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艺术影响下人与建筑的交互

2018-05-02杨彩虹许晨郑淑敏

安徽建筑 2018年2期
关键词:建筑艺术信息

杨彩虹,许晨,郑淑敏

(河北工程大学,河北 邯郸 056001)

0 前言

在信息时代,共享性、兼容性和高效性成为了最为突出的时代特征。新媒体艺术在此背景下蓬勃发展起来,艺术创新也为建筑产业创造了新的机会,新媒体艺术强大的“交互性”,促使建筑和城市发生新的改变。

1 新媒体艺术概述

1.1 新媒体的产生

新媒体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所以谓之“新”是由于其与既有传统媒体有所区别,通常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基础之上(表1)。虽然纸质媒体对不少人依旧存在吸引力,但由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的来源更广、效率更高,新媒体的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已经势不可挡[1]。艺术发展的历史从某种层面可解读为技术发展历史,新媒体艺术在20世纪初期崭露头角,后被广泛应用于新闻传播、广告等领域。在越来越注重信息交流的时代,新媒体艺术与建筑的结合也成为了时代必然。

1.2 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和特点

新媒体艺术是当代艺术的一种,侧重于利用现代科技和新媒体形式表现作品主题,主要借助计算机和网络传输来完成,具有鲜明的连结性和互动性。新媒体艺术包括许多分支,主要有:数字艺术、电脑图绘艺术、虚拟艺术、网络艺术、电子游戏艺术等[2]。新媒体艺术通常也被定义为Time Based Media Art,作品的时间要素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传统艺术品分类方法中,艺术作品可地归为二维跟三维作品2种,二维作品例如:绘画,摄影,印刷品;三维作品例如:雕塑,装置。然而Time Based Media这个概念则将艺术品扩展到包含时间、观者感知与互动的四维空间。这种艺术形式体现出以往任何艺术形式都不曾有的极强的交互能力,使得普通大众成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3]。这种交互性即新媒体艺术的核心所在。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比较 表1

新媒体与建筑在信息交互方面的比较 表2

2 建筑的交互性

2.1 建筑的媒介特征

自上世纪80年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成为新型的社会生产资源,给建筑领域直接带来了新的建设基础。建筑呈现表皮独立化和媒介化的趋势,其媒介化的特征日益凸显[4]。同时信息技术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哲学观念,人们从关注人与物的关联,转向关注人与人、人与信息的关联(表2)。

建筑本身是信息的载体,传达的信息可包含功能、形式、意义3个层次。不同地域的文明孕育的建筑风格各不相同,体现了所处地域的历史文化背景。建筑物附上建筑名称、广告、楹联等是由于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的需要。这些都是建筑媒介功能的初级体现。建筑师可以通过建筑向社会传达美学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某种意义上也引导着社会的思想,建筑由此成为了人际联系的媒介。

2.2 建筑的交互特征

经过建筑师们对建筑设计的“交互”概念的不断探索,建筑不再仅仅为创造功能实体而存在,也承担起信息交流与情感体验的职能,建筑交互成为了建筑在信息时代新的价值和意义,新媒体艺术给予建筑艺术与技术的同时也将“交互性”融入其中[5]。广义上看,建筑交互包括了空间和时间、人和场所、人与人以及建筑之间的互动,它将人类的行为作为关注点,通过对人类行为的观测和总结,进而使建筑更加人性化。建筑交互不仅能够主动传递信息,并且能够根据人的行为作出反馈。这种非线性的、双向的信息交流方式,能在人与建筑之间形成新的互动机制,从而使建筑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6]。

3 建筑交互案例分析

屏幕作为传播媒介的显示屏被人所熟知,小到手机屏幕大到LED巨幕广告屏,这些屏幕作为展示界面将信息传递给人们[7]。在新媒体艺术中,屏幕的功能超乎想象。Jason Bruges工作室在伦敦奥斯蒙德街医院设置了一面会“动”的墙,墙面由72000个互动LED灯和图形墙纸构成。墙面上布有马、鸟、羚羊、刺猬等生动的图案,通过触碰,人们可以与墙面进行互动(图1)。设计师为病人这段通至麻醉室的旅程赋予了自然意义,经过这段“自然之路”时,活泼的图案会分散病人的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这一普通的建筑室内改造不仅是建筑材料技术上的突破,也将艺术融入其中,呈现出微妙的互动效果。创作者JasonBruges曾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如果没有互动,这些不过是无用的碎片。”这一设计将新媒体艺术与建筑中的人文思考巧妙结合,兼具艺术美观以及实用性。

这类根据人的行为作出反应的互动墙壁还运用在许多建筑和景观场所中,引入交互性的设计,能够吸引人群形成趣味空间[8]。在未来,满足人们在趣味性、美观性和可玩性方面的需求是建筑设计的一个突破点。

Alma-nac协作建筑事务所与伦敦国际大学的互动建筑实验室从建筑竞赛的众多优秀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受奥雅纳伦敦总部委托,完成了互动光环境设计——球形灯群。这一设计由42个发光球体组成,这些球体通过数字模型程序以及一系列物理感应装置将接受到的数据转换成动作和颜色,从而响应建筑活动(图2)。这些过程均通过无线来响应操作,接受的信息包括实时建筑能耗、办公室内办公人数、互联网流量、会议室的噪音、甚至是咖啡的消耗量。

图1 伦敦奥斯蒙德街医院

图2 奥雅纳伦敦总部球形灯群

设计师并未试图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而是借由新的视角重新建立建筑与人的关系。由于该设计的成功,设计者被选为2015年伦敦建筑节和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开放工作室的室内光环境设计方。

4 结语和展望

信息时代中,建筑与城市开始承载越来越多的信息推广和共享的作用。建筑发展从注重静态的形式美、技术美转向关注个体对于周围环境的体验过程。交互性建筑空间的产生一方面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重塑了人们对于信息的认识,使得建筑本身具有了持续的生命力、共享性、兼容性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建筑师,我们应该把握时代精神,追随新兴科技的脚步,重视边缘创新的可能性及其现实意义,在建筑中关注“交互”这一具有可塑性、现实性的数字化建筑观念,探索信息时代新媒体艺术语境下特有的建筑新认知,努力创新建筑设计方法,使建筑更适于未来生活模式。

[1]徐绮.新媒体时期建筑审美的转向[J].艺苑,2015,11(2):14-20.

[2]贾巍杨.信息时代建筑设计的互动性[D].天津:天津大学,2008:37-44.

[3]王永亮.新媒体时代建筑的美学倾向[J].山西建筑,2007,33(14):20-21.

[4]叶子新.新媒体时代建筑表皮媒介语言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5:33-37.

[5]袁倩.新媒体建筑的类型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12:7-19.

[6]贾巍杨.交互空间——多媒体时代的建筑[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19(4):32-35.

[7]胡绮.蒙太奇在建筑投影艺术中的应用及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14-20.

[8]王加洲.城市环境中交互空间的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3:49-53.

猜你喜欢

建筑艺术信息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纸的艺术
订阅信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爆笑街头艺术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