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养结合背景下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2018-04-29卢晓靖

高教学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医养结合人才培养

卢晓靖

摘 要:目前,半失能、失能老人要在养老机构中真正获取有效的医疗和养老服务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其中一方面就是养老机构人才配备不能完全达到标准水平,相应具备专业素质的医护人员数量屈指可数,无法满足老年人更高的养老需求。本研究就“医养结合”背景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培养模式、职业定位等问题进行探索。

关键词:医养结合;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1-0165-03

Abstract: At present, it is difficult for half-disabled and disabled elderly people to effectively obtain medical and pension services from pension institutions. One of the reasons is that the personnel in pension institutions are not well-qualified. Only a few of the stuff are professional, so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cannot be fully me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of medical and elderly care service",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cultivation orientation, training mode, and profession orientation of elderly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majors.

Keywords: medical and care services; elderly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personnel cultivation

一、研究背景

現阶段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预计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另一方面,一组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末,我国城乡半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口数约为3300万,占全国老年人口数的19%。随着我国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呈现迅速上升趋势,老龄化带来的健康问题对现行养老和健康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传统的养老方式已经不能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

“医养结合”作为将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方式,强调了老年照顾中医疗和照护两个方面的融合,区别于传统的生活照料养老服务,不仅包括日常起居、文化娱乐、心理支持等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健康检查、疾病诊治、临终关怀等专业医疗照护服务,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为老年人提供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2]。

本研究将从人力资源和人才体系构建的角度提出以职业教育机制培养“医养结合”型专业人才,从而与“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模式进行无缝对接。

二、研究目的

根据医养结合背景下老年产业、养老机构的岗位需求,对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群的生活状况及对养老服务需求展开调查,并通过访谈形式了解目前我国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需学生掌握的相关核心技能要求,从而明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以浙江地区六个县市区的15家养老机构的入住老年群体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72份。采用自行设计的养老服务需求调查问卷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养老服务需求问卷包括老年群体对基本物质生活、医疗服务、娱乐和精神服务的需求,以及生活中急需的养老服务项目。ADL量表共14个项目,由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分别有上厕所、进食、穿衣、梳洗行走、洗澡6项)和功能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包括做饭菜、洗衣服、做家务、服药、购物、使用公共车辆、打电话、处理自己钱财8项)组成,评分标准为: 自己完全可以做到1分,有些困难2分,需要帮助3分,无法做到4分。

同时与15家养老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及人力资源主管开展有针对性的政策咨询和访谈,旨在了解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现状及困境,为下一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SPSS20.0版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取显著性水平0.01、0.05作为假设检验显著的标准。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以均数±标准差、百分比表示。

四、结果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在调查的572名老年人群中男性占47%,年龄为60-65岁占14.5%,年龄为70岁以上占49.5%;未婚及离婚占4.7%,丧偶的占29.4%;月收入低于2000元占总人数的20.8%,多于4000元的占29.4%;自觉健康状况良好的占48.5%,有58.9%的调查者患有一种及以上的慢性病。

(二)调查对象的生活自理能力

572名调查对象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18.31±7.55分,其中完全正常(总分<16分)的占31.2%,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16≤总分<22分)占28.8%,功能明显障碍(总分≥22分)的为39.9%。其中,年龄越大生活自理能力越差(P<0.001),文化程度越低自理能力也越差(P<0.001);丧偶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比未婚、已婚或离异的老年人差(P<0.001)。

(三)调查对象的养老服务需求

1. 养老服务项目需求程度排列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养老服务项目需求按程度排列分别为:医疗保健、生活照料、身体锻炼、紧急救助、休闲娱乐活动、心理护理、学习培训、社会活动、临终关怀服务。

2. 影响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单因素分析

自觉健康状况较好的与自觉健康状况较差的相比,其养老服务需求更高(P=0.01);患有慢性疾病的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相较于未患有慢性疾病的群体更高(P<0.001)。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对养老服务需求无显著性差异。

3. 养老服务需求和生活自理能力的Spearman相关分析

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养老服务需求和生活自理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见表1。显示调查对象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与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功能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呈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上厕所、进食、穿衣、梳洗行走、洗澡、做饭菜、洗衣服、做家务、服药、购物等生活项目自理程度较差的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更高,这些医疗服务包括了护理、陪护看病、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康复等。

4. 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需求现状

通过对养老机构主要负责人及人力资源主管的访谈,了解到我国现存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定位与岗位需求不能完全吻合。目前,绝大部分养老服务机构急需的是养老护理员而不是机构管理人员或社工,这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预期相矛盾,而大多数高校为了吸引生源,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介绍存在误导学生的倾向;高校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性质把握不准确,同时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在校期间要培养的能力理解不全面,对于养老服务产业缺乏正确认识。另一方面,了解到养老机构普遍需要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健康管理、老年疾病预防与照护、营养学等相关核心知识,以及老年护理、老年康复与训练、急救技术等相關核心技能。

五、结果分析

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生活自理能力,说明了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在接收、掌握生活自理信息和技能上相对较欠缺,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文化程度相对较差老年人的健康宣教和生活技术支持的能力。

此外,根据调查结果得出,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的需求程度相应也更高,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群体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不理想,对医疗照护的需求最高,包括护理、按摩、康复、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调查结果反映了“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结合老年人长期护理及健康保健正是今后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作为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病后康复, 整合了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将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机构养老模式,在医疗方面,将老年人的健康医疗需求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养老方面,则由专业医护人员照顾老人的健康生活起居。随着健康养老产业的兴起,市场对于健康护理和健康管理人才的需求势必加大。

六、人才培养方案的提出

浙江省人民政府提出了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的相关实施意见,其配套的支持政策就包括建立人力资源保障机制,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健康服务相关专业,规范并加快培养护理员、家庭服务员、养老护理员、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按摩师、康复治疗师、健康管理师、健身教练、健康旅游引导员等从业人员[3]。

目前国内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包括了多方面,如老年机构管理、老年产品设计、老年护理等。基于本次研究的调研和实地走访考察结果(即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现状、养老服务需求及医养结合背景下老年产业、养老机构的岗位需求及用人单位意见),同时结合本院校的学科发展特点及平台优势,本研究提出了以“健康养老”为服务中心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而确定、完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修订教学计划,对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一)明确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方向

通过构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和推进医养结合背景下的“健康养老”为中心的学科建设,明确职业发展方向、职业定位和对应岗位,制定对应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加快培养老年护理、健康管理养老服务人才。

另一方面,以就业为导向,以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建设为载体,全面优化专业建设,实行“产学互动、多岗轮换、递进实习”,采用职业路径模拟下的教学设计理念,第一至第三学期在开设职业基础和职业技术相关课程的同时,为学生安排行业调研、综合实训,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职业并进行职业规划,第四学期再进行全面的轮岗实习,通过多元的岗位接触,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随后在第五学期的实习中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己的意向岗位上进行实际操作,第六学期返回学校,将实践所学理论化,进行毕业论文撰写,并进行一定程度的管理能力培训提升,努力做到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对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对接,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对接,着力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良好、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和学科背景”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队伍。

最后,在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建立的同时制定相应就业保障措施,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引导、鼓励学校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从事老年护理、健康管理类工作。

(二)完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

《2017年中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情况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失能半失能老人约有4063万,若按照国际标准失能老人与护理员3:1的配置标准推算,我国至少需要1300万护理员;按照不能自理老人与专业护理人员1:3的配置标准推算,我国至少需要20万专业护理人员。而目前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持证服务人员不足2万人,全国养老服务人才需求缺口巨大。面对如此之大的市场需求,更应规范并引导学生通过老年护理员、健康管理师、康复治疗师等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大力推进老年服务工作职业化,以促进老年服务专业人才专业素质及技能的提高。

2. 优化课程结构

作为专业的老年护理人员应充分充当老年人健康代言人的角色,使老年人获得一定的医疗服务的同时还能获得维持健康的照料,包括对老年人进行全面健康评估,指导老人的健康饮食和科学锻炼,选择适当的个人生活方式。本研究面对老龄化社会的要求,突出医养结合背景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强调教学大纲、教学计划都应围绕“健康养老”进行修订优化。为此,课程改革坚持以“健康养老”的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完善课程结构,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整合教学资源水平,增强整体师资力量,逐步扩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规模;着重加强学生在老年照护专业技能的学习,开设老年护理学、老年心理学、健康管理、医学基础、老年日常生活照料、老年康复与训练、老年疾病预防与照护、老年膳食与营养、基本急救技术、社会学概论、老年服务机构管理、生死观与临终关怀等课程。

3. 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及配套教学资源

建立完善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依托“健康养老示范实践基地”,满足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要求,注重老年服务方面的实践,培养出能满足养老服务需求的专业人才。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贯穿行业调研、暑期兼职、轮岗实习、顶岗实习,紧密联系行业;在授课过程中,将行业标准与课程教学无缝对接,将行业标准结合到课程教学中去。其次,实行现场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情景教学法等,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让教学课堂走进养老机构,搭建学生与老年服务机构相互适应和了解的平台。最后,加强对配套实训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如老年护理实训室、老年康复实训室。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N].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13,20:15-27.

[2]袁晓航.“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13.

[3]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N].浙江省人民政府公报,2014,24:20-31.

[4]杨叶玲.高校养老服务参与机制研究——基于社区义工的视角[J].高教学刊,2016(06):56-57+59.

猜你喜欢

医养结合人才培养
国务院力推“医养结合”
多省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获中央认可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