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师生成长共同体践行自主教育新内涵

2018-04-28姚康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家校联系形成机制

姚康

【摘 要】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改变以往任课教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使任课教师的育人责任明确,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使学生在得到智慧启迪的同时获得更多的人生启迪,也得到做人与做学问的双丰收。

【关键词】师生成长共同体;家校联系;分层考核;形成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6-0092-02

当前,为了适应新的教育改革,学校的教学管理也做出了一系列举措。

一、提高认识,制订方案

1. 认真学习,领悟内涵

2016年秋,为推进“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学校先后召开校委会、班主任会、教职工会进行了组织解读。通过学习,老师明白了“师生成长共同体”其实就是“小组合作”与“全员导师制”的融合,即“小组+导师=师生成长共同体”。大家普遍认为,“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是教育改革从课内向课外、从学习向素养、从智育向德育的拓展与深化,意义重大,值得尝试。

2. 制定方案,强化责任

干部带头是关键,健全的制度是保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从学校到班级,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制定了“师生成长共同体”实施方案及配套制度,并将方案和相关制度在校内公示,以强化包联责任,为改革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

3. 发动家长,行动一致

沟通交流是家校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所以家长的参与和支持不可缺少。各班分别召开家长会,宣讲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概念、意义,操作流程,家長如何配合等。通过沟通,家长普遍认同和支持,承诺全力配合学校做好份内的事。

二、构建小组,制定目标

1. 科学划分小组

组长的选定很重要,一个好的组长能带出一队“好兵”。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一起认真研究分析学生,科学构建学习小组。按照“兼容差别,优化组合”的原则,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编排方式,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这种分组方式能使各小组成员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优势互补,利于共同成长。

2. 制定奋斗目标

目标是方向,是前进的动力。班主任组织班委会讨论制定班级共同奋斗目标,在全班形成共识,用简短醒目的文字张贴在班级公开栏中,并浓缩成响亮易记的口号,让学生熟记入心。小组长在组内制定小组奋斗目标,在组牌上醒目展示。个人奋斗目标除在组牌展示外,还要把个人学习、纪律、卫生、文明礼仪、安全等方面的目标张贴于课桌的左上角,以时时提醒自己。

三、分工合作,全员参与

1. 德育处和团委总牵头

制定对“师生成长共同体”中的导师和学生的考核细则并组织实施,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学习效果,督办落实各班小组建设。

2. 班主任具体负责

对每个合作小组的课堂表现、学习纪律、作业完成情况等学习活动实行捆绑式评价。每个小组将评价结果汇总上墙,及时公布相关数据,组织填写《学生成长周志》。

3. 带课教师齐参与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规范课堂流程,精讲点拨,当堂对学生学习情况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评价。积极参与“共同体”建设,关爱每个孩子的成长,指导教师要常与学生谈心,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思想和生活上的问题,并做好记录。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在指导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实现师生双赢、共同成长。适时进行家访,与家长沟通,商讨孩子成长方案,引领学生成长。

4. 干部走在前

督办检查坚持做到每周一汇总。校委会干部、值周老师每周五下午3点,准时到接待室就座,对照班级量化评比细则,根据值班老师的记录逐一对各班进行量化评分。学生会干部每日检查记录也分别纳入班级考核。校委会值周成员通报巡视情况,并分别落实到各班和教师的常规评分中。

5. 家长来配合

学校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学校老师除定期家访、专门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活动外,结合学校寄宿制的特点,周日下午家长送学生入校,周五家长接学生回家,将每周五和周日下午定为“家长开放日”。家长与班主任联系好,即可入校参观、听课,对学校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家长委员会更是起到协调作用,在传递家长建议的同时,把学校各项工作的意义和细节流程传递给其他家长和社区。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在家校协同运作中,真正发挥积极作用。

四、分层考核,形成机制

1. 班级考核组员

根据班级考核组员细则,学生个人评价由积分制和加星制并行完成,并兑换成星星、月亮和太阳粘贴展示。积分制规则:小组每周对学生本周学习、纪律、卫生等各项得分汇总,满10分可以兑换一颗星星,5颗星星可以兑换1个月亮,5个月亮可以兑换一个太阳。加星制规则:学生在班级中或学校有突出的优秀表现,得到班级或者校级表扬者,直接加一定数目的星星。每周将个人得星情况公示在教室后墙组员得星栏中。每个月,各班综合各个组员的表现,评选出本月班级最佳行政长、最佳学科长、卫生长、安全长等,公示在学校月评比展示栏里。

2. 班级考核小组

班级小组评价采用组员总分平均制。小组每周对学生进行个人总评,得分相加除以小组人数,得到该共同体的平均分。每个班按照30%、40%、30%的比例分别评选A、B、C三个等级的共同体,分别得一个太阳、月亮、星星,每个月各班综合各个小组在本月的表现,评选本月班级最佳小组。

3. 学校考核班级

班级总评由德育处和团委共同评价,参考值周班级得分和校委会抽查“周志”“记载”“三声校园”等得分。值周小组将每周小结汇总交德育处,德育处得到各班本周卫生、纪律、活动等方面的总分,每周五对各班《师生成长共同体学生成长周志》和教学常规进行抽查,综合各班“三声校园”表现,得到各班在学习方面的得分,将两项得分汇总,就是各班在本周内的总评得分,再按照30%、40%、30%比例评选A、B、C三个等级的班级,分别获得一个太阳、月亮、星星。每个月学校综合各个班在本月的表现,评选优秀班级共同体。

4. 学校考核包联导师

德育处依据《师生成长共同体考核细则》,每周对教师考核一次,得到太阳、月亮、星星的导师分别记考核分5、4、3分。月评比共同体活动中,优秀小组、优秀行政长和优秀学科长的包联导师,记一次优秀,包联导师记10分。每学期汇总分记入教师年度考核,作为评先彰优的重要依据。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记载有兑现。

5. 学生考核分数兑现

每周量化考核分数前3名的小组、前3名的个人除点名表扬、在班上做经验交流外,在月优秀评选考核中可能胜出。对于倒数后几名的小组和个人,班会上点名批评,除在全班做深刻反思外,给予必要的惩罚,主要方法有数小石子法、做好事弥补法、学习抄写《中学生日常生为规范》等。这样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让学生更好地积极表现,不断进步。

五、坚持不懈,成效明显

1. 德育工作更实在

实施办法突出“有布置、有检查、有记载、有兑现。”建立完整的导师制工作制度,包括档案制度、家长联络制度、谈心与汇报制度等。改变了过去学生品德只有校干部和班主任管,科任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的不合理现状。榜样的力量大,把在这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老师作为标杆,同行们无形中就会仿效学习。

2. 校园环境更美好

师生成长共同体促使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和生活能力。尤其是校园卫生管理常态化,在日常管理中,校园卫生区、餐厅、寝室等区域按组进行分块,实行导师督办负责制,日查登记通报制,让导师与小组成员共担责、同奖惩。促进校园卫生管理常态化、制度化、自觉化,为师生创造一个洁净、卫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3. 学生发展更全面

课堂上实现老师少讲,学生合作,自主学习的氛围,老师及时给予评定,记分员记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师生成长共同体”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实现从传统大班模式到小班化教育的转变,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也使个别学生融入团体,感受到同学和老师的真诚关爱。

4. 学业成绩大提升

改变老师只关注部分优生的现象。现行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兵教兵,兵强兵,小徒弟不会的,有小老师辅导,学生学业水平整体上升。这种从课堂结构、师生关系、学生认知规律等方面着手的改革,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中不断激发学习动力。

5. 教师成长更专业

每一位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在与学生互动交流中发现自身专业成长的薄弱环节,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学习,增强育人意识,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方法,努力实现专业知识与人格魅力的自我完善。教师的师德形象在无形中不断升华,也给教师队伍管理注入新的能量。

6. 家校关系更和谐

每周学生的表现、指导老师的点评等都能与家长见面,老师不定期的家访让家长更真切地感受到学校对孩子成长的重视和帮助。通过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家长开放日、召开家长会等活动,让家长的教育理念更科学,对学校的工作给予更大的关注和支持。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改变以往任课教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使任课教师的育人责任明确,使学生在得到智慧启迪的同时获得更多的人生启迪,取得做人与做学问的双丰收。自主教育改革“三大内涵”在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中得到全面落实和不断升华。

(編辑:胡 璐)

猜你喜欢

家校联系形成机制
基于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形成机制分析
从药品价值链角度分析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
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研究综述与展望
电脑派位下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体育大课堂观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研究与思考
浅析中小学教师心理危机的形成机制
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