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的提炼与新变

2018-05-02余维君池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安徽建筑 2018年2期
关键词:徽派收费站徽州

余维君 (池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文化符号,是指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特殊意义的标示,这种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具有强烈的抽象性和象征性。它通过一系列的外部特征表达出来的,反映在一些地域文化特征的符号、标识和要素中。

1 徽文化符号概述

徽州又名新安,位于安徽南部山区一侧,与浙、赣两省交界,作为地名,已有近900年的历史。这里山清水秀、人文荟萃,孕育出了具有时代特色与区域特色的徽州文化。徽州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涵盖文、史、哲、经、医等诸多领域。此处以徽派建筑元素为代表,管窥徽文化符号的艺术样式和精神内涵。

1.1 徽文化符号的显性表现

样式符号。这种符号具有直观的表现能力,传递方式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其特点直观、具象。以粉墙、黛瓦、马头墙为基本特征的徽派建筑样式是徽文化符号的典型代表。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民居、祠堂、牌坊等建筑实体中,“三雕”(砖雕、木雕、石雕)是其建筑装饰的重要形式。在众多徽派建筑实体当中,徽州民居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首屈一指,以高墙、大厅、天井为主要特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

指示符号。是指通过某些特殊符号的表示和指引,可以诠释符号所表征的事物的地域历史、文化等信息。例如,徽州民居的厅堂桌上摆放的钟表和花瓶,取谐音“终身平安”,意在永远平安的美好祝愿;徽州“三雕”艺术中也伴有寓意深远的造型或图案,如“岳母刺字”、“孔融让梨”、“醉打金枝”的故事来表现“忠孝仁义”的伦理道德;天井的建筑形式,风水学称为“四水归堂”,俗称“肥水不流外人田”,有财不外露的寓意等。如此,都是通过指示符号来表达某种寓意和关系,展现了徽州文化的深邃含义。

1.2 徽文化符号的隐性内涵

在徽州文化的隐性人文精神中,注重教育、推崇儒雅、积极进取、勤劳刻志、勇于拓展的品质,不仅体现了中原文化的儒雅风范,也渗透着山越文化的刚强气质。经过长期的融合,形成了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徽文化,从而能够增强民众的人文意识和文化自觉与自信,以及诚信待人、以义为利的品质,引导人们超越各种狭隘利益,弘扬社会正能量。

2 徽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的提炼与新变

2.1 整体空间

地域建筑是地域文化的产物,并形成地域文化符号,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标志性,将它们运用到现代的设计与建造中,设法呈现地域色彩,使人领略到新建筑的传统象征意味。将徽派建筑的形式与符号吸纳到徽州地区高速公路收费站建筑设计中来,经过提炼、整合,开拓设计创作的思路,丰富建筑空间的形态,形成彰显地域特色的建筑样式,使建筑设计更具个性化、本地化和艺术性,以提升建筑品位,展现徽州地方文化的魅力。黄山市岩寺高速公路收费站采用了徽州典型的传统建筑方式——牌坊作为建筑设计的创意来源,用现代的建造技术与手法重构、演化(图1),把传统的经典造型通过巧妙的构思,使传统文化的美感经糅合而再现,突出了地域特色,对于传承和弘扬地方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安徽与江西交界的高速公路收费站以著名的黄山迎客松为原形,造型独特、别具一格(图2)。恰到好处地弘扬和传播了徽文化精神的丰富底蕴,让人过目不忘、记忆犹新,无疑是将地方文化符号灵活运用到现代建筑空间中较为成功的案例。

图1 黄山市岩寺高速公路收费站

图2 迎客松造型的高速公路收费站

2.2 装饰艺术

以白墙、灰瓦为主色调的“粉墙黛瓦”是徽派建筑装饰的显著特点,马头墙造型大气,参差有序,富有韵律是也易于操作、运用较为广泛的装饰元素。徽州地区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建筑可以将徽派建筑的色调、马头墙的样式以及“三雕”的装饰效果,结合现代材料应用在建筑构件上,形成特色鲜明的地域符号和艺术效果,既呈现了传统徽派建筑文化风貌,又体现了现代气息。

2.3 建筑材料与建造技术

建筑材料的选用和建造技术的革新直接影响建筑实体的质量、品位与文化内涵。中国传统建筑是以木结构为本位的建筑体系,中国木结构体系建筑由于构件多,在结构和构造上体现的复杂与精微都为砖石结构所远远不及,其形成的结构美和构造美,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徽州地区高速公路收费站建筑选材时可考虑就地取材,在建筑空间装饰上,可以酌情直接使用木质构件或者用混凝土浇灌,仿制成木构件样式,使材料符合新建筑的理性原则,在形式的视觉聚焦上采用古代建筑的象征,力图表现出一种传统的、古朴的建筑文化氛围。当然,关于建筑材料的使用和建筑形象的细节处理,关键是要适合、适度,不能过分,避免矫揉做作,而使之柔美温润,含蓄内在,才是成功。

2.4 提炼与新变

近年来,全球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加速交流,出现了文化同质性倾向。盛行全球的现代化建筑在功能、造型、成本与技术等方面均有着无比强大的优势,粉墨登场,来势汹汹。此种剧情在全国各地每天都会上演,不可避免地挤占并取代当地传统建筑的位置,这无疑是对本土文化的挑战,甚至是消融。但是现代风格泯灭了许多地方特有的建筑文化氛围,导致千城一面,对文化的多样性保护与发展极为不利,从视觉和情感上也让人感到单调无趣,缺乏新意,以致审美疲劳。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就对中国建筑的逐渐西化感到忧虑,并对中国的建筑师提出来了自己的期望。在“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中指出:“无疑将来的中国将大量采用西洋现代建筑材料与技术。如何发扬光大我民族建筑技艺之特点,在以往都是无名匠师不自觉的贡献,今后却要成近代建筑师的责任了。如何接受新科学的材料方法而仍能表现中国特有的作风及意义,老树上发出新芽,则真是问题了”。但同时,几千年来在世界各地形成的文化传统并没有终结,不但被继承着而且可能还有所发展,文化异质化倾向同时存在。因此,在传统建筑文化中提炼经典、汲取精华,适度地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当中,使之在新的环境中焕发光彩,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建筑师和建设者应当努力的方向。

继承——变革——发展,是任何传统文化传承都应坚持的方向与目标。传统风格的造型、技术与美学上的很多方面都足为后世之范式,对传统风格的符号化提炼,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单纯模仿、借鉴与拿来主义,而是对其深厚的内涵进行理性挖掘并结合新的时代因素加以创新;强调地域文化的保护,重点不是局限于一味地单方面坚守传统文化和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与渗透,而是让各种文明形成互动、擦出火花。继承的重点也不是古今形式上的相同,而是怎样在传统与当下形式之间找到和谐的美学联系和视觉平衡。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曾提出过“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的具体做法,来协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追求的是对传统的复归而不是复古。设计师的任务是如何将那些高明的传统文化符号资源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不必强调当年原生样式的完整性,而是实事求是地用这些旧的素材做成新的作品。

将徽派建筑元素运用在现代建筑设计与实施中,创造出新的仿古建筑,姑且称作“新徽派建筑”,应该具备“形、神、意”三个层级。所谓“形”即形态,指整体的仿古建筑样式;“神”即“神韵”,是通过造型、空间及装饰手法表现出来的徽派建筑的显性特点;“意”即“意境”,则是借助抽象的徽州文化符号来营造气氛,给人以遐想空间。然而,徽派建筑的精髓在于“意”,而不在于“形”,所以我们提炼其形式符号,要把握符号的“神”,更应探究其中的“意”,努力做到神形兼备、意境悠远,方才具备保护和传承的价值[5]。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凭借那些从传统经典中挖掘精炼的符号在建筑结构中的分隔、联结及装饰作用,表达徽派建筑的空间美、形式美,体现徽文化的精神内涵,在有限的空间内体现着无限的意境。徽文化符号传承与创新实践的效果明显与否将取决于开发徽文化的同时是否能够保留徽州的美学韵味。保持尊重传统,与时俱进的辩证态度,将优秀的传统文化采用现代形式与手段加以改造、创新、再利用,展示与众,服务社会,不仅使得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还将更加发扬光大。前文提到的几处徽州地区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建筑空间设计均在尊重当地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用于将当地优秀文化符号用于实践中去,起到了很好的典范作用,值得研究、参考与推广。

3 结语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与精神层面的集中表达,具有深远的意义。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对文化发展方向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用新的手段和方式保护徽文化,充分提炼徽文化的符号元素与形式特点,使之为地方公共设施的建设服务,有机运用到高速公路收费站建筑空间设计中,创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建筑空间,正是基于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之目的。

[1]季文媚,戴慧.彰显地域特色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创新设计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5(4):212-214.

[2]汉宝德.建筑母语:传统、地域与乡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99.

[3]萧默.建筑的意境[M].北京:中华书局,2014:11.

[4]梁思成.中国建筑艺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6:29.

[5]周蕾.徽派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及其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徽派收费站徽州
徽派园林与城市景观的融入
江苏20个高速收费站实施“准自由流”改造
疏港高速无人值守收费站建设及应用
浙江首个“云收费站”投用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高速公路收费站拥堵缓解方案探究
徽州人
徽派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浅谈徽派“马头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与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