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齐哈尔市古建筑档案数字化建设模式的研究
——以大乘寺为例

2018-05-02刘平霍晓东张道明李扬

安徽建筑 2018年2期
关键词:齐齐哈尔古建筑数字化

刘平 ,霍晓东 ,张道明 ,李扬

(齐齐哈尔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1 齐齐哈尔市古建筑档案建设现状

1.1 齐齐哈尔市历史

齐齐哈尔是东北地区西北部区域中心城市,作为中国创立的第126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齐齐哈尔因其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具有多元性,历史遗存丰富,特色鲜明,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再次赢得世人的瞩目。就目前,齐齐哈尔市还保存有大量的历史古建筑,他们是齐齐哈尔历史的见证,承载着齐齐哈尔特有的文化记忆。

1.2 齐齐哈尔市古建筑档案建设情况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古建筑文化中,受到取材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大部分的古建筑都是以木结构为主。然而,相比欧洲中世纪以及罗马时期的石造建筑,我国以木结构为主体的古建筑极易受当地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尤其是偶遇突发的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的故意损坏更是会使古建筑保护工作雪上加霜。在我国古代的建筑文化中,有很多精巧的建筑细部构造,都已经成为了我国特有的民族元素。古建筑作为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民族元素,正因为此,古建筑保护也变得迫在眉睫。古建筑保护更是对我国历史文化保护的必要手段。

齐齐哈尔地处东北松嫩平原,作为东北地区西北部区域中心城市,齐齐哈尔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建设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目前,齐齐哈尔有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38处。但齐齐哈尔城市建设档案的建设却并没有像历史文化资源一样历久弥新。而这些历史遗迹作为城建档案的支撑,由于前期保护不当和档案建设的不完整,导致部分城建历史的缺失。所以,目前齐齐哈尔城市建设历史中还有着多处空白,至今仍然还未发掘,其相关档案由于保护不当有所缺失,大量的城市建设资料与历史文化建筑还未进行详细的成果整理,通过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建设可以将齐齐哈尔的古建筑档案进行长久的保存,并间接的保存齐齐哈尔的建城史。

2 古建筑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2.1 国家政策的支持

1982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国家法律法规的形式开始了对于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支持,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与研究国家层面上的政策越来越多,对于保障和资金扶持力度也有所侧重。地方文物保护法规也不断完善,2015年黑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黑龙江省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条例》。其实早在2011年齐市就开始实施了了《齐齐哈尔市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从国家法律和政策角度出发,这些政策都提到或提出了关于建筑档案的保护与保存措施,随着经济发展,古建筑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成为当下最成功的科技手段。

2.2 其他城市成功保护形成的压力

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当中,齐齐哈尔的古建筑并不在少数,但保护措施还与南方的发达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地域自身条件限制下对古建筑保护、开发、以及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也有所差距的。北方的城市如沈阳、哈尔滨、长春等对于古建筑的数字化建设早已经起步,他们在古建筑保护上的措施和力度也是齐齐哈尔所不及的。但齐齐哈尔这座城市的古建筑资源禀赋极高,在开发模式上也应更加有针对性的走出自己的一条新出路。

3 古建筑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3.1 更有效全面的记录古建筑相关信息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古建筑的保护开创出了一个全新的途径,为古建筑资料以及档案的长期保存和传播以及修复利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极大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保存方面的问题,再加上其具有高精度和高还原度等特有优势,能帮助我们更加全面、更加有效地记录古建筑上表达出来的各种信息。多种数字化技术的组合运用使得我们在尊重古建筑原真性的前提下,可以更好的完成古建筑的修复、重建以及信息资料的保存等工作,从而更好地帮助我们完成古建筑的研究、修复以及开发性保护等一系列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内容,对于利用古建筑档案保存城市记忆、保留城市特色,以及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实践意义。数字化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无疑使得古建筑档案建立和古建筑保护工作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我国丰富的建筑文化遗产的弘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 提高对古建筑档案建设的工作效率

相比传统的纸质档案记录,古建筑数字化档案的建立可以为古建筑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数据支持。传统的古建筑档案建设,是利用普通的纸质版文献来一一记录古建筑的施工工艺,局部构造以及相关的历史信息等古建筑资料。这些利用纸张的原始方法所记录的资料不但笨重而且过多的占用了空间,一旦因为各种原因而损坏便难以复原,并且文字的描述对于古建筑的信息记录也具有一定的不准确性。之后,随着摄影摄像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古建筑信息得以用相片和视频的方式记录保存,但这样的保存形式仍然具有难以长期保存和准确性不够的问题。这对档案的原真性提出了挑战,为此提出关于齐市古建筑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对策,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齐市古建筑存档模式单一的空白,且有利于提高档案整理的工作效率。

3.3 加速档案数据库建设进程

目前,齐齐哈尔档案数字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数字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通过对于国内一些档案馆等机构的研究认为建设数据库建设的条件包括: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古建“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数字型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标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古建档案的特殊性当然也不能忽略,对于三维的建筑在数据库存储和共享中需要更多的软硬件配合,以及考虑更多的兼容性和安全性。这些都是对于档案建设有先驱性和尝试性的创新,对于推动档案事业的建设有着长足的意义。

4 古建筑档案数字化的建设模式——以大乘寺为例

4.1 古建筑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基本流程

古建筑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流程可以参照图1,先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接下来对资料进行整理,并利用相关技术手段进行二维和三维信息的建立和保存,最后形成古建筑档案的保护模式。

除此之外对于大的框架也需要按照步骤实施。第一步建立档案数据库,当齐齐哈尔市的文件级目录、案卷级目录框架搭好。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可边输入边考证,一方面补齐卷内文件目录,另一方面检验输入的正确性,从而确保档案数据库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这个过程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配合完成。另外对于纸质的内容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实现原文件信息数字化。

图1 古建筑档案建设的基本流程

第二步是建立单独的档案局(馆)网站专栏并与市政务网、公众网联网实施资源共享。在互联网上向政府和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查阅,政策法规查询、展示部分古建档案的成果。这个过程是一个严谨漫长的过程,古建筑档案电子文件的收集和积累需要时间,对于管理档案软件的推广和安全保障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简单完成。专业人员的培训和上岗资格也需要时间沉淀。这些都不是某一个部门单独就可以完成,政府部门的统筹安排以及资源的合理倾斜也是对档案建设事业的重要推动。

4.2 基本信息及其现状

首先对古建筑的基本信息和现状进行介绍,详细介绍古建筑的基本信息,要求描述准确无误,交代古建筑的形成和发展的来龙去脉,以历史事实为依据。

大乘寺俗称大佛寺,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由黑龙江五教道院会员聚资和向社会募捐修建,民国三十二年竣工并开光。大乘寺占地32万m2,坐落于齐齐哈尔市中心东南隅,为西满革命烈士陵园的近邻坐北朝南,有前、后2座大殿。寺内外古木参天,环境优雅。因采用传统的古建筑形式而独具一格,是黑龙江省现存规模最大的琉璃瓦建筑之一,同时也是黑龙江省现在规模最大的佛教建筑,与哈尔滨的极乐寺齐名,为省内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庙主要由山门、配殿、正殿、前殿、后殿组成,院墙按八卦建造,庙宇采用斗拱式建筑,玻璃瓦覆盖,院墙呈八边形结构,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各边有一座配殿,共7座配殿,每座配殿距离大殿恰好88m,而且均面向大殿。配殿为抖拱式建筑,屋顶由彩色琉璃瓦铺成,均高4m、宽3.3m、长8.3m,各5间。7座配殿与山门组合,成八卦形排列,配殿与山门之间由涂红砖墙连接。大乘寺平面构图新颖独特,其实肃穆壮观。主建筑由2座宝殿、8座配殿、1座藏经楼组成。8座配殿分居八方,八个山门以围墙连接,把整个寺院围城对角线,为200m的正八边形,形如“八卦”,故该寺又有“八卦庙”的别称。大乘寺为佛教寺院,但它的布局为什么要按照道家的“八卦”修建呢?这是黑龙江宗教的特色,说明齐齐哈尔佛与道的融合。

4.3 古建筑二维平面资料的保存

平面图像的获取主要是运用图像收集仪器,以多角度全方位的形式展示出二维层面上有关建筑的主要构件构造。以大乘寺的门殿、大雄宝殿为例,通过数据测量,利用CAD软件绘制其二维图像(图3、图4),能准确地保存大雄宝殿的比例尺寸,作为后期三维形式保存的基础。并且从专业的角度对古建筑的建筑形制进行解析。

图2 大乘寺平面位置图

图3 门殿南立面

图4 门殿西立面

大乘寺的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鼓楼,正面是天王殿,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藏经楼,山门算在八座配殿内。山门为一高二低式门楼,五开间,建筑面积253m2,台基由台明、月台和台阶组成,无栏杆,其中台阶采用垂带踏跺。台明上有2根檐柱,有柱头和柱础。门采用的是木制版门,拱形门头,窗户仿槛窗的形制。墙体外立面由两种立面组成,两侧槛墙是灰色砖墙,门墙采用的是黄色瓷砖贴面。两侧码头装饰有精心设计的砖雕。山门屋顶为卷棚屋顶,上覆黄色琉璃瓦,垂脊上有绿色琉璃瓦的装饰,同时还有垂脊兽和4个走兽。屋檐也是采用的黄色琉璃瓦当和滴水。屋檐下挂有牌匾,上书“大乘寺”。两侧山墙为灰砖砌的槛墙,每侧山墙均有2个槛窗和2扇隔扇门。门殿背面有台阶,采用垂带踏跺。墙是灰色砖墙,两侧有一个槛窗。有门框,无门。屋檐下有金色的“大乘寺”三个字。

大雄宝殿面阔五间,占地面积约688m2,建筑面积约437m2(见图5、图6)。台基包括台明、月台、台阶和栏杆,栏杆是栏板式栏杆,柱头采用素方柱头,七阶台阶。大雄宝殿四周有檐廊,共有24根檐柱,檐柱下有状如覆盆的柱础。门采用四扇隔扇门,其他开间均有6扇隔扇窗。梁枋上装饰有龙、凤、龟的精美雕刻,并且绘有彩画。两侧山墙为砖墙,每侧有一个窗户和一个门。大雄宝殿屋顶为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屋檐是黄色琉璃瓦当和滴水,在正脊和垂脊上有绿色琉璃装饰。

正脊上的装饰与天王殿一样,佛手似的鸱吻,二龙戏珠的装饰,以及正脊中间的宝刹,还有两侧的走兽。在屋顶的垂脊上除垂脊兽外,还有3个走兽,在戗脊上,垂脊兽前有3个走兽(骑凤仙人包含在内),垂脊兽后还有5个走兽,共11个走兽。在屋顶侧面的博风板上,有雕刻装饰,绘有绿色彩绘。在博风板下,悬于正脊下的叫山花,同样绘有绿色彩绘。大雄宝殿背面装饰与正面一样。

位于大雄宝殿后面的是藏经阁,藏经阁占地面积约504m2(见图5、图6)。藏经阁分上、下两层,上层屋顶为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屋檐是黄色琉璃瓦当和滴水,在正脊和垂脊上有绿色琉璃装饰。正脊上的装饰与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一样,佛手似的鸱吻,二龙戏珠的装饰,以及正脊中间的宝刹,还有两侧的走兽,在戗脊上,垂脊兽前有5个走兽,后面有3个走兽。上层屋顶的两侧博风板下采用封闭式山花。上层屋檐下的梁枋上绘有清式旋子彩,采用一整两破加金道冠的藻头。上层面阔5间,窗户采用槛窗,槛墙和两侧山墙均是灰色砖墙,上层背面与正面一样,整个藏经阁上层共有12根金柱。

藏经阁下层屋顶采用黄色琉璃瓦,黄色瓦当和滴水组成的屋檐,4条角脊、2条围脊和两条博脊上均有绿色琉璃装饰,4条角脊上的垂脊兽前有走兽5个,后面3个。下层屋檐的梁枋上绘有清式旋子彩画,采用一整两破的藻头。藏经阁面阔七间,五间明间,每间采用四扇隔扇窗,中间一间为四扇隔扇门,两间稍间,每间一扇隔扇窗。下层有前檐廊,8根檐柱和8根金柱,有柱础,其中中间2根檐柱雕刻龙的浮雕。下层台基由台阶、台明和栏杆组成,栏杆是栏板式栏杆,柱头采用素方柱头,九级台阶。

图5 藏经阁南立面CAD

图6 藏经阁

4.4 古建筑三维资料保存

古建筑研究中三维建模的尝试于2006年秦始皇遗址复原工作中有了新的突破。三维模型资料获取难度大、成本高、时间消耗长,但现在针对如大乘寺或者清真寺这种历史悠久,建筑造型独特,保存完好的既具有建筑资料价值,又具有人文价值的珍贵古建筑群却十分有必要进行,并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侯,逐步涵盖到全市范围内的古建筑建档工作中。

通过上述的分析,齐齐哈尔古建筑运用测绘、摄影和基于扫描仪的数据资料采集和建模方式可以得到古建筑的具体数据,并作为建筑资料可用于古建筑的研究和古建筑重建等方面。基于三维建模的具体成像表达方式,可以直观再现古建筑的人文、历史、艺术等方面的信息,既可以作为研究资源,也可以作为教育、宣传的资料。

5 总结

城市古建筑文化遗产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是一个城市历经发展的见证,也是城市特色文化脉络的物质载体。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大潮中,古建筑的保护开发和研究已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古建筑保护乃至所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及实践都是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我们国家在这些方面的实践和发展也展现着这一规律。正因此,我们在保护工作中切忌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而要本着对齐市历史负责的精神去履行和发挥自己的职能,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为历史文化研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推动古建筑研究保护呈现多样性的发展。

[1]陶岩.齐齐哈尔市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研讨文集[J].黑新出图内字,2008.

[2]齐齐哈尔市志编纂委员会编.齐齐哈尔市志[M].合肥:黄山书社,1998.

猜你喜欢

齐齐哈尔古建筑数字化
齐齐哈尔老年大学校歌
齐齐哈尔地区一例鹅圆环病毒的PCR诊断
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齐齐哈尔冰球城市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The benefits and drawbacks of AI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