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生命的活动成就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精彩
2018-04-30陈佳丽
陈佳丽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龙峰国际学校,浙江金华 321000)
引 言
道德与法治课堂具有思想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有生命的课堂活动来转化那些枯燥、烦琐的政治理论和法律条文,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知识。
一、快乐学习,让有生命的活动更有趣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内容的兴趣是第一要务。教师只有立足于快乐学习,设计出有趣的课堂活动才能使道德与法治课堂走出说教式的教学困境,让趣味化的活动点燃学生的学习之火,并以积极的情绪投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学习中。
例如,《周末巧安排》一课,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学生懂得如何合理地安排时间,让周末生活变得更加精彩、更加有意义。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模拟周末”的活动。活动又细化为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畅谈理想周末。笔者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认真解读教材,结合自己的理解先在小组范围内交流理想的周末应该如何安排时间、如何才能使其最有价值,并让其梳理出周末一天的时间节点与主要活动安排。第二个环节是虚拟周末。笔者让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对周末的合理安排,遵照主要的时间节点与主要活动合理地安排角色,以情景剧的形式表演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与周末活动。
笔者引导学生对如何安排周末时间形成了理性认识,再结合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再现周末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感受合理安排一天时间的重要性以及具体该如何操作。
二、关注生成,让有生命的活动更自然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活动中,由于实施活动的对象是学生,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这就决定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自然生成是一种必然现象[1]。然而,不少教师往往有意识规避了课堂的自然生成,或者对课堂的自然生成采取回避的态度,从而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序推进,也制约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关注课堂生成,合理地运用课堂的自然生成开展活动,从而让有生命的活动更加自然。
例如,在《团团圆圆过中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环节:笔者让学生交流中秋节的一些传说与由来,讲述中秋节的习俗,交流当地人是如何过中秋节的。有一个学生在交流中秋节放鞭炮的习俗时,另一个学生在下面嚷嚷道:“现在都不允许放鞭炮了,中秋节有些习俗是不好的。”听到这位同学的嘀咕声,笔者没有采取充耳不闻的做法,而是让全体学生围绕“放鞭炮”的习俗展开了活动,收集资料,交流放鞭炮习俗的由来,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现在会禁止燃放鞭炮?
由于抓住了课堂的自然生成并因此开展了课堂活动,这样不仅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了我国放鞭炮习俗的由来,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积淀,同时强化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有的放矢,让有生命的活动更高效
小学生的学习经验不足,自我控制能力也相对较差,如果活动缺乏明确的目标作为引领,课堂活动将陷入无序、低效的困境。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时做到有的放矢,根据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素质发展的要求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将教学目标有机渗透在课堂活动中,从而使学生在亲历活动中获得丰富的体验,提升生命活动的高效性[2]。
例如,《我爱我们班》一课,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是班级的主人,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班集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笔者设计了以下活动:“我们的班级,我们做主”,这一活动环节主要是安排学生制作班徽,制订班训与班规;“我为班级点个赞”,该活动环节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发掘班级的闪光点,包括好人、好事、好环境等;“班歌嘹亮”,即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班歌比赛活动。这些活动尽管形式不一,但都紧紧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融入班级,走进彼此,共同演奏出“爱班级”的主旋律。
四、解放空间,让有生命的活动更开放
“开放性”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要打破封闭式的教学状态,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使学生从狭隘的课堂走向更加自由、宽广的天地。从而让有生命的活动更加开放,使学生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持久而高涨的热情,主动地参与到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活动中,张扬学生的生命个性,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自然、社会。
例如,《这些是大家的》一课,为了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笔者带领学生走出了课堂,走向校园,相继开展了“学校里的公物”“你还好吗?”“让我亲亲你”等活动。第一个活动主要是引领学生参观校园,熟悉学校的一草一木。让学生通过参观增进与学校的情感,从而进行有效的情感熏陶。第二个活动是通过调查让学生获得真切的体验,并引发学生回忆与学校公物曾经的“故事”,从而做一个爱护公共财物的小学生。第三个活动是引领学生参与到爱护公物的活动中来,并借助投影进行适度的拓展。展示社会中破坏公物的现象,从而使学生的思想从爱学校上升到爱社会。
活动环境的优化不仅为学生创造了思维与情感体验的良好氛围,也使学生摆脱了传统学习方式的枷锁,能够在更加自由的空间中感受到生命的脉搏。
五、贴近生活,让有生命的活动更真实
小学生的学习经历较为简单,想要弥补这一短板,贴近生活是一个有效的路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活动设计应贴近生活,帮助学生利用既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知识迁移,利用生活内容让有生命的活动更趋向真实,一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空洞、低效的特点。
例如,《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一课,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感知家乡人的可爱、简单,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激发学生对家乡人的敬佩与热爱之情。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改变了文本中介绍的教学方法,而是借助生活化的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了生活调查,亲身了解了身边的家乡人,并借助互联网收集了不同时期可爱、可敬的家乡人。同时,笔者又开展了演讲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这些人身上汲取精神养分,从而努力成为可爱可敬的人。贴近生活能够让道德与法治活动从神坛走向生活,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结 语
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灵魂是活动,活动的灵魂则是生命。只有将道德与法治活动的立足点放在学生的生命体验上,才能使其焕发出最真实、最有效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