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中的民族音乐教育策略探析

2018-04-28陈娜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育策略民族音乐初中音乐

陈娜

【摘 要】为使“桂教版”初中音乐教材获得较好的教学实践效果,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环境,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切实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民族音乐情感。

【关键词】初中音乐;民族音乐;教育策略;桂教版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6-0128-02

一、民族音乐的教育意义

在科技与文化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下,在音乐教育中引入民族元素,将民族音乐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民族精神、加强民族文化认知的途径,是理性思考下的选择。在流行音乐与网络音乐大行其道的环境下,初中生普遍缺乏对民族音乐的认可和热情,音乐审美受到局限。民族音乐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结晶,对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和发展健康的身心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民族音乐包含了民族精神、文化与信仰,加强民族音乐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刻了解音乐表达的民族精神,使学生提高民族意识,提升民族自信心。此外,要发扬和传承民族音乐,需要学生对民族文化、民族音乐有一定的认知,正确看待民族音乐。

在初中音乐教育中有效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完善初中生的知识架构,培养初中生的民族情感,培养其民族自信心与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责任感。同时,初中生也能够在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知识,掌握民族音乐基本表演能力,树立传播与弘扬民族音乐的崇高使命感等过程中提升民族音乐素养。

二、“桂教版”初中音乐教材的民族特色

在初中音乐教材中,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7~9年级)》(下文简称“桂教版初中音乐”)目标受众定位在广西和其他少数民族聚居的西南地区,原因是该版本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内涵,与《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弘扬民族音乐的课程理念相契合。

教材以学习少数民族歌曲入手,通过彰显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歌圩”“风俗歌”等主题,将富有特色的民族音乐呈现给少数民族学生,使学生体会到情境性和灵活性。比如,《山歌好比春江水》《年年三月是歌圩》《山音乡情》《民风新韵》等单元主题结构,环环相扣,使学生在情境式教学中,认识民族生活的真善美,理解民族音乐对民族生活的意义。

三、民族音乐的教育策略

1. 提升学生民族音乐认同感

受流行音乐和网络音乐影响较大,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不够深厚,即使在使用“桂教版”初中音乐教材的地区,初中生也很少有机会受到民族音乐的熏陶,所以在课堂中进行民族音乐教育,要注重以民族文化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提升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从而主动接受民族音乐。这一前提是教师要有专业的民族音乐知识和教学技能,并对民族音乐有深刻的认识和感悟,才能在教学中打动学生;教师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学生理解民族音乐表达的内容与情感,使音乐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教授给学生,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从歌曲的起源、发展、题材、特点以及歌曲背后的故事、传唱经历来分析,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悠久历史,进而产生学习兴趣。

比如,教学《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歌曲时,教师先向学生介绍:这首歌根据广西柳州山歌《石榴青》改编而来,是著名的歌舞剧《刘三姐》中的插曲。刘三姐的美丽传说在广西家喻户晓,甚至广泛流传于全国乃至世界。以刘三姐的传说为切入点,将学生带入民族音乐的殿堂,激起他们喜爱、欣赏、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了解壮族人民爱唱歌的风俗习惯,从中得到淳朴、自然的美的陶冶。还可以播放歌舞剧中相关的演唱部分,让学生在歌与画融为一体的体验中感受山美、水美、歌美的特色,进而对歌曲,对广西民歌产生更多的学习热情。

2. 使用分层教学法

使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并随之唱起来,并不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培养音乐素养,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技能,如音符、节拍、唱法等,让学生对音乐本身有所认知和使用,才能以更专业的眼光去欣赏民族音乐的美。这涉及音乐理论方面的知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乐理的学习可能接受程度会不一样,所以教师要掌握分层教学法,协调教学目标和要求,把教学要求置于各层次学生的发展能力之中,使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适应。也就是说,要针对不同层次学习能力或学习水平的学生来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可以根据教学对象进行分层,也即“因材施教”,需要教师提前对学生的音乐水平进行摸底调查,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在教学中,教师按照学生层次,将同一首歌分成几个部分,让功底不太好的学生表演比较容易的部分,让功底较好的学生表演比较难的部分,然后让学生互相评价学习,使学生对自己的表演能力都树立起信心,并在其他同学那里获得启发。

对教学方式进行分层,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因为在教学一首歌曲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很多,如带着问题教学、情景再现教学、跟唱教学、试唱乐谱、拍打节奏、身体律动等等,要有取舍、有重点地选择教学方式。比如教学壮族风俗歌曲《酒歌唱起迎太阳》时,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对音准和节奏的把握,因而教师可以采取“卡农”曲调和柯达伊手势教学法,让学生在练声的同时把握歌曲的音准;对节奏的训练则通过“奥尔夫”律动教学法,让学生手、脑、身体都动起来,把自己的身体当成乐器,通过做出的动作训练节奏感。因为初中生对事物的反映一般比较敏感,身体协调性也比较好,对其身体动作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提升对音乐节奏的體验。

还可以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以往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评价遵循一样的标准,导致忽略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没有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查。所以应该根据学习态度、学习成果、进步程度等方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考核标准,以推动进步和提高音乐素养为主要考核目的。

3. 开展互动性教学

音乐课是一门开放性很强的课程,单纯依靠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是不可能让学生获得音乐综合能力的,所以需要在教学中与学生展开充分互动,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开放性课堂氛围,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发挥主动性,形成音乐综合能力。师生互动包括言语的交流以及精神和情感上的交流互动,拉近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间产生强烈共鸣;学生间的互动可以互相激发思考热情,但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

师生间的互动可以有很多形式,如:教师对课堂上每一个教学节点讲授的过程中,要时不时停下来听听学生的学习感受,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和理解歌曲;在教师营造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有充分的情感表达;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演等等。学生间的互动则包括:学生在课堂上对歌曲的风格、曲调、演唱、情感等方面的交流。比如,在教学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时,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背景并让学生聆听歌曲,然后让学生谈谈欣赏歌曲时想象到的画面和由这首歌曲联想到的其他类似歌曲等。然后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选几个学生独唱或者分组合唱,掌声越热烈,说明唱的越受欢迎,以此激起学生的好胜心。

4. 演绎民族音乐

对民族音乐的演绎可以体现出学生对民族音乐各个元素的掌握情况,包括对歌曲的演唱、情感的融入、民族特征的演绎表达等方面,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演绎训练,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音乐技能对民歌进行再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将同一民族的两首歌曲调换词和曲,或将民族歌曲的歌词套入流行的通俗歌曲的曲子中,尝试演唱,不断完善演唱效果,令学生获得特殊的歌曲融合体验。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学校文艺会演、社区文化宣传活动中将民族音乐展示给更多人观看,让学生在演绎中增加对民族音乐的学习深度和感情体验,带动观众获得对民族音乐、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此外,使用“桂教版”初中音乐教材的地区以少数民族地区为主,具有得天独厚的民族音乐资源,少数民族节庆中的音乐活动举办较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多参与这类活动,向民族音乐人学习,共同演绎民族音乐。也可以将民族节庆中的音乐活动搬进校园、课堂,模拟场景,带领学生自己演绎民族音乐。

参考文献:

[1] 叶咏琳.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亚太教育,2016,(28):169.

[2] 赵湘.初中音乐课堂实施分层教学策略的探索与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3] 邓珊珊.关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分析[J].音乐时空,2016,(2):174,148.

(编辑:赵 悦)

猜你喜欢

教育策略民族音乐初中音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