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 扎

2018-04-28赵曼雯

世界家苑 2018年2期
关键词:造型纹样

赵曼雯

摘 要:针扎、即插针的荷包,也可以叫针荷包、针插,妇女平时存放针的小袋子或小盒。保存到现在的针扎是由我高太奶奶制作的,大约有一百三十年的时间,我的奶奶一直保存至今,整体还算完好只是背面部分损坏有缝补的痕迹。在这次过年回家看到奶奶家墙上面挂着这件物件,出于好奇我就让奶奶摘下来给我看,本来以为是古时候人们身上常常佩戴的香囊,奶奶称它叫针扎。针扎不仅造型上多种多样,而且纹样种类繁多,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样等。区域的不同制作的针扎样式也各不相同。针扎的出现也反映出了当时妇女们辛勤劳动的映照,朴实无华的生活和缝缝补补的生活场景。

关键词:针扎;造型;纹样.

针扎、即插针的荷包,也可以叫针荷包、针插,妇女平时存放针的小袋子或小盒。针扎一般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是盖帽,下部分则存放缝衣针。由一根线把上下两部分连接起来。在使用的时候抽取自如,而且易于携带使用方便。

左图中的针扎为实物所拍摄,它是我高太奶奶制作的针扎物件,大约有一百三十年的时间,我的奶奶一直保存至今,整体还算完好只是背面部分损坏有缝补的痕迹。在这次过年回家看到奶奶家墙上面挂着这件物件,出于好奇我就让奶奶摘下来给我看,本来以为是古时候人们身上常常佩戴的香囊,奶奶称它叫针扎。光听名称就知道和缝衣针有关,在男耕女织的传统社会生产模式下,缝缝补补成为了女性必不可少的劳动范畴,手拿针线也成为女子朝夕相伴的专属工具,所以时常带在身上。针扎的使用不仅仅使用方便易携带,而且挂在衣襟上也可做饰物,美观又洋气。在我奶奶的印象里她的奶奶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儿,全家人的布鞋和衣裳都是她一个人缝做的,每次缝补衣服的时候衣扣上都挂着针扎,针扎的存在就是奶奶对于高太奶奶的记忆。

针扎集实用和美观于一身,小小的身材有着大用途。上图中拍摄的针扎小件其实它外表布真正的颜色是深红色(我们这叫老红),现在看它的颜色是黑色,主要原因是针扎表面涂 上了一层猪血时间久了自然变成黑色。在实物中破损的地方还可以看到针扎里面红色的线。针扎上面涂上猪血应该不是每个地方都会使用这种方法的。猪血在温度降低的时候会产生凝固和红布混成一体,使针扎减少损坏保存的时间更加长久。在现在看来这个针扎小件保存的确实完好。针扎的下半部分就是存放缝衣针的地方,在左图中可以看到针扎下半部分里面有填充物,它的功能不单单是插针还有一个很重要功能是防止缝衣针生锈,图中的填充物其实就是人的头发,头发上面自然带着头油当做填充物自然也是再好不过了。可能基于当时的生活环境,拿梳下来的头发当做填充物既好插针又能防止绣花针生锈,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呢!

对针扎来说,实用功能是很重要的。美化功能在实用功能的基础上也呈现出更多花样。简单的来说,我所拍摄的这件针扎小件,它的外观形状是仿照幼蝉的外观做的,上半部分能看得出来头部凸起的两个眼睛,下半部分是尖尖的屁股,像是一只正在爬行的幼蝉!奶奶说她曾经见到过多种针扎的样式有的像桃形、蝴蝶等等。这也都是以前的妇女对于身边生活的观察,仿照动物或者其他实物的形状来改造的。对此我也进行了一些网络资料和图片的收集。在经过一些材料的收集和考证中发现,针扎不仅在造型上种类繁多,而且材质上也不局限于用布料制作。

针扎的材质广泛用于布料的制作,在专家的考证中发现针扎材质有皮革制品,也就是用皮革制作的针扎造型。清末民国时期的针扎,那个时期的针扎造型和我所拍

摄的实物相较非常相似,也可以说在清末时期就有人做出此类动物造型,而此有人模拟造 型,相互见之。清末民国的木、骨雕刻,民国东北锡伯族的竹雕。这三种材质的针扎相较于布质来说保存时间较长,减少磨损和破坏。在造型上也趋于简洁,美化功能依附于实用功能。

当针扎被赋予上吉祥图案和一些有着某种符号的纹样时,它所象征的不仅仅是装置针线的荷包,而是作为一个吉祥物或者象征美好祝愿的饰物。针扎的造型和装饰图案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针对于某些地域性的象征更加明显。民国东北锡伯族的鱼蝶针扎造型,上半部分是翩翩起舞的蝴蝶,下半部分与之相结合的是鱼的形象,造型甚是美观。民国东北锡伯族的葫芦形蝶恋花,葫芦形状取“福禄”之意。荷包套上秀有花卉纹样,以及包舌下摆带有流苏。像这种针插荷包外观精美,兼顾实用和装饰的功能,像这种的一般都是成对出现的。对于现代的手工艺品品类更是多种多样,不管是在造型上还是绣制的花纹图案上更是样类繁多,基于现代人手工作品和机械化的提高,做出来的成品也不亚于以前的纯手工,现代山西民间作品,做工精细纹样丰富多彩体现传统风俗文化。现在市场上也有许多售卖的,有手工作品也有机械作品,不管形式怎样更希望把这种传统的手工作品一直延续下去。

针扎荷包小巧玲珑,整个的制作过程对于熟练的人来说一气呵成,对于没有接触过针线活的人来说就是费些功夫了,奶奶针线手法熟练平日里大小针线活全是她一人缝做,在这里 附上奶奶做的部分虎头鞋和绣花鞋作品,听妈妈说小时候我是 穿奶奶做的老虎鞋和绣花鞋长大的,这次回家奶奶还给我做了件大花袄不仅仅暖和还喜庆,我的弟弟和叔家的弟弟小时候也是穿奶奶做的老虎鞋,记得每周一奶奶都会让我去拿做好的老虎鞋,两双老虎鞋拿在手里比来比去总会把好看的一双藏起来给弟弟。小时候的记忆对现在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奶奶见我对针扎小件如此喜欢就鼓励我尝试制作,本来觉得会非常容易,做起来却时刻不顺手,但是制作的过程让我理解到做针线手工实属不易。那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我学做的过程:在制作前,奶奶把提前做好的浆糊布晒好了,这个是作为打底用的,准备好针、线、剪刀、顶针、布条、硬一点的纸和浆糊(也可用胶水代替)。第一步,在硬纸上画出针扎的造型,一件做一对正反两面,顺着线稿用剪刀剪下来,剪下来的模型放在提前晒好的浆糊布上,压着形状依次剪出一对来,合起来正好是针扎的正反面。第二步,挑选自己喜欢的布料,我选的红色和黑色两种布料,主要是为了体验制作的过程所以在布的选择上就随便挑选了两种。挑选好布料以后把之前剪好的浆糊布放在布料上面,布料一定要在比例上大于浆糊布,主要是为了能够包住浆糊布。在包之前要先涂匀调好的浆糊,刚调好的浆糊粘性非常好,粘的也比较牢固。第三步,把包好的对布相互缝合。包好的对布一定要在阳光下晒干,不然布料就会粘不好。缝合是用的隐线针线法,看不出有缝合的痕迹。就这样一件小小的针扎制作完成!

针扎,它从一个装针的荷包工具,随着时间的流逝自身逐渐不断的发生在变化,在造型的样式,纹理图案的增多,到材质的改变。中国人十分看重婚丧嫁娶这类人生礼仪,父母要为出嫁的女儿置办嫁妆,嫁妆的多寡关系到女儿在婆家的地位。“婚禮前夕显嫁妆,衣箱镜奁付杠房。双抬单顶沿街过,羡煞蓬门绮罗香!”旧时,嫁妆中除了必要的珠宝首饰,还要有子孙桶、龙凤被等等,从床铺家具到针头线脑一应俱全,这些平常的物件都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无论是骨制针筒,还是针线荷包,又或是针线笸箩,每一件储针容器的制作与使用都是无数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技术与艺术发展的统一体现。

(作者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造型纹样
拯救“濒危”花纹
战国时期带钩的纹样艺术特点
玩趣纹样
浅谈二方连续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内外流场仿真分析对整车性能研究和优化
北魏佛教石窟雕塑造型与装饰风格的分析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