有效筛查手段,绝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已处晚期阶段,此时患者预后较差,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大于90%,但早期获得诊断者不足20%,而晚期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约30.0%~55.0%[3]。所以早期诊断卵巢癌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其预后改善具有关键作用。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因无创且可重复,因此易被患者接受,且在监测患者疾病复发、疗效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4]。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是一种最具潜能的卵巢癌肿瘤标记物,且其不受激素治疗及月经周期的影响[5]。血清前清蛋白(PA)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在恶性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6]。本文探讨PA、HE4检测用于临床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卵巢疾病患者60例,其中卵巢良性疾病者32例(甲组)、卵巢恶性肿瘤疾病者28例(乙组),本次入选者术前均未行任何放化疗、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影响;年龄32~65岁,平均(46.9±5.2)岁。另选取同期来本院检查的健康女性3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31~66岁,平均(47.2±5.1)岁。3组研究对象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分别于受检对象入院后至手术前或体检时抽取全血2 mL,置于血清试管中,常温下静置60 min,离心处理(3 000 r/min,时间5 min),分离血清后置于-80 ℃环境中保存待测。采用迈瑞2000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E4;采用迈瑞4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PA水平,均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各项操作。

1.3观察指标 分别检查各组PA、HE4水平,并加以比较。比较与分析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PA、HE4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此结果以手术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准。阳性:PA<200 mg/L,HE4>140 pmol/L[7]。

2 结 果

2.13组受检对象HE4、PA水平比较 乙组患者HE4水平为(126.52±22.63)pmol/L,明显高于甲组的(32.63±12.89)pmol/L、对照组的(21.36±6.25)pmol/L,t=20.05、24.48,P=0.00、0.00;甲组HE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P=0.00)。乙组患者PA水平为(185.63±56.92)mg/L,明显低于甲组的(232.36±45.72)mg/L、对照组的(249.76±57.81)mg/L,t=3.52、4.25,P=0.00、0.00;甲组P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P=0.19)。

表1 检测PA与手术组织病理学比较(n)

注:灵敏度=72.97%,特异度=43.48%,阳性预测值=67.50%;阴性预测值=50.00%;准确率=61.67%

表2 检测HE4与手术组织病理学比较(n)

注:灵敏度=86.48%,特异度=60.87%,阳性预测值=78.05%;阴性预测值=73.68%;准确率=76.67%

2.2联合检测PA、HE4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联合检测PA、HE4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明显优于单独检测PA(χ2=12.36、6.39、8.44、8.17、6.17)、HE4(χ2=10.15、7.69、8.88、8.93、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PA与单独检测HE4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8.55、7.22、6.14、5.55,P<0.05)。见表1~3。

表3 联合检测PA、HE4与手术组织病理学比较(n)

注:灵敏度=94.59%,特异度=86.96%,阳性预测值=92.11%;阴性预测值=90.91%;准确率=91.67%

3 讨 论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疾病中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且该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8]。因卵巢癌发病隐匿,且早期症状不明显及缺乏有效早期诊断方法,多数卵巢癌患者诊断时已处晚期阶段,尽管治疗方法取得较大进展,但患者5年生存率依然较低。然而早期诊断者,其接受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0.0%[9],所以早期诊断卵巢癌可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患者预后改善提供参考。近年来,随着临床影像学技术及实验室等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声成为卵巢癌临床诊断首选方法,但该方法易受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而易发生误诊或漏诊[10]。CT、磁共振也是临床诊断卵巢癌的重要方法,且该方法均可清晰显示患者卵巢解剖结构,但因两者费用高,因此难以普及[11]。

本研究结果显示,乙组患者HE4平均水平明显高于甲组、对照组,t=20.05、24.48,P=0.00、0.00;甲组HE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P=0.00)。乙组患者PA水平平均为明显低于甲组、对照组,t=3.52、4.25,P=0.00、0.00;甲组P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P=0.19)。联合检测PA、HE4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明显优于单独检测PA、HE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PA与单独检测HE4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具有操作简单和无创等优点,HE4是一种新型肿瘤标志物,该肿瘤标记物最早于人附睾远端的上皮细胞中发现,HE4在女性生殖道及乳腺中高度表达,然在正常卵巢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具有较高特异性[12]。PA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转运甲状腺素与维生素A,同时还可通过促进淋巴细胞的成熟来增加人体免疫力[13]。PA以其短半衰期及高色氨酸含量而被作为评价蛋白质及热卡缺乏的有效指标,PA在恶性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由此说明检测HE4具有较高特异度,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卵巢癌,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联合检测PA与HE4可有助于临床诊断早期卵巢癌,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患者预后改善提供参考。本次研究因样本数量小,且为人为筛选,因此还需扩大人群进行随机研究。

[1]侯娟娟,虎淑妍,刘婷婷,等.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30(8):1101-1104.

[2]姜丽娜,张海静,张海鹰.HE4、CA125及CA72-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卵巢癌中的诊断差异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3):394-396.

[3]王静,罗晨辉,王瑛,等.eIF3a和HE4表达与卵巢癌的相关性[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9(12):1240-1245.

[4]田峰,易梦璐,齐素文,等.联合检测 HE4、CA125和 CYFRA21-1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2014,25(7):697-700.

[5]尚陈宇,刘冬冬,徐建华,等.HE4和CA125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3):5492-5494.

[6]朱凤琴,胡向阳.卵巢癌中HE4、Sma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4,30(10):1131-1134.

[7]孙蓓,张熊.组织CDH1基因异常甲基化和血清HE4检测对卵巢癌和卵巢内异症囊肿的鉴别价值[J].海南医学,2015,26(20):3023-3025.

[8]刘连红,罗建祥,徐月君,等.CA125和 HE4蛋白在卵巢癌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重庆医学,2014,43(28):3722-3723.

[9]石华,罗蔚,李文胜,等.血清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4水平检测在卵巢癌的应用价值[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4):267-270.

[10]唐丽媛,谢力,王晓囡,等.血清HE4、CA125和CA19-9检测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5):2352-2353.

[11]程喜锋,权晓芳,安瑞芳.HE4联合 CA125检测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2):273-275.

[12]李洲,罗是是,洪澜,等.卵巢上皮性癌血清CA125、HE4联合盆腔MR检查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9):4944-4946.

[13]杨文杰,柯振符,邱国英,等.联合检测血清 HE4、CA125、CA72-4及 IL-6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6):755-757.

猜你喜欢

预测值甲组卵巢癌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800kV直流输电工程合成电场夏季实测值与预测值比对分析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卵巢癌脾转移的临床研究进展
microRNA与卵巢癌转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