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儒家传统文化价值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体现

2018-04-29谭锐

高教学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谭锐

摘 要: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传统儒家文化价值观,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陶冶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而且也有助于大学生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必然更好地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儒家文化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1-0186-03

Abstract: Confucianis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in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roducing the traditional Confucian cultural value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ies can improv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ultivate students' moral sentiments. In this way, not only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can be promoted, but also humanistic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would be improved, meeting the needs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confucian cultural valu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method

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于北京召開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因此,将儒家传统文化价值观引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的知性、德性、理性、悟性的重要一环,而且也是更有效地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必然更好地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之需。那么,文化与价值观的关系如何?儒家传统文化价值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如何体现、如何践行?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文化与价值观的关系

什么是文化?人们经常采用广、狭两种定义。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的全部成果,既有精神成果,又含物质成果。狭义的文化,主要指精神成果,也就是观念形态的文化。从历史研究的实际出发,可以把文化理解为:一个社会相对普遍的价值观念、精神气质、思想、道德、知识、艺术、生活习性、风俗习惯等的整合体及其制度化的过程。从现实意义来理解,文化“是一个民族走向全球化进程中的名片、身份证和识别码,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失去了民族文化传统,就如同浮萍,没有了根;就如同人,失去了灵魂;就如同流浪者,失去了家园。”[2]可见,文化不仅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更是民族神的源与流。所以,文化不仅是引领一个国家、发展发展的旗帜,更是一个国家、民族强盛的支撑所在。

价值是文化组成的要素,是有生物禀赋并且在社会中生活着的人之文化的心灵活动之产品。这种文化的心灵活动反过来又延续、丰富或改变文化,文化的改变常为价值的改变。因此,我们要充分了解一个文化系统,就必须深入地去了解它的价值系统。如果我们不了解一个文化的价值系统,那么该文化的事物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只能是不知有何意义且简单堆砌的一堆东西而已。而在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中,最大多数的价值往往是最大多数人社会活动的产品。因而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会形成其价值体系与价值观。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是一个社会制度长期普遍遵循的相对稳定的根本价值准则。所以,价值观既是一种社会意识,又是居于文化的核心,决定着文化的性质的关键要素。而儒家文化作为在中国延续了上千年却从未中断的一种文化系统,其在长期传承式的发展与凝炼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价值观,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展现,更是人们在思想层面的具体反映,故而它在思想教育中必然具有重要而深刻的功能。

二、儒家传统文化价值观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体现

高校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将儒家传统文化价值观注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扩展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且有助于加深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坚定他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一)儒家传统文化价值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

儒家文化自产生以来就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确立了普世道德价值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民族的文化血脉、基本性格和文化基因。儒家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最高理念就是“仁”。“仁”的内容非常丰富,用两个字体现,就是“仁和”;用三个词体现,是“仁义、民本、贵和”;用四句话体现,是“天人一体、仁爱忠恕、和而不同、礼义诚信”;用五个字体现,是“仁、义、礼、智、信”;用六短句体现,是“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实际上阐述的就是如何做人的道理,并由此最终形成“五常”、“八道”的基本道德体系。“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以仁为灵魂。“八道”则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它是“五常”的派生与扩展,其核心为忠孝。“五常八道”不仅是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核,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民族性格的集中体现所在。虽然历史在演化,社会在变迁,但儒家思想中的上述种种规范早已成为世代中国人一以贯之的道德追求及修身准则。

可见,以儒家学说为主导的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强调个人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修养,强调个人应该具有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强调个人应该具有积极报效国家的精神,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友善相待、和谐相处,这些价值追求既为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呈现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思想提供了合理的内核和丰富的资源,也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对大学生增强儒家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涵养,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同时还有助于大学生学习古圣先贤为国家、为民族发奋自强的精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自觉地把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个人理想与民族梦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肩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二)儒家传统文化价值观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至关重要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和深入,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优势和霸权,充分利用全球开放和文化交流的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对我国进行西方意识形态的传播、渗透,致使正确与错误、落后与先进、腐朽与现代等多种文化夹杂而来,使人们感到无所适从,进而丧失应有的价值判断,导致人们继续进行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地位的决心面临挑战,危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和共产党执法地位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当前我国文化和价值观领域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在其影响下,原有的一些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遭到质疑,致使部分人在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上感到迷茫困惑,使得道德失范、价值失迷、文化失衡、社会失信、人文失落甚嚣尘上,最终引发社会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增长。

大学生虽然还在求学阶段,但作为未来国家、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和引领者,势必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社会风气的深刻影响,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唯科学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大学生,从而造成他们在思想上的混乱和行动上的迷茫。当前大学生在实用主义、现实主义等的思潮影响之下,不仅在道德层面的诉求不明显,同时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也了解甚少,甚至还有学生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流逝,其未来晦暗不明。这种思想状态可能带来的一种严重后果就是丢失了文体主体意识。而 “文化主体意识的缺失会使一个国家的灵魂游荡不定,哪里强就往哪里去,哪里吸引力大就去哪里。失去了文化主体意识,分辨能力就差了,随声附和的东西也就多了”。[3]因此,要重塑大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就必须在吸收儒家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精髓的基础上构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人们在文化方面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自我继承和自我发展。所以在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学,还要看我们自己的传统,要看我们怎样从传统发展到现代社会,让传统能够跟当今世界交流、对话,而不是完全放弃自己的文化,跟别人合而为一”,“一个国家要有文化主体性,才能去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如果自己脚跟都没有站稳就去吸收别人的东西,就会不知所措。”[3]其次在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文化理解和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构建其正确的价值观,这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曾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4]故而只有形成正确的價值观,才能对大学生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其抵御西方腐朽思想、学习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

三、实现儒家传统文化价值观教育功能的路径

随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性的日渐凸显,儒家传统文化价值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更好地彰显这种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引领和培养,更好地推进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理解与深刻领会,我们需要在实践中采取正确的路径和方法发挥儒家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教育功能。

(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非常厚重的历史积淀,是生生不息的思想文化资源,其注重内心、注重人伦、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追求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文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既有我们所需要的先进文化,也有我们要排除的糟粕文化,而且,腐朽的、没落的文化也可能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出现,侵蚀人们的思想,污染社会的风气。所以要实现儒家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教育功能,我们需要根据它的内容甄别先进和落后。文化的先进性关键在于它能否正确反映时代的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新出现的文化就必然是先进的文化,过去出现的文化就一定是落后的文化。毛泽东曾指出:“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5]因此,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必须要坚持辩证法的原则,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所有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内容进行具体的剖析、选择、阐释,找出其本质的东西,决不能为外表的假象、动听的词句所迷惑,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包括强调如何做人之外,还包括强调群体、强调天人合一和天下为公等重要的思想,这些内容也正是传统文化教化功能的具体体现所在。但要将这种教化功能从感性层面转化为理性层面,并深植于人们的日常思考和行为中,就离不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功效的发挥。

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但由于观念、理解、认知角度的差异性以及社会现实等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策略单一、重理工轻人文等问题。因此,要体现传统文化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隐性渗透作用,彰显“育人”功能,更好地适应高校学生主体成长的社会背景与思想意识持续发生变化的状况,就必须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堂上,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唱“独角戏”,学生无精打彩听“评书”已成为常态化。这种教学模式既不能发挥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也让学生对此类课程越来越不重视。因此,要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灵活性、趣味性、实效性与抬头率、参与率,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可以通过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如社会考察、辩论赛、情景剧、演讲、知识竞赛、传统礼仪体验等来拓展教学形式。尤其是在当下互联网+时代,QQ、微博、微信等网络传播方式已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实施由原来依托课堂教育到通过虚拟世界沟通的创新式改革与转变,采取传统文化进微博、进微信,建立传统文化网络教学平台等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沉淀所形成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而不同的包容、和谐精神,兼爱非攻的和平精神,与时俱进的求实和变革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理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等等,使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由抽象转为具体、由不解转为理解、由漠视转为关注。这不仅能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加其对中国文化精神的认知,提高其鉴别文化内容的能力,而且还能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教育作用,从而更有效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总之,儒家传统文化价值观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内涵丰富的教学资源,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厚重的文化根基,呈现了重要的教育功能作用。构建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論课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形成别具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内化儒家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有效路径,也是传承、发扬、创新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1).

[2]郭建宁.中国文化强国战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93.

[3]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M].北京:中华书局,2016:140.

[4]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3(1).

[5]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7-708.

[6]刘宏宇.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J].高教学刊,2017(23):183-185.

[7]何文婷,任一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6(22):226-227.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怀孕了,凝血功能怎么变?
“简直”和“几乎”的表达功能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运用慕课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