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理党政干部“为官不为”现象的对策分析

2018-04-28张深溪

世界家苑 2018年2期
关键词:为官不为党政干部治理

张深溪

摘 要:本文尝试针对性地提出诸如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提升基层公务员待遇、构建完善的纠错容错机制等治理当前“为官不为”现象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党政干部;“为官不为”;治理

为加快推进“为官不为”现象的治理,我们在针对“为官不为”现象进行专项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治理当前“为官不为”现象的有效措施如下。

一、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要注意将营造单位小范围的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与营造良好的大的社会政治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实现二者相互促进。

1.营造小的政治生态环境

首先,由于单位的政治生态环境与单位一把手的工作作风、精神境界关系很大,因此,应抓住一把手这个关键点,从优化单位小的政治生态环境出发,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其次,以践行八项规定精神与党规党纪为抓手,营造守规矩、讲政治的良好工作风气。具体地,在日常工作中一条一条落实,对于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是当前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2.营造大的政治生态环境

首先,有效规范网络,正确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在肯定网络监督的正面作用的同时,对于片面的、歪曲的网络舆论进行相应的规范管理。同时,要正确地引导舆论,以准确、全面、真实、迅捷的信息以正视听,给党员干部创造一个规范的网络环境。

其次,多对正常工作状态的党员干部群体进行客观的、正面的报道。一方面,可以对这一群体产生肯定与激励,对于提升普通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会有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向广大群众展示广大党政干部群体真实的工作状态,增进群众对党政干部的正确认识与理解。

二、继续推进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落实

1.进一步推进权力清单制度,建立权力运行的配套制度

当前的问题是不仅对于能够行使哪些权力,行使到何种程度不是很清晰明了,而且对于具体如何行使这些权力也没有形成明确的法律规范。特别是缺乏与权力清单配套的制度措施,无法有效保证权力清单的具体落实。因此,应加快建立和完善权力运行的配套制度。

2.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与量化、透明、可执行的服务流程

党政部门办事拖沓、推诿、低效率的状况,最容易给广大群众留下直接不作为的印象,群众的感受最直接、反应也最强烈。因此,要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对于某一岗位应该做什么、某项工作多长时间有回应等都要具体化、量化、透明化。对于任何一项权力或服务事项,都必须有清晰、具体的运行流程与完成期限、明确的目标及依据。一方面使得工作人员有工作的依据,另一方面也方便广大群众了解与监督该岗位工作,从而减少拖沓、推诿的现象。

三、进一步提升以乡镇为代表的基层公务员的待遇

乡镇公务员群体一方面承担着国家方针、政策的最后落实,另一方面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因此,他们要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途径从而把政策与具体现状结合起来,这需要大量的精力与耐心,忍受更多的质疑、不信任,面对诸多不确定的状况,处理形形色色的事件。他们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印象。

1.建立符合乡镇实际状况的补贴制度

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地理状况以及具体岗位实际工作内容,建立相应的补贴制度。尽快推进车补改革的到位,落实车补政策。总结车补制度已经落实的经验与不足,在落实车补制度過程中,加以改进与完善。

2.进一步改进与完善职级并行的制度

职级并行制度在部分地区实行以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多年工作的老同志的待遇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以提升该制度的激励功能。简单而言,在完善职级并行的制度中,首先可以尝试缩短级别调整之间的年限。其次,可以尝试在县级以上实行职级并行制度。这些措施的改进与完善,对于无法进一步在职位上晋升的公务员群体,能够起到相应的激励作用。

四、探索相应的容错机制,尝试把容错机制与纠错机制结合起来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结合、三区分”重要思想,建立与完善党政干部容错机制,为广大干部探索创新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强对敢于担当干部的关怀与保护。

1.探索理清容错机制

当前,为了鼓励干部的改革创新与工作积极性,应逐渐出台党员干部的容错机制实施办法,为敢于担当的党政干部保驾护航。而且,这些办法应该大致规定容错机制的内容与条件,列举诸多可以予以免责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建立容错机制的程序。

2.细化容错规定,规范操作程序,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容错机制

一是规范容错机制流程。当前诸多省市的容错机制依然处于探索之中,具体措施仍需精准量化,很多地方的规定依然存在“党委研究”、“视情节轻重”等含糊表述,缺乏客观硬性、直白透明的标准判断。因此,需要进一步推动容错机制启动程序的规范化与具体整治措施的精准化,对容错免责的条件、作出容错决定的主体、实施容错的程序以及适用范围作出具体规定。

二是建立健全包括评估、申诉、澄清、保护、激励、保障等在内的容错救济体系,用完善的救济体系保障容错的实效。通过及时消除信访负面影响、严肃查处诬告行为、实行案件审查助辩制度、完善改革创新风险备案和澄清保护制度等方式,为改革创新者戴上“护身符”。

3.将容错机制、纠错机制结合起来

进一步将容错机制、纠错机制结合起来,将纠错和责任追究区分开来,建立纠错机制避免全局性、长期性政策失误。纠错不只是追究责任,而是当偏差、失误初见端倪时,及时纠正,避免放任错误扩大造成更大的损失。纠错不仅是保护干部的需要,也是挽回损失,化解社会矛盾的必要手段。容错的同时,需要督促干部找准原因、分析问题,研究解决方法,避免类似错误的重犯。

五、党政干部要从自身做起,勇于负责,敢于担当

1.强化党性教育,提高担当意识

坚持把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干部思想上“贫血”、精神上“缺钙”的问题,筑牢“为官有为”的思想基础。

2.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党政干部大胆作为

着力消除怕触红线的思想负担,明确提出克服“怕”字,核心是要按规矩办事,关键是要依法行政、秉公用权,只要是符合中央精神的、符合改革方向的、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就大胆去做。

3.继续强化问责力度

配合我省开展的“为官不为”问责年活动,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治理“为官不为”的精神,持续推进问责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强化问责力度,消除部分党政干部“不作为”思想的外部环境,断绝其混日子的幻想。

参考文献

[1] 刘红凛,“为官不为”现象的多维分析与综合治理[J],理论探讨,2017,05.

[2] 卢汉桥,论“为官不为”及其治理[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7.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猜你喜欢

为官不为党政干部治理
加强党政干部道德建设的意义与路径
外国如何治理“为官不为”
着力整治“为官不为”,助力民营企业发展
新形势下党政干部法治思维养成的路径探析
“为官不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当代中国官本位意识表现分析